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常遇春、等一众开国勋贵,都站在他的身后。
这位置,本不该由他一个少年来站。
但他是皇子,是藩王,更是即将出征的统帅。
站在这里,无人能说半个不字。
“铛——铛——铛——”
三声净鞭响起,清脆响亮,划破了宁静。
宫门大开。
“入殿!”
朱棡率先迈步,沉稳地走入奉天殿。
他身后的文武百官,这才按照官职品阶,鱼贯而入。
朱元璋早已端坐在龙椅之上,一身明黄色的龙袍,不怒自威。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的每一个臣子。
待百官站定,三跪九叩之后,早朝正式开始。
“昨日,议到与元庭联姻之事。”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中回荡。
“咱思来想去,这桩婚事,对我大明而言,利大于弊。”
“他们的公主,不能白白嫁过来。”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笃笃的声响。
“咱要以联姻为名,向北元索要三座城池。”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联姻就联姻,怎么还要起城池来了?
“不仅如此,咱还要派兵五万,进驻这三座城池。”
朱元璋语不惊人死不休,继续抛出他的重磅炸弹。
“美其名曰,保护咱的儿媳妇。”
“实则,是在北元的心脏地带,钉下一颗钉子!”
“另外,为了更好地掌握北元动向,刺探军情。”
“咱决定,新设一个衙门,名为‘锦衣卫’,专司刺探情报之职。”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李善长和刘伯温的身上。
“众卿家,以为如何?”
所有人都被朱元璋这天马行空,却又胆大包天的想法给震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还是身为中书省丞相的李善长率先反应过来。
他一步踏出,躬身道。
“陛下圣明!”
“此计环环相扣,以联姻为表,实则行开疆拓土之策,实在是高!”
刘伯温也紧随其后,抚着胡须赞叹道。
“陛下此举,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得三城之地。”
“还能安插五万精兵于敌后,实乃神来之笔。”
“有此一举,北元对我大明的威胁,将大大降低。”
其余大臣见状,也纷纷回过神来,齐声附和。
“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佩服!”
“陛下圣明!”
朱棡站在武将之首,一言不发。
他心里却在暗自发笑。
老爹这只老狐狸,真是把这群文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什么刺探北元情报。
锦衣卫真正的作用,是监察百官,是悬在你们所有人头顶上的一把刀啊。
他只说了锦衣卫一半的功能,把最要命的那一半给藏了起来。
这群人现在还在这歌功颂德,将来有他们哭的时候。
一片赞誉声中,李善长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陛下,索要城池,派兵驻守,此去北地,环境险恶。”
“不知陛下打算,派哪位将军担任统帅,方能震慑宵小?”
他说着,眼角的余光,不着痕迹地瞥了朱棡一眼。
但他不敢明说。
让一个皇子担任五万大军的统帅,这事儿太大了,他不敢担这个责任。
朱元璋闻言,嘴角微微上扬。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统帅的人选,咱早就想好了。”
他的目光,直接越过众人,落在了朱棡的身上。
那眼神,充满了威严。
“棡儿此去,是去迎娶自己的媳妇。”
“自己的媳妇,自己去接,名正言顺。”
“这五万大军的统帅,自然也该由他来担任!”
话音落下,大殿再次陷入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朱棡的身上。
就连徐达,眉头都忍不住跳了一下,脸上浮现出担忧。
让自己的女婿,带着五万大军去遥远的北元,这风险也太大了。
朱棡心中叹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躲不掉,但程序还是要走的。
他默默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朱元璋的眉头瞬间就拧了起来。
“怎么?”
“你有意见?”
朱棡硬着头皮,开口道。
“父皇,您……您是不是忘了问问儿臣的意见?”
“这毕竟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龙椅上的朱元璋,虎目一瞪。
皇帝陛下甚至微微弯腰,右手做了一个脱靴子的动作。
那架势,分明是再说:你小子再多说一句,咱的鞋底板就飞过去了!
朱棡的头皮瞬间一麻。
求生的本能,让他立刻改口。
“不不不!”
他把手放了下来,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儿臣没意见!”
“儿臣完全没意见!”
“父皇深谋远虑,儿臣心悦诚服,愿为父皇分忧,为大明效力!”
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正气凛然。
只是他心里,早已是泪流满面。
儿子没人权啊!
看着朱棡那瞬间“变脸”的模样,朱元璋这才收回了自己要脱鞋的手。
他重新坐直了身体,板着脸哼了一声。
“算你识相。”
“此事,就这么定了!”
“退朝!”
朱元璋大手一挥,直接结束了今天的早朝。
只留下满朝文武,在风中凌乱。
朱元璋甩了甩袖子,转身作势要走。
群臣们僵在原地,脑子里还是一片嗡鸣。
完全没从刚才那番君臣对话中缓过神来。
就在众人准备躬身行礼,目送皇帝离开时。
那道刚刚转身的身影,却猛地顿住了脚步。
朱元璋缓缓转过身来。
他的脸上,已经没了刚才的怒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思索。
刚刚松下一口气的文武百官,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
完了,又来?
“咱还有一件事。”
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
“此次迎亲,北元那边,除了牛羊马匹,金银珠宝,还答应割让一座城池。”
他的目光扫过大臣们,重点在李善长和刘伯温的脸上停留了片刻。
“你们都是咱的肱股之臣,都说说看。”
“这城,咱们要哪一座,才最划算?”
此言一出,大殿内压抑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松。
原来是说这个。
还好还好,不是再整什么幺蛾子了。
站在百官之首的李善长,往前一步,躬身行礼。
“启禀陛下。”
他苍老而沉稳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老臣以为,当要泸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