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试图清晰地传达华盛顿的决策逻辑:
“华盛顿的智囊们认为,飞机是‘来了又会走’的,具有明确的临时性和任务指向性。
而大批武器弹药一旦入境,其归属和流向就容易引发长期的争议。
因此,他们倾向于认为,直接投入空中力量,达成关键战役目标后撤离,是一种更‘干净’、更聚焦于军事目的的选择,对重庆方面和毛石科方面都更容易交代清楚。”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神情,继续说道:
“批复原则上同意,组建一支代号为‘野狼’的混合特遣队,初步计划包括:
一个中队的p-51‘野马’战斗机,负责夺取并确保制空权;
一个中队的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负责对日军纵深枢纽进行突击。
基地就设在大同机场扩建区,与贵方现有的航空队协同作战。”
史密斯直起身,难掩钦佩地看着江岳:
“江,我必须说,你上次关于制空权的分析,击中了要害。
华盛顿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若无可靠的空中掩护,云母矿区的防御和我们对鬼子集结地的打击效果将大打折扣。
你的战略眼光,得到了最高层的认可!”
江岳听着史密斯的叙述,尽管心中已有预期。
他稳了稳心神,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欣喜,而是神情严肃地站起身,向史密斯伸出了手:
“史密斯,这真是一个决定性的好消息!
请再次转达我们最深切的谢意。
这不仅仅是飞机和飞行员,这是为我们即将到来的艰苦防御战,撑起了一把至关重要的保护伞,更是盟国协同作战的典范。”
吉普车引擎沉闷地轰鸣着,驶离了那座挂着星条旗的小院,卷起的尘土渐渐模糊了身后的一切。
江岳靠在后座座椅上,车窗外的土墙、驴车、匆忙行走的战士如同默片般掠过,但他的目光并无焦点,全然沉浸在内省的激荡之中。
白宫批准航空队直接介入的消息,像一剂强心针,初时的振奋过后,更深处的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算计,开始如同精密齿轮般在他脑海中咔哒作响地运转起来。
“一个中队的p-51,一个中队的b-25……‘野狼’特遣队……”
他在心里默念着这些代号,嘴角牵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这不仅仅是几架飞机,这是一个系统,一个庞大战争机器伸出的触角。
而一旦这个触角搭了上来,再想轻易收回去,可就由不得他们单方面说了算了。
“他们需要维修零件,精密到发动机的火花塞,独特到机翼的蒙皮铆钉。
p-51的艾利森引擎也好,劳斯莱斯的梅林引擎也罢,b-25的莱特旋风发动机……这些都不是我们边区造能仿制出来的。
消耗了,损坏了,怎么办?
只能从万里之外运来。
这就意味着,一条远比运送普通武器弹药更精细、更不容中断的补给线必须建立起来。
阿拉斯加-西伯利亚-蒙古的通道,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命线。”
车轮压过一块石头,车身猛地一颠,江岳的身体随之晃动,思绪却更加清晰。
“燃油。
高标号的航空燃油,不是根据地土法炼制的粗劣汽油能替代的。
这些铁鸟娇贵得很,喝不对油,就会从天上掉下来。
巨大的消耗量,将迫使盟军必须持续不断地将油料输送到大同。
这不仅仅是燃料,这是掐住了这支航空队的命脉,也无形中将他们的后勤保障体系与我们牢牢绑定。”
“弹药。12.7毫米的机枪弹,23毫米的机炮弹,还有b-25挂载的航空炸弹,尤其是那些用于精确打击的特殊弹种……打光了,就需要补充。
每一次出击,消耗的都是真金白银和远跨重洋的运力。
这意味着,美军对我们的依赖,会随着战斗的持续而不断加深。”
“地勤支持?
美国地勤人员固然会来一部分,但大量的基础工作
——机场警卫、跑道维护、油料弹药搬运、甚至初级检修
——必然要依赖我们。
这将促使我们更快地培养自己的航空地勤人才,无形中又是一次技术输血。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战士将与这些先进装备亲密接触,这种见识和经验的提升,是几箱武器换不来的。”
“雷达……”
想到这个词,江岳的眼睛微微眯起。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点之一。
“没有有效的早期预警,再先进的战斗机也是瞎子。
美军要想确保‘野狼’的安全和效率,就不可能只依赖肉眼观察哨。
他们很可能需要部署移动雷达站,至少是性能可靠的防空警戒系统。
这东西一旦架设起来,它所覆盖的空情信息,将极大提升我们整个晋北军区,乃至更广大区域的防空指挥能力。
这才是真正的‘力量倍增器’。”
吉普车驶过正在扩建的机场边缘,工兵和民工们喊着号子,挥汗如雨。
江岳的目光扫过那片日益平整宽阔的土地,心中豁然开朗。
“来了,就不会只是一个机队。”
他默默地对自己说,一种掌控局面的冷静感取代了最初的兴奋。
“这是一个楔子,一个将强大的工业力量与我们敌后战场深度连接的楔子。
他们投入的越多,就越无法承受失败,就越需要确保我们这个‘机场’和‘合作伙伴’的安全与有效。
从零件到燃油,从弹药到雷达,每一个需求,都是我们将他们更深地‘拖下水’的绳索。”
车子驶入机场,扬起的尘土缓缓落下。
江岳深吸了一口带着黄土和硝烟味道的空气,推开车门。
接下来的工作更加繁重:
迎接“野狼”,协调驻地,保障后勤,还要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养分,将这份“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真正转化为第一纵队乃至整个晋省抗日力量浴火重生的坚实阶梯。
他的双脚踩在坚实却又充满焦灼感的黄土地上。
扩建的号子声隐约可闻,那是希望的声音。
但他心中那台精密计算的机器却运转得愈发冰冷、迅速。
美国人投入的每一个齿轮,都必将搅动更深、更远的旋涡。
他几乎能感觉到,隔着千山万水,对手的战争机器也必然因此发出了新的、危险的摩擦声。
一场围绕云母矿的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而真正的风暴,恐怕正从意想不到的方向,悄然酝酿。
然而,东京方面,对此毫无察觉吗?
那些狡猾的野兽,又会使出什么样的招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