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龙骑摧枯拉朽般击溃吕布,将不可一世的西凉军赶回虎牢关,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联军大营,进而以更快的速度向天下四方扩散。刘隆及其麾下那支神秘而强大的“大雪龙骑”,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联军低迷的士气为之大振,欢声雷动,一扫连日来的阴霾。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当溃败的西凉军如同潮水般退入那座扼守东西咽喉的天下雄关——虎牢关之后,沉重的关门轰然落下,隔绝了内外。联军追兵被关墙上如雨的箭矢和密布的滚木礌石所阻,不得不停下脚步。那座巍峨的关城,如同沉默的巨兽,再次向所有人展示了它难以逾越的威严。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关城高厚,墙垣坚固,经董卓多年经营,更是囤积了大量粮草军械,守备森严。想要强攻此等雄关,无疑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次日,联军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虽然昨日大胜,但诸侯脸上却不见多少轻松之色。如何攻破虎牢关,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最现实、最残酷的难题。盟主袁绍端坐主位,环视帐下济济一堂的诸侯将领,沉声开口:
“诸位!昨日刘使君麾下神兵天降,大破吕布,扬我军威,实乃可喜可贺!” 他先向刘隆方向颔首致意,刘隆微笑还礼。袁绍继续道:“然,吕布虽败,龟缩虎牢关内,凭险固守。董卓老贼,挟持天子,据关顽抗。我等兴义兵,讨逆贼,岂能顿兵于关下,徒耗粮秣?今日请诸位前来,便是要商议一个破关之策!诸位有何高见,尽可畅所欲言!”
帐内一时沉默。破关谈何容易?强攻的惨烈代价,谁都清楚。
冀州牧韩馥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忧虑:“盟主,虎牢天险,易守难攻。董卓拥兵十数万,粮草充足。我军若强行攻关,恐伤亡惨重,即便攻下,亦元气大伤,如何再图洛阳?不若……不若围而不攻,断其粮道,待其自乱。” 这是稳妥但耗时的策略。
豫州刺史孔伷摇头道:“韩使君此言差矣。虎牢关囤积甚丰,围困非一年半载难以奏效。且我军数十万大军云集于此,每日粮草消耗巨大,旷日持久,恐生变数。更兼董卓残暴,若久困不下,恐其狗急跳墙,加害天子,如之奈何?” 他点出了围困策略的风险。
兖州刺史刘岱接口道:“强攻伤亡大,久围变数多。可否效仿孙文台将军此前奇袭轩辕关之策,寻小路迂回,绕至关后,前后夹击?” 他将目光投向孙坚。
孙坚面色沉毅,闻言抱拳道:“刘使君,虎牢关非同小可。其地处要冲,两侧山势险峻,小路或有,然必为董卓重兵把守,难以通行大队人马。坚此前侥幸成功,乃因轩辕关守备相对松懈。虎牢关……难矣。” 他久经沙场,对地理极为熟悉,否定了奇袭的可能。
河内太守王匡道:“可否劝降?关内守军,未必皆愿为董卓卖命。若许以重利,或可令其内乱?”
曹操冷笑一声:“董卓驭下极严,吕布虽败,然其心腹李傕、郭汜等皆在关内,掌控军队。且董卓以酷法治军,动辄屠戮,守关将士家眷多在洛阳其掌控之中,岂敢轻易倒戈?劝降恐难奏效。”
众人议论纷纷,或主张强攻,或主张围困,或提议火攻、地道等法,但细究之下,皆有其弊端。强攻伤亡难以承受;围困耗时太久且风险大;奇袭小路希望渺茫;劝降内应可能性极低。帐内气氛渐渐沉闷起来。
袁绍见商议不出结果,眉头紧锁,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刘隆。昨日刘隆展现出的实力,让他心生倚重,也暗藏忌惮。他开口问道:“季玉贤弟,你智勇双全,麾下更有大雪龙骑此等精锐,不知对于破关,有何良策?”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刘隆身上。这位年轻的益州牧,如今已是联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刘隆早已与郭嘉、戏志才、法正等人商议过此事,心中已有定计。他从容起身,向袁绍及众人拱手一礼,朗声道:“盟主,诸位明公。虎牢之险,确非虚言。强攻硬取,徒损将士性命,非智者所为。久围待变,亦非上策,正如曹公、孔使君所言,恐夜长梦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隆以为,破关之策,当以‘正合奇胜’,多管齐下。”
