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透过中枢会议室的落地窗,在长条会议桌上铺展开一层暖金色的光晕。林天指尖按着第三批赴非医疗团队的派遣名单,目光落在“非洲某国儿童免疫计划”的标注栏上,正与参会的医疗部门负责人敲定疫苗冷链运输的细节——这场跨越重洋的健康守护,是“共赢”战略在民生领域落地的关键一环,容不得半分疏漏。
就在此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程度的身影裹挟着一阵急促的风闯了进来。他平日里总是沉稳持重,此刻却额角沁着薄汗,手中紧攥的红色紧急文件袋格外扎眼,袋口露出的“密报”字样,让原本讨论热烈的会议室瞬间陷入寂静。林天抬眸的瞬间,已从程度凝重的神色中捕捉到了不寻常,他放下手中的笔,指节轻轻叩了叩桌面:“直接说。”
程度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众人心中激起千层浪。林天伸手接过文件袋,抽出里面的简报与现场照片,指尖抚过照片上w国跨境铁路工地的焚毁痕迹,目光缓缓移向墙上悬挂的“全球共赢地图”——那里,w国的位置被一枚醒目的红色图钉固定,十条加粗红线从这个西非国家辐射而出,分别连接着跨境铁路、热带作物加工园、民生医院集群等已落地的合作项目。
这些红线,是过去三年里夏国与w国共同浇筑的“共赢”纽带:跨境铁路建成后,w国的咖啡豆出口效率提升了40%,带动数十万农户增收;热带作物加工园让当地农产品附加值翻了三倍,诞生了首个本土食品品牌;三所民生医院覆盖了w国60%的贫困地区,挽救了近万名重症患者的生命。如今,这一切都可能在战火中化为泡影。“w国三千万民众的生计、‘共赢’在西非的布局根基、周边国家对我们的信任,都系于这一局。”林天的声音沉稳如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暂停医疗团队派遣议题,通知常委十分钟后召开紧急会议,让高育良从A国项目现场、高小琴从山水集团总部即刻返京,组建专项应对小组。”
两小时后,中枢顶层会议室的投高育良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刚结束12小时的跨洋飞行,眼底还带着血丝,却已梳理出了核心思路,“w国的病根不在派系对立,而在发展机会失衡。我们不能只谈停火,要让所有派系都看到‘共赢’的红利——可以提出‘先停火、再建设、共分红’的方案,将合作项目的收益按比例分配给各地区,让每个派系背后的民众都能尝到和平的甜头。”
“山水集团在w国的三所民生医院还在运转,120名医护人员全部坚守岗位,昨天还接诊了200多名受伤民众。”高小琴接着补充,她调出手机里医护团队发来的实时视频——画面中,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正蹲在避难所里,为受伤的儿童包扎伤口,旁边堆着刚从国内调运的药品,“我们可以以医疗援助为突破口,在冲突区域设立人道主义缓冲带,先解决民众的紧急需求,再为谈判创造空间。”
林天的手指在会议桌上轻轻敲击,脑海中已构建出方案的雏形。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就按‘三层推进’思路落地。第一层,外交部牵头,紧急召见w国各派系驻华代表,明确我们‘不干涉内政、只支持和平’的立场,同时拿出基于‘共赢’项目收益的资源分配细则,让他们看到合作比对抗更有利;第二层,高小琴带队,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w国冲突最激烈的五个区域设立10个‘人道主义医疗站’,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要配送粮食与饮用水,用民生关怀化解对立情绪;第三层,协调‘全球共赢发展基金’,划拨20亿美元设立‘w国和平重建专项’,基金采用透明化管理,每一笔支出都通过联合国平台公示,而且优先雇佣w国本地民众参与重建,让他们成为和平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方案落地的过程,远比预想中艰难。高小琴接到消息时,正准备登上飞往w国的专机,身边的助手劝她暂缓行程,她却摇了摇头,将一份医疗物资清单塞进包里:“越是强硬的派系,背后越有民生诉求的缺口,我们必须去。”
当高小琴带领的医疗团队抵达“自由阵线”控制的边境城市时,迎接他们的是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她隔着铁丝网,将装满药品与粮食的箱子递过去,身后的医护人员举起手中的听诊器与疫苗盒,用当地语言喊道:“我们来治病,不是来打仗的。”僵持了两个小时后,武装人员终于打开了铁丝网的缺口。当天下午,医疗站就在一所废弃的学校里搭建起来,当高小琴蹲下身,将退烧药喂给一个发烧的小女孩时,远处的制高点上,“自由阵线”的首领正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这一幕——他看到受伤的民众在医疗站里得到救治,看到孩子们捧着面包露出笑容,看到医护人员顶着烈日搬运物资却毫无怨言。傍晚时分,他的副官带来了消息:“首领同意派代表与夏国谈判。”
与此同时,“w国和平重建专项”的细则在联合国总部公布,透明化的管理模式、优先雇佣本地民众的条款、覆盖民生领域的投资方向,迅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联合国秘书长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这一举措“为全球冲突地区的和平重建提供了新范式”;欧盟随即宣布追加10亿欧元援助,与夏国共同管理专项基金;非洲联盟则组织成员国,向w国各派发送和平倡议,呼吁以谈判代替对抗。一时间,“全球共助w国”的局面逐渐形成。
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林天正在“老领导纪念田”里,陪着林老爷子查看晚稻的长势。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远处的农耕文化园里,孩子们正跟着农户学习插秧。林老爷子手里拿着一份刚送来的报纸,头版头条正是w国各派系签署《和平协议》的新闻——协议中特别注明,所有“共赢”合作项目将作为w国国家战略资产,由新组建的联合政府统一管理,项目收益的30%将用于贫困地区民生改善,20%投入教育与医疗领域。
“你这招‘以发展促和平’,比千军万马管用啊。”林老爷子笑着将报纸递给林天,手指点了点新闻配图中w国代表们握手的画面,“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站在谁这边。武力能赢一时,发展才能赢长久。”林天接过报纸,目光落在配图角落里的民生医院医护人员身上,那里有几张熟悉的面孔——是高小琴与她的团队,他们穿着白大褂,站在谈判现场的角落,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此事过后,“共赢”战略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新的浪潮。将“共赢”模式引入双边合作框架;甚至连此前对“共赢”持观望态度的中东国家,也纷纷派出代表团,希望参与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次年春天,当跨境铁路的钢轨重新铺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和平,更是一种全新的和平理念——它不是靠力量压制矛盾,而是靠共同发展的红利滋养信任;不是靠妥协换取短暂安宁,而是靠民生纽带筑牢长久根基。”
林天站在峰会的演讲台上,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共赢’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战火中的一剂药品,是饥饿时的一粒粮食,是贫困地区的一条铁路,是每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我们把彼此的需求变成共同的目标,把单边的利益变成共享的红利,和平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代表们纷纷起身,林天的目光越过人群,望向窗外——晨光中,五星红旗与联合国旗在风中并肩飘扬,如同“共赢”的理念,正跨越国界、连接民心,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为人类共同的未来,照亮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