春日的阳光透过春风小学的玻璃窗,洒在教室后排的皮影dIY体验区,彩色卡纸、亮片、安全刻刀整齐排列,却唯独不见最关键的工具——竹制连杆。苏晚看着桌上寥寥无几的几根细竹条,眉头又拧了起来。
前一晚清点材料时,她才发现供应商漏发了大半竹连杆,临时联系补货,对方却说最快也要三天后才能送达。“苏老师,还有两个班级的活动要开展,没有连杆,孩子们做好的皮影就动不起来了。”志愿者小杨急得直跺脚。
“别急,办法总比困难多。”苏晚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教室,忽然瞥见墙角堆放的废旧吸管和牛皮筋——那是上周手工课剩下的材料。她眼睛一亮,拿起一根吸管比划:“竹连杆的作用是撑起皮影、方便操控,吸管轻便又有韧性,说不定能代替!”
她立刻动手尝试:将两根吸管对接,用牛皮筋紧紧缠住接口,再用热熔胶把吸管固定在皮影背面的支点上。试着拨动吸管,皮影的手臂果然灵活摆动,不比竹连杆差。“太妙了!”小杨跟着效仿,两人趁着课间,一口气做了几十根吸管连杆,还特意用彩纸缠了一圈,让外观更精致。
下午的workshop如期开展,三年级(2)班的孩子们围在桌前,兴奋地挑选材料。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朵朵,拿着画笔对着皮影坯料迟迟不下笔,眼圈红红的。苏晚走过去轻声问:“朵朵,怎么不画画呀?”朵朵小声说:“我想做七仙女,可是我画不好裙摆的云纹,也剪不整齐……”
旁边几个孩子也跟着点头,有的说刻刀不好控制,有的抱怨镂空花纹太复杂。苏晚看着孩子们为难的模样,忽然想起李母刻皮影时的场景——不用拘泥于标准,随心而作便是最好。她拍了拍手吸引大家注意:“同学们,皮影没有标准答案哦!剪不好云纹,我们可以用亮片贴成云朵;画不好裙摆,就用彩纸拼出层层叠叠的样子,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说着,她拿起一张蓝色卡纸,对折后剪出简单的波浪纹,展开就是一片云朵;又用粉色、白色卡纸剪出小碎片,层层粘贴在皮影裙摆上,瞬间有了蓬松的质感。“哇!好漂亮!”孩子们眼前一亮,纷纷开动脑筋:有的用贴纸装饰皮影的头饰,有的把吸管连杆做成彩色的,还有的在皮影背面画上小图案,让光影投射出来时更有新意。
朵朵跟着苏晚的方法,用亮片贴出了星星形状的“云纹”,又给七仙女的裙摆贴上了粉色的毛绒球。“苏老师你看!”她举起皮影,眼里满是惊喜,“我的七仙女是星星做的云裙!”苏晚笑着点头:“太有创意了,这是全世界独一份的七仙女呢!”
活动进行到一半,周师傅带着一把磨好的细竹条赶了过来:“听说你们缺连杆,我从家里找了些竹子,连夜削了几十根,比吸管更耐用些。”他看着孩子们手里形态各异的皮影,忍不住笑道:“以前总觉得皮影得按老规矩来,现在看孩子们这么会想办法,倒让我开了眼界。”
孩子们拿着新的竹连杆,迫不及待地尝试操控。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孩子两两一组,模仿着“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演起了小剧场;有的拉着周师傅,问他传统皮影的刻法;朵朵则拉着好朋友,让自己的星星云裙七仙女和对方的卡通孙悟空皮影“相遇”,幕布上的光影你来我往,满是童趣。
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捧着自己的皮影作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王老师看着墙上贴满的皮影作品,有传统的董永七仙女,有卡通的孙悟空,还有带着创意改编的新形象,感慨道:“苏老师,周师傅,你们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做皮影,更让他们懂得了传承不是照搬,而是带着热爱去创新。”
苏晚望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手里还攥着一根被孩子贴满贴纸的吸管连杆。阳光洒在上面,折射出五彩的光,就像非遗传承的道路,看似会遇到波折,却总能在巧思与热爱中,走出一条温暖又明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