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藩的威胁暂时解除,但探春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岛津家绝不会善罢甘休,而琉球必须做好长期抗争的准备。
在她的建议下,老国王同意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海防,训练水师;扩大汉学堂规模,培养更多通晓多国语言的人才;改革税制,鼓励海上贸易。
这些措施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以郑迥为首的大臣们联名上书,称这些改革“违背祖制”,“劳民伤财”。
朝堂上,老国王犹豫不决。尚文龙据理力争,却难以说服所有人。
关键时刻,探春再次站了出来。她没有直接反驳反对意见,而是请来了几位平民代表。
一位老渔民颤巍巍地说:“陛下,小民祖祖辈辈靠海吃饭。近年来萨摩藩的船只频频闯入我渔场,抢我渔获,打伤渔民。若无强大水师保护,我们这些百姓如何活命啊?”
一位商人代表也说:“开放贸易后,小人的生意比从前好了三成,缴纳的税银也多了。若改革停止,恐怕...”
老国王听后,终于下定决心:“改革继续!为了琉球百姓的福祉,朕意已决!”
退朝后,郑迥拦住探春:“王妃好手段,竟搬出平民来施压。”
探春淡然一笑:“国相大人,治国之道,当以民为本。若改革能富民强国,何乐而不为?”
郑迥阴测测地说:“王妃莫要得意太早。琉球局势复杂,非你一个外嫁女子能掌控的。”
探春不卑不亢:“我既是琉球王妃,自当为琉球尽心。国相若无他事,请容告退。”
回到梅院,探春发现尚文龙已在等候。王子神色凝重:“刚收到密报,岛津家正在调集军队,恐怕不日就要进犯。”
探春心头一紧:“可有应对之策?”
“我已命人加强海防,同时派人向明朝求援。但远水难救近火...”
探春沉思片刻:“我有一计,或可拖延时间。”
她取出一幅海图,指着几处岛屿:“这些是萨摩藩到琉球的必经之路。若我们能在此设下疑兵,让岛津家以为我军早有准备,或许能让他们暂缓进攻。”
尚文龙眼前一亮:“妙计!我这就去安排。”
就在两人商议细节时,侍书匆匆进来:“姑娘,有中原来的家书!”
探春心头一震,连忙接过。拆开一看,竟是宝玉的笔迹。信中详细描述了贾府的近况:贾母身体每况愈下,宝玉已与宝钗成婚,黛玉病逝...
“姑娘!”侍书见探春脸色煞白,连忙扶住她。
探春强忍泪水,将信紧紧攥在手中。故乡的一切,终究成了回不去的梦。
尚文龙关切地问:“王妃,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探春摇摇头,勉强一笑:“没什么,只是...一些旧事罢了。”
她收起悲伤,重新看向海图:“王子,我们继续吧。琉球的安危,才是眼下最要紧的。”
王子深深看了她一眼,似乎看穿了她的强颜欢笑,却没有点破。两人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仿佛刚才的插曲从未发生。
夜深人静时,探春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北方的星空。那里有她的故乡,有她逝去的亲人,有她再也回不去的过往。
一滴泪水无声滑落。她轻轻擦去,转身回到书桌前,提笔写下新的改革方案。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她将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