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黄部落紧锣密鼓探索油气之时,马小云深知,即便找到了油气,储存与运输也将是巨大挑战。于是,他决定提前为油气储存做好准备。马小云拿起画笔,在兽皮纸上全神贯注地描绘着未来油桶的模样。
他先是确定油桶的基本参数。根据部落目前的开采规模预估以及后续发展需求,油桶需具备一定容量,既不能过大难以搬运,也不能过小无法满足储存。他精心计算着,最终确定油桶高度为一米,直径六十厘米。这样的尺寸既能保证单桶储存量,又便于人工搬运和堆放。
接着,马小云开始描绘油桶的制作过程。他深知,部落目前的工艺水平有限,必须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他先画了一个圆形,标注这是油桶的底部,需用整块平整的铁板制作,以保证密封性。“底部一定要平整,焊接时不能有缝隙,否则油气会泄漏。”他自言自语道,仿佛族人们就在眼前聆听。
然后,他画出油桶的桶身,由数块长方形铁板拼接而成。“这些铁板要裁剪精确,边缘打磨光滑,拼接时紧密贴合。他一边画一边详细标注,还特意画出工人用简陋工具裁剪和打磨的场景,力求生动形象。
在制作桶盖部分,马小云尤为用心。他设计了一种带有密封垫圈的桶盖,能有效防止油气挥发。这个垫圈要用有弹性的材料制作,比如橡胶树的汁液凝固后或许可以。他在旁边备注道,虽然部落目前还不知道橡胶为何物,但他希望将来能尝试找到类似材料。
完成设计草图后,马小云带着图纸来到部落存放铁块的地方。部落如今发展迅速,虽使用了大量铁块用于各种工具和建筑,但仍有一些剩余。他看着这些铁块,心中盘算着如何合理分配,以制作足够数量的油桶。
这些铁块,一部分用来制作桶身,一部分打造底部和桶盖。”他对身旁协助的族人说道。然后,他叫来部落里手艺精湛的铁匠,向他们展示图纸,并详细讲解制作要求。铁匠们看着图纸,眼中既有疑惑,又充满挑战的兴奋。
这油桶制作难度不小,但对部落未来至关重要,大家务必用心。”马小云鼓励道。铁匠们纷纷点头,开始着手准备工具。
在制作过程中,问题接踵而至。由于工具简陋,裁剪铁板时尺寸难以精确把控,不是大了就是小了。马小云见状,亲自指导,他拿起简陋的切割工具,示范如何根据刻度线慢慢切割。一定要稳住,切割速度均匀,这样才能保证尺寸准确。
焊接环节同样困难重重。部落目前的焊接技术只能勉强连接铁块,无法保证密封性。马小云冥思苦想,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强密封性。他让铁匠们在焊接处涂抹特制的黏土混合物,干燥后能起到一定密封作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较好效果。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油桶逐渐成型。虽然外观略显粗糙,但基本符合马小云的设计要求。看着这些凝聚着众人心血的油桶,马小云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在探索油气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只要部落上下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而这些油桶,将成为未来储存油气的关键容器,为炎黄部落的能源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在成功制造出一批油桶后,马小云的目光又投向了另一个重要的能源储存容器——煤气罐。随着部落对能源利用的需求不断增长,煤气罐的出现将极大地方便能源的使用和储存。
由于目前发现的铁矿是富矿,铁质产量极为可观,这为煤气罐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小云深知这一优势,立刻着手绘制煤气罐的参数图纸。
他坐在山洞中,借着洞口透进来的光线,仔细地在兽皮纸上勾勒着。他考虑到部落家庭的日常使用需求,将煤气罐的高度设定为五十厘米,直径三十厘米,这样的大小既便于搬运,又能储存足够的燃气满足一段时间的使用。
在罐体的厚度方面,马小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用相对较厚的铁板,以确保煤气罐在承受压力时的安全性。他在图纸上详细标注着:罐体需用厚度为五毫米的铁板制作,保证足够强度,防止出现泄漏等危险情况。
煤气罐的底部和顶部,马小云设计为圆润的形状,以分散压力。他一边画一边想着,要让族人们明白这种设计的重要性,“圆形的底部和顶部能更好地承受内部压力,就像我们建造的拱形房屋,更加稳固。
接着是煤气罐的阀门部分。这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煤气的使用安全。马小云精心描绘着阀门的结构,详细标注每个零件的尺寸和连接方式。“阀门要易于操作,但又必须保证密封良好,防止煤气泄漏引发危险。”他深知,这部分的制作需要部落里最精湛的铁匠手艺。
完成图纸后,马小云带着它来到铁匠们工作的场地。铁匠们围拢过来,看着图纸上复杂的设计,不禁露出惊讶的神情。这东西看起来可不简单啊。一位老铁匠说道。
马小云笑着点点头,确实有难度,但我们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且大家的手艺都很棒,一定能制作出来。他开始向铁匠们详细讲解煤气罐的制作要求和每个部分的功能。铁匠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马小云都耐心解答。
在制作过程中,虽然有富矿提供充足的材料,但困难依旧不少。制作罐体时,要将铁板弯曲成合适的形状并非易事,需要反复加热、敲打。铁匠们的手臂都累得酸痛,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阀门的制作更是挑战重重,零件细小且精度要求高。铁匠们不断尝试,改进工艺,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打造出符合要求的阀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