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大帐里的空气顿时凝住了。贾诩眼观鼻鼻观心,手指却在袖中勾着玉佩转圈。司马懿看似恭敬地低着头,可眼角余光却不住往程昱身上瞟,那眼神活像看见了什么稀罕物事。
贾诩忽然地轻笑一声,慢悠悠地捋着胡须:这世上真有生下来就通晓万事的主儿?他这话说得轻飘飘的,却让帐中几个文士都变了脸色。
程昱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却仍挺直腰板道:主公可还记得那个......左慈?
这个名字一出,众人的表情更精彩了。曹操的脸色黑如锅底,当年那个老道士在许都街头变出漫天鲜鱼的场景,至今想起来还让人牙根发痒。
许褚在帐外听见动静,握着刀柄的手紧了紧。他记得那个白胡子老头,明明看着走三步就要喘,却在羽林卫的围堵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听军师们私下议论,说那老道在《后汉书》里都被记成了神仙。
荀彧悄悄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他读过葛洪写的那些书,里头说左慈传给葛玄的什么丹经,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更邪门的是曹植公子写的那些话......
帐中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众人心头俱是一跳。曹操眯起眼睛,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案几,那声音听得人心里发毛。
史书记载,无论是创立太平道的张角三兄弟,还是戏弄孙策的于吉,这些人都曾被世人奉为神仙之流。然而张角兄弟最终兵败身亡,于吉触怒孙策后也难逃斩首厄运。由此观之,这些人终究不过是凡胎 ** 。
史册中记载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插曲:曹操听闻左慈神通广大,便将其囚禁于山洞之中,断绝饮食以试探其辟谷之术。令人称奇的是,一年之后左慈竟容光焕发地走出山洞。见识到左慈的异术,曹操唯恐其为祸人间,却不想刚起杀心,左慈便施展道术幻化分身遁走。这段奇遇让曹操既惊且惧,始终难以确定左慈是否真为仙家。
当程昱再度提起左慈之名时,曹操神色骤变:仲德此言何意?此事与左慈有何干系?
程昱叹息道:微臣听闻,寇封麾下大将赵云实为左慈关门高足,故能练就超凡武艺。既然世间确有道术高人,那么传言寇封生而知之,或许真与仙道有缘也未可知。
这番话让帐中众人陷入沉思。素来冷静的谋士贾诩也无奈叹道:主公,寇封帐下人才济济,皆是当世顶尖将帅。属下虽不信鬼神之说,但眼前种种异象,实在令人费解。
曹操拍案而起:荒谬!若寇封真是神仙,何不直接取我性命,一统天下?
曹操面色骤冷,贾诩这番话让他陷入长久的沉默。
最终,他重重叹息道:寇封此子的确不凡,短短四年竟能比肩孤当年成就!
话音陡然转厉:可孤乃何人?岂会因此胆怯!
他猛地站起身,袍袖无风自动:七州疆域仍在掌中,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众谋士慌忙拜伏:主公英明,是臣等失仪了。
然而连番败绩带来的阴影,已如附骨之疽般深植众人心底。那张摊开的世界地图,更让这份不安愈发清晰可见。
除非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否则莫说逐鹿中原,就连现有基业都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寇封公诸于世的地图引发轩然 ** 。
荆扬学子、益州豪族、中原世家皆为之震撼。初时北方大族极力驳斥,琅琊王氏、清河崔氏等更是联名声讨。
名士王粲、华歆等人带头攻讦,令寇封声望在北方一度跌至谷底。这局面令曹操暗自欣慰。
但颍川荀氏突然公布家藏典籍,证实丝绸之路与贵霜王朝的记载。各世家纷纷查阅族中秘卷,最终不得不承认地图的真实性。
寇封“亚洲论”惊现于世,诸国疆界皆可印证!
顷刻间天下哗然,士族文人们前倨后恭,将寇封捧若神明,其地位直抵学派始祖。
士子们俨然将寇封与先秦诸子并称,认为其学说堪与孔墨比肩。江南六州基业已令人叹服,如今更添思想宗师光环,令狂妄者顿觉己身如腐草萤光。
明悟者执礼求学,愚顽者弃若敝屣。
曹操冷笑掷下令牌——荀家证实贵霜情报,反助寇封威望暴涨;荀彧叔侄去职更动摇老臣之心。既然不愿做富家翁,那便成全你们!
“子廉,持我令:荀氏通敌叛国,诛尽九族!”
曹操下令处死荀彧和荀攸后,曹洪满脸震惊地追问:主公,那荀彧和荀攸该如何处置?
听到这两个名字,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却依然咬牙道:给他二人留个全尸!若非荀家暗中相助寇封,我何至于此!
曹洪领三千精兵直扑荀府,将宅邸围得水泄不通。邺城百姓见状,顿时骚动不安。就在曹洪准备下令屠戮时,荀彧叔侄从容走出府门,对昔日同袍凄然一笑:没想到主公竟派将军来取我等性命。
曹洪羞愧难当,低头抱拳:二位先生,得罪了。
此时程昱疾奔而来,远远怒喝:曹子廉!荀文若他们为主公立下汗马功劳,你怎敢刀兵相向?曹洪虽面露难色,却仍旧坚定执行着曹操的钧令。
【
曹洪当即对亲兵喝道:“拦住程昱,其余人动手,荀家上下一个不留!”
程昱面色大变:“曹子廉,你胆敢——”
荀彧轻笑上前:“仲德,不必多言。既是主公之命,何必令曹将军为难?”他仰天长叹,“可笑我荀家满门忠烈,竟因证实贵霜存亡而招灭族之祸。这般主公即便得了天下,尔等功臣……”
“来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狂笑声中,曹洪已挥剑厉喝:“杀!”
