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具尸体横在乔沟的石板路上,秦二愣的手指还死死攥着鬼子的衣领。他身下的石板被鲜血浸透,在朝阳里泛着暗红的光,像一枚永不褪色的勋章,刻着中国军人宁死不退的尊严!”
展柜里的刺刀在灯光下微微震颤,仿佛是无数英魂在风中颔首。
老人挺直佝偻的脊背,对着刺刀敬了个军礼,胸前的勋章在泪光中闪闪发亮。那一刻,冰冷的刀刃与温热的泪水相遇,将历史的疼痛与荣光,永远刻进了每个凝视者的灵魂。
众人眼眶泛红,脚步沉重地踏出展厅。秋日的风掠过肩头,却拂不去心头的压抑。
下一院落的展厅里,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鎏金大字在阳光反照下灼灼发亮。
女解说员抬手示意,声音里流淌着跨越国界的敬意: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这位胸腔里跳动着共产主义火种的外科医生,在1938年春踏上中国土地时,行李箱里装着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对中国革命正义战争事业的无限热忱。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啸风的背诵声撞在展板上那张工作照——白求恩大夫右手捏着手术剪刀,左手紧握伤口附近,胳膊的青筋暴露,正在全神贯注地为一位伤员做腿部手术,边上一名八路军战士执医用器具辅助,另一名八路军战士在另一旁单手固定,神情严肃。
这是《纪念白求恩》里的话,啸风说,小时候读这段话时不懂,直到看见他在炮火中抢救伤员的照片,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
宇辰点点头,目光落在展板上的旧照片上。
白求恩抵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女解说员说,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创办了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人才,还发明了流动手术台,让伤员在前线就能得到及时救治。
《纪念白求恩》里还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年男子轻声说道,他的手指轻轻划过展板上的文字,这些话,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他转头看向老军人,您当年在战场上见过白求恩大夫吧?
老军人缓缓点头,眼中泛起回忆的光芒。那是1939年的夏天,我见过白求恩大夫一次。
他继续说,那是我们排长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是白求恩大夫亲自为他做手术。当时没有麻药,他就紧紧握着他的手,说:忍一忍,很快就好了。排长后来说,他的手那么有力,那么温暖,让我一下子就不觉得疼了。’
老人的声音渐渐哽咽,他不仅治好了我们排长的伤,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
啸风望着那些白求恩的照像,郑重地说:现在的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白求恩精神永远不能忘记。他那种毫无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标杆。
是啊,老军人感慨地说,如今的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有些人的精神却贫瘠了。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的人多了,愿意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人少了。我们更应该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人。
众人默默点头,目光再次聚焦在白求恩救死扶伤的那些照片上。
“妈妈,我长大要当医生,像白求恩爷爷那样!”小女孩攥着妈妈的衣角,鼻尖还沾着参观时的泪痕。
妈妈蹲下身,望着女儿亮晶晶的眼睛:“好呀,白大夫当年背着手术箱在枪林弹雨里跑,咱们小宝以后也要做能给别人带去希望的医生。”
宇辰笑着冲小女孩竖起大拇指:“这志向比长城还高!”
他指向展板上的文字介绍,“知道吗?白大夫在西班牙发明的‘流动血站’,能让伤员在战场上极短时间内输上血,后来咱们晋察冀的伤员好多都是靠这个救回来的。”
讲解员的声音里流淌着敬意:“1938年底,王震旅长骑着快马昼夜兼程赶到白求恩的驻地。当时他正发着高烧,却立刻收拾器械说‘去灵丘!战士们等不得’。”
老照片里,白求恩与老乡们自制简单医疗器械,可见房屋简陋,生活条件艰苦,但他的眼神却如炭火般灼热。
“看这儿,”中年男子指着“求学时代”的展板,“1916年从多伦多大学毕业,1923年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研究生,还给胸外科泰斗当助手。”
他的手指划过“改良12种医疗器械”的标注,“在加拿大有私人诊所的他,偏要钻到塞北窑洞里,吃苦受累,连续十几个小时做着手术,最后却因医疗设施跟不上手指伤口感染细菌而牺牲,年仅49岁,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啸风深沉地说,“是大爱,天下大同。”
老军人的眼角泛起温热的涟漪。
小女孩看着全展厅的图片,忽然转头问:“白求恩爷爷现在在哪里呀?”
妈妈将她抱起,让她的视线与图片中白求恩爷爷的目光平齐:“他呀,变成了天上最亮的那颗星,看着咱们把他拼过命守护的中国,建设得越来越好啦。”
院落里吹进来的风掠过展板,“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的字迹像极了穿越时空的心跳,在和平年代依然强劲有力。
正是:人道主义共产魂,情凝正义千秋颂;救死扶伤无国界,义举仁风四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