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碾过积雪,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音。
林晚青靠在顾明泽背上,看着路边的白杨树飞快地往后退,心里满是感慨。
想当年,她刚认识顾明泽的时候,他还是机械厂的普通技术员,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每天下班都会绕路送她回家。
如今,顾明泽已经成了副总工程师,她也从翻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个体户,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很快,夫妻俩到了县城。
吴大娘和张大爷住在县城的纺织厂家属院,一个独门独院的院子,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
顾明泽把自行车停在门口,敲了敲门,院子里就传来了吴大娘的声音:“来了来了!”
吴大娘走出来,看见顾明泽和林晚青,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哎呀,晚青,明泽,是你们来了啊,快进屋,快进屋!”
张大爷也拄着拐杖跟着走出来,笑着说:“可把你们盼来了,快坐。”
屋里的炕上铺着花褥子,吴大娘给两人倒上热茶,又拿出瓜子和花生:“尝尝,这是今年新收的花生。”
林晚青接过茶杯,笑着说:“吴大娘,您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
吴大娘拉着林晚青的手,上下打量着她。
“晚青你还是这么年轻,这么漂亮。我听人说,你在京市做买卖,做得可大了?”
林晚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是做点小生意,谈不上大。”
张大爷忍不住在心里感叹:“真是有本事!想当年,晚青当翻译的时候,他就觉得这姑娘不一般,现在看来,果然没看错。”
吴大娘又问起孩子们的情况,林晚青一一回答,还拿出孩子们的照片给他们看。吴大娘看着照片上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笑着说:“孩子们也都很好,怎么没带他们一起过来?”
“那些个皮猴子,一到老家就满村子跑,就没带他们过来。”
四个人坐在炕上,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从老家的变化聊到京市的发展,从孩子们的学习聊到生意上的事。
吴大娘还特意去厨房煮了红糖鸡蛋,非要让他们尝尝:“大冷的天最适合吃这个了,可千万别跟吴大娘客气。”
经过交谈,林晚青才知道跟吴大娘相识时在火车上看到那个因为被继母虐待被奶奶吴大娘接回老家的可怜小姑娘张茉莉已经结婚有自己的孩子了。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那姑娘今年都二十五了。
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的姑娘一般都已经结婚了。
“如今茉莉过得好,大娘你也可以放心了。”
吴大娘笑得眼角皱纹都挤在了一起,伸手从炕头的木箱里翻出一张照片,递到林晚青手里。
“你瞧,这是之前时拍的照片,嫁了个罐头厂的小管事,人老实,对她也好。”
“前几天还抱着孩子来看我们呢,那小娃娃胖嘟嘟的,眼睛跟茉莉小时候一个样,圆溜溜的。”
林晚青接过照片,指尖拂过相纸上那个穿着红棉袄的姑娘。
张茉莉比小时候长开了,脸颊圆润了些,嘴角扬着腼腆的笑。
她怀里抱着个裹在襁褓里的婴儿,旁边站着个身材敦实的男人,正小心翼翼地护着她们娘俩。
“真好。”
林晚青把照片递还给吴大娘,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算算茉莉今年也该二十五了,在咱们这儿,这个年纪早该成家了。”
顾明泽在一旁也跟着点头,忍不住补充道:“那孩子看着就懂事,现在能有个好归宿,咱们也替她高兴。”
张大爷这时也抽完了一袋烟,磕了磕烟袋锅子接话:“可不是嘛,这孩子早些年受了不少委屈,现在瞧见她过得好,我们也能安心了。”
话题聊着聊着就转到了张大爷大儿子家的孩子们身上。
吴大娘往灶房瞅了一眼,见锅里的水还没开,又坐回炕沿,掰着手指头跟林晚青数:“我们家老大敬方,你也认识的,现在出息了,成了厂里的副厂长,算是接了他爹的衣钵。”
说起大儿子,吴大娘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林晚青又问起吴大娘的四个孙子。
吴大娘又接着说:“四个孩子都好。天浩在部队里都当连长了,前儿个寄信回来,说要争取今年评个‘优秀士兵’。”
“还有天毅,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教育局工作,算是进了体制内,以后也是吃公家饭的人了。”
“还有天越,现在在县高中读高三,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前十,老师说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
“最小的天瑞,还在上小学,现在局势好了,只要这孩子不走歪路子,以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林晚青听得连连点头:“大爷大娘,你们这一家子真是太有福气了,孩子们个个都这么争气,你们以后就等着享清福吧。”
吴大娘笑得合不拢嘴,伸手拍了拍林晚青的手背:“咱们都是普通人,不求孩子们大富大贵,只求他们平平安安,能有份正经营生就好。”
“不像你们晚青,在京市置办下那么多的产业,手底下管那么多人,那才叫真本事。”
“大娘您过奖了。”
林晚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就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再说还有明泽在背后支持我。”
顾明泽这时刚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闻言看了林晚青一眼,眼神里满是温柔:“你能把生意做起来,全靠你自己能干,我可没帮上什么忙。”
正说着话,灶房里传来了水开的声音,吴大娘连忙起身:“哎呀,光顾着说话了,菜还没炒呢!”
“你们坐着,我去做饭,你们难得回来一趟,今天中午就在这儿吃,咱们好好唠唠。”
林晚青也没客气,想跟着起身去帮忙,却被吴大娘按回炕上。
“你坐着就行,这点活儿我还能干,明泽你也别站着,陪你张大爷再唠会儿。”
顾明泽只好坐下,跟张大爷聊起了机械厂的事。
林晚青则靠在炕头上,看着吴大娘在灶房里忙碌的身影,听着锅里传来的滋滋声,鼻尖萦绕着腊肉的香气,心里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