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过上太平生活,大同战役期间,当地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大力支援前线。”
老军人挥着手臂说,“村里的青壮年背着贺龙送的八一’字样水壶奔赴战场,妇女们在窑洞前支起鏊子烙饼,孩子们趴在村口的土堆上,看见运送伤员的担架就冲上去递水。国民党第38集团军的据点被攻克时,战士们发现粮仓里堆着百姓藏的莜麦面,上面压着字条:给贺龙部队的亲人们’。”
“解放后,破窑沟村群众为纪念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贺龙同志,遂将村名改为‘太平庄’。”讲解员深情地说。
1949年春天,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村头升起,老支书敲响了挂在槐树上的犁铧,宣布“破窑沟”正式更名。
此时距贺龙许下“太平”的承诺,不过三年光景,村边的荒坡已种满了桃树,春风吹过,粉色的花瓣像雪一样落在“太平庄”的木牌上。
“这是贺龙指挥部遗址,看,贺龙同志驻村时的饮水井。”讲解员介绍。
井壁上渗出的水珠,至今还映着岁月的倒影,仿佛能看见贺龙俯下身,用铜瓢舀水时,军帽上的红五星在水面轻轻晃动。
“贺龙桥?”宇辰疑惑。
“1990年秋,太平庄村民用时一年,建成一座长120米、宽15米的独孔拱桥,命名为‘贺龙桥’,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贺龙同志。”
讲解员指着展板上的桥梁竣工照片,“如今桥下流水淙淙,桥上刻着“贺龙桥”,每逢赶集日,满载瓜果的三轮车驶过桥面,车铃叮咚,像在应和当年贺龙教大家唱的《东方红》。
“和平解放,这是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篇章。”讲解员目光坚定,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时间回溯到 1948 年 11 月,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晋察冀和晋绥部队共计 1 万余人,在司令员兼政委王平的卓越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大同城郊。这一行动,犹如一声响亮的号角,正式揭开了争取和平解放大同战役的序幕,为这座古老城市的命运带来了新的转机。”
“哇,这简直太振奋人心了!”宇辰双眼放光,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兴奋地说道。
“时光来到 1949 年 4 月 29 日,这一天对于大同的命运走向至关重要。国民党大同总指挥于镇河等人,前往西坟村与围城部队代表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他们接受了察哈尔军区副司令詹大南提出的 5 项条款,并郑重签署了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无疑为大同的和平解放铺平了道路。”
讲解员继续娓娓道来,语气中透着一丝欣慰,“紧接着,5 月 1 日,解放军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顺利进入四关、四门。国民党军 1 万余人按照协议,主动缴械并接受改编。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大同即将告别过去的动荡,迎来崭新的明天。
“5 月 2 日,阳光洒满了大同城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天,解放军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入城仪式。全城人民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男女老少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共同欢庆大同获得了来之不易的新生。”
“和平解放真的是最好的结果啊!”啸风感慨万千,由衷地说道,“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切实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大同这座城市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开启新的征程。”
“确实如此啊。”老军人微微点头,神情庄重地接过话茬,“大同作为晋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军事重镇,其城墙高大坚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倘若采取强行武力解放的方式,势必会造成大量军民的伤亡,城市也将遭受严重的损毁,那后果不堪设想。而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国民党守军指挥官于镇河等人最终接受改编,成功避免了战火无情地波及平民百姓和城市的基础设施,为大同后续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平解放太好了!”小姑娘兴奋地拍着手,清脆的笑声在空中回荡,纯真的脸上满是喜悦。
“大同的和平解放,意义远不止于此。”讲解员目光深邃,继续阐述道,“它极大地加速了华北地区的解放进程。大同的和平解放,意味着晋北地区国民党势力彻底土崩瓦解,成功切断了华北与西北国民党军队之间的联系。这一战略成果,对解放太原、绥远(今内蒙古)等地形成了强有力的战略呼应,有力地推动了华北全境的解放进程,在解放战争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且呀,和平解放还对历史文化古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宇辰补充说道,眼神中透着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大同可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众多珍贵无比的文化遗产。正是因为和平解放,才避免了战火对这些文物古迹的无情破坏,为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这些千年瑰宝得以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讲解员指着玻璃展柜里的泛黄文件复印件,逐字解读:詹大南将军提出的五项条款,每一条都戳中要害。她的指尖划过第一条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许骚扰群众。
老军人说:这是给老百姓吃定心丸——当时大同城里的老百姓躲在炕底下不敢出门,条款传进城里后,有人偷偷在城门贴对联:枪不响来民不惊,共产党护着咱百姓
第二条保证不许破坏城市建筑和各项设备讲解员看着图片威武雄壮的大同城墙,针对的是国民党军焦土政策。据说于镇河接到条款时拍着桌子骂:共军怎么比地主还在乎房子?可等他看到解放军保护华严寺、善化寺实际行动,突然就不说话了。
档案复印件上,第三条全体受降人员一律待命,不许遣散的字迹被红笔圈了又圈。
正是:忆往昔,倭寇狰狞,山河破碎家国痛;看今朝,中华崛起,岁月峥嵘梦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