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煤峪口南沟的半山坡上,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的灰黑色建筑群庄严肃穆,33.7万平方米的土地仿佛凝固着历史的悲怆。
2010年9月开馆那日的场景犹在眼前,呼啸的山风裹挟着煤渣,与馆前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共同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岁月。
沿着通向展馆的缓坡前行,八块嵌在地面的铸字铁板泛着冷光,1937—1945的数字像是用血泪刻就的时间标尺,每一步踏上去,都仿佛能听见八十年前矿工们沉重的脚步声。
展馆门前,巨幅铜浮雕扑面而来——扭曲的肢体、空洞的眼窝、堆叠的骸骨,无声控诉着那段人间炼狱般的历史。
大家看这两组数字。王静的声音格外清晰,她的指尖悬停在墙面凸起的上方,青铜色的光影在她脸上晃动,有人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宇辰盯着斑驳的墙面,上午在红色记忆博物馆看到的老照片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发颤:6万,是遇难矿工的人数。
刘明重重地拍了下宇辰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
回答正确!王静也投来肯定的目光,发梢随着点头的动作轻轻晃动。
我上午刚在红色记忆博物馆了解过这段历史。宇辰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耳尖微微发红。
那这个王静的话音未落,小虎已经踮着脚凑近墙面,肉乎乎的手指点着数字逐个数起来:个、十、百、千......一千四百万!可这代表什么呀?
让我来解释。刘明上前一步说,这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八年间,从这片土地掠夺的煤炭总量——1400万吨。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六万个鲜活生命的消逝。
这么多煤......小虎攥紧了拳头,迷彩服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的平安绳,他们太坏了!
王静的指尖沿着浮雕轮廓缓缓移动,仿佛在触摸那段凝固的历史。巨型浮雕占据整面墙体,上方的蓝天白云被雕成浅灰色,山脉线条凌厉如刀削。
1400万吨的数字的字体嵌入山体,像是被强行凿刻进大地的伤口。
看这些云纹。她的声音突然压低,设计师刻意用破碎的形状,暗喻山河破碎。众人仰头望去,云朵边缘参差不齐,恰似被炮火撕裂的残片。
浮雕下半部分的氛围陡然阴沉。山沟沟壑嶙峋的岩壁间挤满扭曲的白骨,空洞的眼窝和张开的下颌仿佛仍在发出无声的呐喊。
的数字突兀醒目。某个骸骨的指骨深深抠进岩壁,指甲已全部断裂,这是根据真实骸骨姿态还原的,他们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挣扎求生。王静悲伤地说。
大家默不作声,都沉浸在悲哀的情绪之中。
这组数字与形象的碰撞,王静后退半步,让整个浮雕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就是要让每个参观者记住:每一块煤炭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
此时小虎突然拽紧父亲的衣角,他盯着浮雕上某个骸骨的面部,那空洞的眼窝恰好与他视线平齐,孩子的声音带着颤抖:他们...都是和爷爷一样挖煤的人吗?
山风掠过纪念馆的檐角,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在回应这个稚嫩的提问。
刘明蹲下身,将儿子护在怀里,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浮雕:对,他们都是为了活下去,却再也没能走出矿井的人。
众人静静伫立,浮雕上那些冰冷数字与累累骨骸的场景,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计量意义,化作民族记忆中永不褪色的血色烙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罪恶勾当。
王静转身指向浮雕两侧的对联,鎏金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十六个字,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警示,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众人走进万人坑遗址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氛围。空间虽然宽阔,却弥漫着一股沉重的压迫感,仿佛空气都被历史的悲痛所凝结。
大厅的穹顶部是黑色的煤,大小不规则的煤块紧密排列,似乎在默默诉说着曾经那段被掠夺、被压迫的岁月。
三面的墙壁上是巨幅铜雕像,栩栩如生地展现着那段残酷的历史。
左边的雕像中,日本人和汉奸面目狰狞,他们通过欺骗、逼迫等手段,将一个个无辜的中国人驱赶至暗无天日的矿下当劳工,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让人不禁心生愤恨。
正面的雕像刻画的是矿工们在井下弯着腰劳作的场景,他们身形佝偻,身上的衣物破旧不堪,在昏暗的矿灯下,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那瘦弱的身躯却承受着巨大的劳动强度,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而右面的巨幅浮雕所呈现的景象则更加触目惊心,累累白骨堆积在一起,那些白骨分明就是死前被扔下万人坑时的模样,他们攀爬求生的状态依然清晰可见,仿佛能听到他们在生命最后时刻发出的绝望呼喊,让人不忍直视。
地面上透过凸起玻璃罩,在灯光的照射下,便是实际的矿工悲惨死状的骸骨。这些骸骨姿态各异,有的蜷缩着,有的伸展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生前遭受的苦难。
看着这些骸骨,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黑暗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矿工们的悲惨遭遇。
这震惊的模样让人瞬间心情低沉下来,一种悲愤交加的情绪在心中蔓延。大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压抑的抽泣声在展厅中回荡。
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历史的铭记、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的珍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正是:铭往昔烽火沧桑,忆金戈铁马,血沃山河凝浩气,吾辈当自强,承先辈遗志;珍今朝升平盛景,看翠柳莺啼,风和日月谱新篇,众人应奋进,创时代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