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山返程后,“共赢”团队的行动力再次拉满。苏烈带着新娘和农业技术团队,直奔非洲尼日利亚——那里的500万株江山秧苗刚落地,急需配套的智能灌溉系统。两人在当地待了整整一个月,手把手教农民操作设备,还联合尼日利亚农业部门,建立了“稻种+灌溉”技术培训站,首批就培训出100名本土技术员。
王鹏则立刻启动“汉江-江山-欧洲”物流专线,首趟列车装满了汉江产的汽车零部件和江山的有机大米。当列车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海外仓时,欧洲车企代表和超市采购商早已等候,当场签下后续三个月的订单。王鹏在视频里跟林天报喜:“专线开通后,物流成本降了15%,订单量比预期多了三成,以后还得跟江山多联动!”
张远把“共赢博物馆”的展品做成了线上数字展厅,还特意录制了赵磊、苏烈等人的奋斗故事视频。数字展厅上线当天,访问量就突破10万次,不少海外合作方留言:“想亲自去江山看看,学习‘共赢’模式。”张远趁机推动江山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线上国际合作课程”,首批就吸引了200多名来自d国、L国的学员报名。
林天在汉江省也没闲着,他把江山“政企研联盟”的经验复制到本地——联合汉江高校、制造企业和欧洲新能源车企,成立“汉江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不到两个月,就研发出适配欧洲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配件,直接拿到了德国车企的长期订单,带动汉江30多家配套企业增收。
这天,林天接到江山市委书记的电话,对方语气激动:“林天,好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专门发来函,想把江山的‘智慧农业模式’列为全球农业发展示范案例,还邀请咱们下个月去罗马参加全球粮食安全论坛,做主旨分享!”
林天立刻把消息同步给团队,赵梓琪第一时间回应:“我在欧洲有资源,到时候帮你们对接论坛主办方,还能邀请欧洲农业部长们现场交流,争取把江山稻种和苏烈的灌溉技术,纳入欧盟农业合作项目。”周教授也说:“我可以组织医疗专家团,借着论坛的机会,跟欧洲国家谈远程医疗合作,把‘江山医疗经验’也推广出去。”
晚上,林天跟叶紫涵、沈佳怡视频,聊起最近的进展。叶紫涵笑着说:“现在不管是非洲的农田,还是欧洲的工厂,都有咱们‘共赢’的痕迹,当年在江山的小目标,不知不觉已经做成了全球的大事。”沈佳怡也补充:“全球安防协作平台已经接入了12个国家的‘共赢’项目,以后不管在哪推进合作,都能实时保障安全。”
挂了视频,林天站在窗前,看着汉江夜晚的灯火。他想起在江山江边餐厅的那个傍晚,想起大家举杯时的承诺。如今,“江山经验”正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到世界各地,在更多土地上生根发芽。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共赢”之路新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人加入,一起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