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清溪村的农产品加工厂开业那天,林天特意前去道贺。王建国的厂房里,几台崭新的加工设备正运转着,新鲜的玉米被打成颗粒、烘干包装,一旁的电脑上,网店订单不断弹出——赵家物流的工作人员已提前上门,签订了运输合作协议,保证产品48小时内送达全国。
“林书记,您看,这才开业三天,订单就破千了!”王建国拿着订单报表,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了路通了、物流方便了,咱们农村的好东西也能卖到全国各地了!”
林天看着忙碌的工人、堆积的订单,心中有了新的思考——江山市的“民生+产业”模式已初见成效,若能将这种模式的经验提炼出来,不仅能在省内推广,未来或许还能为国家与d国的民生合作提供参考。他当即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整理一份江山市‘乡村产业振兴操作手册’,把道路建设、物流配套、电商培训的流程都写清楚,既要实用,也要有可复制性。”
没过多久,林老爷子再次打来电话,带来了d国战略的新进展:“国家专项小组已与d国民间组织初步接触,计划先在d国偏远地区开展‘光伏饮水’项目,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难题。叶家的能源团队已准备好技术方案,潘家基金会也在协调物资,就差一套成熟的基层落地经验了。”
林天立刻想到了江山市的实践:“爷爷,我刚让团队整理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操作手册,里面关于光伏项目落地、民生资源调配的流程,或许能给d国的‘光伏饮水’项目提供参考。我把手册发给您,您可以转给专项小组看看。”
林老爷子听后十分认可:“好!地方的实践经验最接地气,说不定能帮上大忙。你这就是在无形中为国家大局出力,既守好了江山的民生,又给战略布局添了助力。”
挂了电话,林天立刻将手册发送给林老爷子。他看着手册里的内容——从村民需求调研到项目选址,从设备安装到后期维护,每一个环节都标注着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江山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真经”。
与此同时,江山市的“民生筑基”工作仍在持续推进。林天牵头在全市推广“村级民生议事会”制度,每月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坐在一起,共同商议村里的大事小情。在一次议事会上,村民们提出“希望村里有个老年活动中心”,没过半个月,潘家基金会就捐赠了物资,村里的闲置校舍被改造成了集娱乐、健身、医疗于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每天在这里下棋、跳舞,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这天,林天收到了国家专项小组发来的感谢信——江山市的操作手册为d国“光伏饮水”项目的落地提供了重要参考,项目首期已在d国两个村庄顺利启动,解决了近千名居民的饮水问题,当地民众反响热烈。信中还提到,后续将继续借鉴江山经验,推进更多民生合作项目。
林天拿着感谢信,心中满是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守好江山市这一方“小家”,不仅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还能为国家的“大家”战略添砖加瓦——这正是“民生”与“大局”的双向赋能,也是“胜天半子”棋局中最动人的篇章。
傍晚,林天漫步在江山市的街头,看着夜市里热闹的人群、乡村里亮着灯的老年活动中心、田野里运转的光伏设备,心中坚定无比。他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是江山市的民生建设,还是国家的战略布局,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进。但只要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心怀“家国”大局,就一定能在时代的棋局中,落好每一颗子,走好每一步路,让民生之花常开,让国家之基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