“哦?何为‘正合奇胜’?愿闻其详。”袁绍身体微微前倾。
“所谓‘正合’,乃明修栈道,示敌以强。”刘隆解释道,“即大军压境,日夜佯攻,制造声势,吸引关内守军主力于正面,使其不得喘息,疲于奔命。此乃阳谋,让董卓知我决心,亦乱其军心。”
“那‘奇胜’又当如何?”曹操目光炯炯地问道,他对此最感兴趣。
“奇胜之道,其要有三。”刘隆伸出三根手指,“其一,攻心为上。可遣死士,将昨日战况及我讨董檄文,射入关内,广而告之。言明吕布已败,董卓末日将至,许诺擒杀董卓者封侯赏万金,投降者免死有功。虽未必立时奏效,然谣言一起,军心必乱,此消彼长。”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攻心之计,确是正理。
“其二,釜底抽薪。”刘隆继续道,“虎牢关虽险,然其依赖黄河水道输送部分粮秣。我可遣一军,沿河北上,搜寻其粮船,或设法断其水道。即便不能完全断绝,亦能造成困扰,加剧其恐慌。”
“其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刘隆声音压低,带着一丝决然,“寻隙而进,雷霆一击!虎牢关非铁板一块,必有防御相对薄弱之处,或可借天时(如大雾、夜暗),或以精干之士,携飞钩、云梯等物,出其不意,蚁附登城,打开缺口!一旦缺口打开,则需一支绝对精锐之师,如尖刀般直插进去,扩大战果,里应外合!”
说到这里,刘隆目光锐利地看向袁绍:“而执行这‘雷霆一击’的先锋,非悍勇敢死、装备精良之军不可为!隆愿请命,若寻得战机,我益州军,愿为前锋,亲冒矢石,为大军打开入关之门!”
帐内一片哗然!刘隆不仅提出了详尽的策略,竟然还主动请缨担当最危险的前锋任务!这份胆识和担当,让在座许多人动容。
曹操抚掌赞叹:“季玉贤弟谋略深远,勇毅过人!操佩服!” 他心中暗忖,此子不仅实力雄厚,且深通兵法,知进退,明得失,绝非池中之物。
孙坚亦道:“刘使君之策,老成谋国!坚愿率本部兵马,负责沿河袭扰,断其粮道!”
袁绍见刘隆主动承担最危险的任务,心中大喜,这既能减少他嫡系部队的损失,若成功则功劳少不了他这个盟主的,若失败……他立刻道:“好!季玉贤弟忠勇可嘉!便依贤弟之策!诸位,谁愿负责正面佯攻,牵制敌军?”
当下,众人根据刘隆的方略,详细分配任务:袁绍总督全局,调度粮草;曹操、韩馥、刘岱等部负责正面多路佯攻,制造压力;孙坚率部沿河北上,寻机破坏董卓粮道;刘隆则率益州精锐,寻找战机,准备致命一击。同时,各路诸侯皆遣细作,散布谣言,动摇关内军心。
战略已定,联军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围绕“破关”目标运转起来。
散帐后,刘隆回到自家大营,立刻召集核心僚属。
“奉孝,志才,孝直,你等以为,袁本初等人,执行此策,能有几分效力?”刘隆问道。
郭嘉轻笑:“主公明鉴。袁本初好谋无断,诸军心思各异,佯攻恐难尽全力,袭扰粮道亦需时日。此策关键,仍在‘雷霆一击’。然,此一击之时机、地点,至关重要,需耐心等待,并创造机会。”
戏志才道:“正是。我军当以逸待劳,加紧准备攻城器械,训练锐士,并广派哨探,绘制关防详图,寻找可乘之机。此外,需防有人不愿见主公再立大功,暗中掣肘。”
法正眼中闪着光:“正以为,破关之机,或不在强攻,而在其内乱。吕布新败,威信大损,董卓性情暴戾,关内诸将李傕、郭汜、牛辅等,各怀鬼胎。若我军压力持续,其内部矛盾或可激化。届时,方是我等‘雷霆一击’的最佳时机!”
刘隆颔首:“诸位所见,与我不谋而合。破虎牢,急不得。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外松内紧,静待时机!”
联军大营再次忙碌起来,但气氛与之前已截然不同。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分工,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希望之光已然点燃。而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那座巍峨的雄关,以及关下那位手握强兵、智勇双全的益州牧。虎牢关的最终命运,似乎已与刘隆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