兵戈骤起,荀彧血溅庭前。荀攸见叔父殒命,悲极反笑:“原来大梦一场!”
顷刻间荀府化为炼狱。众臣联名求情,曹操闭门拒见。直至程昱强闯入内,嘶声道:“文若绝无二心!主公宁可背负骂名灭族,也不肯暗处荀氏叔侄?何至于此!”
《枭雄本色》
程昱进言时,曹操突然放声大笑。
仲德莫非忘了?当年那番话,早已昭告天下!
程昱闻言一怔。
记忆闪回至多年前——那时的曹操仅是骑都尉,刺杀董卓失败后在亡命途中,偶至父亲故交吕伯奢庄上。当时陈宫本欲追随, ** 大业。不料吕家磨刀杀猪时,曹操误以为要加害自己,当即血洗吕府。后于庄外撞见沽酒归来的吕伯奢,索性斩草除根。
那句震动九州的狂言就此流传:
宁可我负苍生,不可苍生负我!
陈宫因此与曹操分道扬镳,终生为敌。
此刻程昱恍然大悟——眼前的主公始终是那个乱世枭雄。寻常人眼中的杀戮,于他不过是必要手段。但凡出现脱离掌控的隐患,即便是功臣如荀家,也定要连根拔起。
程昱默然行礼告退。
空荡的大殿里,曹操望着摇曳的烛火低语:文若、公达...待到九泉之下,再向二位赔罪罢。
荀氏覆灭的消息传开,北方士族虽多有怨怼,但谋逆罪名确凿。那些蠢蠢欲动的豪族,终究被这雷霆手段震慑得不敢妄动。
曹魏屠戮荀氏满门,岂会放过其他士族?
江南驿使快马加鞭,将颍川荀氏灭族的消息呈报至寇封案前。当寇封得知荀彧、荀攸皆被诛九族时,手中茶盏突然坠地。
竟有此事?寇封失声惊呼。诸葛亮愤然拂袖道:曹孟德灭绝人伦!荀氏叔侄为他立下不世之功,如今却落得满门抄斩!
侍从捡起碎瓷退下后,孔明压低声音:细作来报,荀氏灭门实与主公有关。当时北地士族群起质疑主公提出的西域之说,唯有荀彧公开力证贵霜王朝确有其国...
寇封瞳孔骤缩——原来荀氏灭门竟是受自己牵连?这便解释得通了。史载曹操当年仅赐死荀彧一人,非但保全荀攸性命,更将清河公主下嫁荀氏。
曹阿瞒这是怕了。寇封冷笑。案上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他神色阴晴不定。后世多少敬慕荀令君之人,皆因这场血案对曹操恨之入骨。
红烛高烧至三更,寇封突然拍案而起:备笔墨!我要亲笔作书与曹操——他今日这般作为,分明是畏惧我寇封之兆!侍从们踏着满地碎瓷匆忙取来竹简。
新
邺城内外暗流涌动,一封劝降信正悄然改变北方格局。
此时递上劝降信,曹操若降最好不过,即便拒绝...寇封指尖轻叩案几,烛火在他眼中跳动,也能在北方世族心里埋下种子。
诸葛亮执狼毫挥就劝降书,字字诛心。信使趁着夜色奔向邺城,马蹄声惊起寒鸦。
寇封深知曹操傲骨。这封信实则是对北方人心的试探——荀氏灭门余波未平,正是动摇世族忠诚的绝佳时机。以华夏共主之名,携天下大义,他的声望正如野火蔓延。
劝降书被抄录千份,雪花般撒向北方各郡。当邺城朝堂收到信件时,侍从看见曹操攥紧的拳头青筋暴起。
信中字句如刀:
当今列强环伺,鲜卑虎视北方,波斯铁骑被雪岭所阻。华夏子民当勠力同心,而非内耗不止...
若曹公愿降,富贵可保。若执意开战,生灵涂炭之罪...
皆系君身!
市井巷议沸腾,百姓交口称赞寇封仁德。粮铺前的老人抹着眼泪说:这年头,能把老百姓当人的...话未说完就被旁人急急拽走。
寇封站在城楼上眺望北方,风卷起他的衣袍。他始终相信:民心所向之处,便是天下归处。
以下为
寇封的仁义绝非空谈,而是将百姓福祉置于首位!北部地区与中原民众听闻那封公开信后,掀起轩然 ** 。无论是世家望族还是平民百姓,无不高赞寇封仁德。在百姓眼中,曹操若拒绝归顺,便将成为天下公敌。
寇封始终奉行民心即天命的信念,他对子民的照拂可谓无微不至。当南方推行土豆种植数年后,粮食储备已充盈;至于精盐,他以平民可负担的价格供给治下百姓。仅此两项德政,便赢得万众感恩。
乱世中百姓所求不过温饱。纵观文景之治、贞观开元等盛世,饥殍仍难绝迹。所谓太平年月,不过是饿殍较少的时期。而寇封竟能使其辖内再无饥馁之民,这般的统治者,自然赢得家家户户供奉长生牌位。
此刻北方民众翘首期盼,希冀这位明主能挥师北上,带他们共赴安康。消息传至许昌,曹操在相府暴怒如雷,当即颁下严令:境内再有称颂寇封者,格杀勿论!
曹操此令一出,台阶下的程昱、贾诩、司马懿等人顿时都变了脸色。
司马懿率先上前拱手道:主公,如此高压逼迫,恐怕会适得其反,反倒让北方民心尽归寇封。微臣以为此事欠妥。话音未落,曹操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