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知书邮件里提的,母亲早年研究南极“冰芯”和“宇宙信标”的笔记残页,像散落在地上的拼图碎片,给林悦即将出发的南极之行,指了个意想不到的方向。可另一边,陆寒洲订的特种合金运输船在马六甲海峡莫名沉了——这一闷棍打得实在狠,也明明白白告诉他们,前路全是坑,“观测者”或者他们的人,根本没打算让他们省心。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可两人分头并进的决心,反倒更坚定了。
林悦带的技术团队,出发前最后这点时间,全扑在两件事上:一是把南极坐标往深了分析,二是破译谢知书给的资料。临时办公室的一角被改成了“南极前沿指挥部”,巨大的电子屏上亮着南极大陆的详图,冰架边缘那个坐标点用高亮标得清清楚楚,周围堆着密密麻麻的数据——能量流分析、冰层厚度探测报告,还有母亲苏念卿那些字迹潦草、想法跳来跳去的笔记扫描件。
“这能量场特征,跟太平洋那个‘门’完全反过来。”一个团队成员指着能量频谱图说,“太平洋的‘门’是往外爆能量,带着侵略性;南极这个点呢,能量全收在里面,跟个‘黑洞’似的,还在吸、在捆周围的某种场。这种‘镜像抑制’的效果,特别明显。”
林悦的注意力全在母亲的研究残页上。这些纸年头太久,有些字都模糊了,大多是零散的公式和概念草图。其中一张上,苏念卿写着:她怀疑南极冰盖底下,可能封着个远古的、“不是地球来的”周期性信号源,她叫它“宇宙信标”。这信标不是用来通讯的,更像个“定位器”或者“稳定锚”,它散出来的特殊场,说不定能微妙地稳住地球局部的时空结构。
另一张草图上,苏念卿画了个简单的能量回路模型,旁边写着:「从‘创世之火’反推,要是‘门’是‘矛’,就得有‘盾’来扛。‘盾’的核心,在‘共鸣’和‘否决’。」
“共鸣……否决……”林悦嘴里反复念叨这两个词,脑子里忽然像有火花炸开。她立刻调出之前破译母亲遗物(那个金属方块)时记下来的、苏念卿独有的生物能量特征频谱,还有陆寒洲送她的那枚合金指环——能开母亲遗物的那个,它的材质共振频率数据也调了出来。
“我好像想通了……”林悦的声音里带着点按捺不住的兴奋,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把母亲的生物能量频谱、指环的共振数据,还有南极坐标点的内敛能量场模型,叠在一起做模拟。
屏幕上,三条原本各走各的曲线开始相互作用。当代表母亲生物能量的曲线,以特定频率“灌”进南极能量场模型时,那条代表内敛能量的曲线没被激发,也没变强,反倒开始用更复杂的模式震荡,还生出一种全新的、特别弱却带着“指令”味儿的能量签名!
“这不是钥匙……”林悦眼里一下子亮了,“这更像个‘身份验证’的程序!南极那个点,不是用外力就能打开的‘锁’,它本身就是个休眠或者待机的‘防御系统’!得有特定的‘能量签名’,才能把它‘唤醒’,或者‘授权’启动!”
而这个特定的“能量签名”,十有八九是用母亲苏念卿的生命信息(生物能量频谱),加上她的研究成果(那枚特殊指环的共振特性),凑在一起弄出来的、独一份的“密码”!
这个发现太关键了!这说明去南极不是找个装置按一下就行,得想办法让冰底下的“防御系统”认林悦这个“继承者”,认可她的身份。
“咱们得做个‘信号发生器’。”林悦马上给团队下指令,“要能精准模拟我妈的生物能量频谱,还得跟指环的材质共振耦合,最后合成出那个特定的‘唤醒’能量签名。这发生器还得够强,能穿透厚厚的冰层和海水,传到目标深度去!”
这技术要求苛刻得离谱。模拟死人的生物能量频谱就够难了,还得跟特殊合金的共振搭上边,更要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难度不亚于把顶尖的医疗检测仪器和军用级信号发射装置拆了重拼。
团队立刻扎进设计和实验里。他们用林悦保留的母亲的少量遗物(比如几根头发),试着提取残留的生物信息印记,再靠“守护者”系统的强大算力,一遍遍地调模拟参数。那枚合金指环也被接在精密分析仪器上,把它在不同能量频段的共振反应,全测了个遍。
这时候,陆寒洲那边也传来消息。虽说物资被毁了,但他靠人脉和应急能力,从别的渠道紧急调来了替代的特种材料,“探渊者”号的改装没停,日夜连轴转。他也知道了林悦这边的关键发现。
“身份验证……‘防御系统’……”陆寒洲在加密通讯里琢磨着,“这比硬闯那个狂暴的‘门’,听着更讲策略。但悦,启动这个‘防御系统’,会不会搞出别的麻烦?比如影响全球环境?或者直接把‘观测者’惹毛了?”
林悦沉默了一会儿,回答:“我不知道,寒洲。但妈在日记里说这是‘另一把锁’,我信她的判断。这是咱们现在唯一能扭转局面的希望,风险必须冒。”
连着熬了好几个通宵,技术团队终于做出了原型机——叫“共鸣者一号”。就是个手提箱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盒子,里面装着复杂的生物能量模拟单元、共振耦合器,还有大功率的定向信号发射装置。虽说只是原型机,但设计指标已经达到理论要求了。
就在“共鸣者一号”做完最后一次低温环境测试,准备打包运到破冰船上的时候,林悦的加密电脑收到了“星寰”技术团队的消息——这次是南太平洋前线的最新监测报告。
报告说,自从那个“异物”的轮廓探出来后,目标海域的能量活动模式变了。之前那种狂暴的能量外泄弱了点,但换成了一种更隐蔽、更有规律的能量波动——好像那个“异物”在“适应”、“学习”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则,还开始有规律地、时不时往外发一种全新的、结构复杂的信号。
技术团队破译不了这信号的意思,但能看出来它的发射有指向性——按轨迹模拟延伸,不是瞎发的,隐隐约约覆盖了全球几个特定的、地质结构特别古老的区域,其中一个,赫然就是南极大陆!
林悦看着报告,心猛地一沉。
那个从“门”里出来的“异物”,它也在“看”南极?它是不是也察觉到了那个可能威胁到它的“防御系统”?
她本来以为南极是相对安全的后方,是搞技术突破的地方,现在看来,那儿说不定早就被“敌人”盯上了。她要去的,不只是一片冰封的荒野,更可能是个早就被标好的战场。
她深吸一口凉气,把“共鸣者一号”紧紧抱在怀里,好像能从这冰冷的金属盒子里,拿到穿越生死的勇气——那是母亲给的勇气。前方的雾好像散了点,可露出来的,却是更深、更危险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