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王风主动退了一步,既保全了他们的面子,又维持了指挥系统的运转,反倒显得大度且周全。
李云龙咧嘴一笑:“行,就这么办!”
丁伟点头:“没问题。”
孔捷也道:“听你的。”
次日,在作战部署会上,由新一团、新二团、新三团与独立团,联合组成的临时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各团副团长与政委悉数列席。
讨论行动方案时,李云龙率先站出来说话:“目前局势很清楚。日军二十一旅团盘踞汾水县,他们的情报系统不是摆设,加上那个逃走的竹岛老头肯定会通风报信,咱们河源县城和武城县驻有四个主力团的消息,鬼子很快就会掌握。”
“我们三个团没撤,小鬼子轻易不敢动河源和舞成。”
“我支持三愣子的主意。旅部命令已下,北同蒲铁路必须破坏。既然要动手,不如做得狠一点——炸铁路的同时设伏,把二十一旅团引出来,打他一场伏击战。要是能咬下他们一块肉,嘿嘿,这次才算没白跑一趟!”
丁伟开口道:“老李说得在理,咱们这临时拼起来的兵团,好不容易凑到一块儿,总不能空着手回去。我支持动手,不过具体怎么打,我有个想法——新二团去断北同蒲铁路,咱们其他三个团集中对付鬼子21旅团。”
话音未落,孔捷“腾”地站起来,“老丁,你这安排可就偏心了。凭什么让我新二团去干拆铁轨的活?老子也想啃硬骨头,不想只在后头搞破坏。”
李云龙笑着接话:“老丁,孔二愣子这话没毛病。你让人家去扒铁路,却不让参主战,换谁都不乐意。那点活儿,没啥劲头。”
丁伟皱眉反问:“那你讲个办法,四个团的人马到底咋分?”
李云龙一摊手:“简单。每个团出一个营去办铁路的事,剩下的三个营准备打鬼子。这样谁都参与了,也公平。”
“这个我同意!”孔捷立马响应。
晋西北铁四角的作战会上,空气忽然有些异样。
仗还没开打,几位团长先争了起来。
徐子林默默看着王风,发现他一直没说话,心里不禁为他捏了把汗。
面对这三个资历老、脾气硬的老团长,王风这个后起之秀,似乎很难插得进话。
但事情并非如他所想。
就在三人僵持不下时,李云龙、丁伟、孔捷竟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王风。
王风是这次行动中被秘密推举出来的临时总指挥。
除了他们四人,整个会场没人知晓此事。
如今分歧已现,这位隐形的主心骨,自然该出来说话了。
王风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咱们四个团,哪个团长带兵都有一套,用自己人打得顺,战斗力才能拉满。要是把老丁的队伍交给老孔指挥,十成力怕是连七成都使不出来,反过来也一样。”
“所以我不同意从各团抽营去执行任务。”
“破坏北同蒲铁路和伏击21旅团,都是要紧事。我的意思是,铁路那边交给一个团专门负责。咱们兵力足够,炸一段铁路,顺手拔掉几个据点炮楼,完全来得及。”
“再说,21旅团有五六千人,不是软柿子。这一仗很可能会变成阵地对峙,甚至要面对面拼刺刀。这种仗,哪能一下子打完?”
“所以,负责铁路的那个团,完成任务后可以迅速回援,调头加入对21旅团的战斗。说不定那时候鬼子已经打得筋疲力尽,正是我们收网的好时机。”
孔捷听完这番话,虽觉合乎情理,内心已然松动,嘴上却说得意味深长:“行,铁路要毁就毁,我听指挥。”
丁伟与李云龙互望一眼,心中暗自叹服。
让王风担任临时总指挥,实属明智之举。
几句话便让向来倔强的孔二愣子点头应允,这份本事不容小觑。
徐子林心思细腻,听得此言不禁怔住。
“服从命令”四个字竟从孔捷口中说出,而他所服从的,居然是王风的指令。
这其中的关系,耐人寻味。
可惜无人为他解惑。
在独立团、新一团与新三团内部,团长拥有战场决策的主导权。
一旦几位团长达成一致,副团长与政委自然不会反对。
至此,作战部署已基本落定。
会议一结束,四个团立即投入行动。
首要任务便是战前情报侦察——汾水县内日军21旅团的动向,北同蒲铁路沿线外围据点与炮楼的数量,乃至目标区段周边的地势民情,皆需摸清。
暴风雨将至,众人静候,只等一个信号,一个信号。
王风并不畏惧成为那个发出信号的人。
既然变局终会降临,哪怕由自己点燃引信,又有何惧?
正太铁路的几处破坏计划想必已在推进之中。
那么,就让自己这边再添一把烈火,将日军的全部目光尽数吸引过来。
动静越大,越有利。
25日,王风所率四团的行动,比太行山八路军主力的整体部署提前了整整两天。
孔捷率领新二团主力悄然抵达北同蒲铁路,预定破坏区段后,三千余人的队伍骤然出击,对铁路两侧的日军据点发起迅猛突袭。
身为身经百战的将领,孔捷出手毫不拖泥带水。
面对那些零散据点,每处守敌不过十至百人不等,如今装备也已改善的“孔二愣子”选择最直接的方式:先以重火力开道。
得益于攻下舞成县后王风调拨的两门迫击炮,新二团在炮火覆盖之后,立即用机枪压制,继而步兵冲锋,强行拔掉一个个据点。
随着新二团打响第一枪,早已埋伏在预定位置的李云龙等三个团立刻进入状态,潜伏于伏击地带,静待日军第21旅团的反应。
连锁反应就此展开。
北段铁路遭袭,日军岂能坐视?
指挥部迅速下令,命距事发地最近的第21旅团火速增援。
谁也没想到,21旅团才出发不久,就在途中遭到王风带领的三个团猛烈袭击。
远在司令部的驻晋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接到战报后迅速研判局势,立即调遣汾水县周边的多支日军部队,紧急驰援被围困的21旅团。
整个华北战局骤然紧张,原本平静的防线瞬间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