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解释着,脸上浮现出陶醉的神情,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意境之中。
“妙啊!”老钱兴奋地鼓起掌来,脸上满是赞赏之色。
“想象力厉害。”啸风也在一旁佩服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对老李独特见解的钦佩。
此时,阳光透过碑亭的圆券门洞,洒在那古老的石碑和石龟趺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让整个碑亭都笼罩在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之中。
众人静静地站在碑亭内,沉浸在对古人智慧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思索之中,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
“好吧。”老赵微微皱了皱眉头,心有不甘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对刚才话题被打断的无奈,“我们言归正传,解释一下,孔老夫子这一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句话是孔子关于贫富价值观的一句重要论述,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老钱故意拉长了语调,卖着关子,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似乎在等待着大家的追问。
“那就具体讲讲吧。”老孙有些迫不及待,微微向前探了探身子,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其道:指正当的途径。处:接受、享受。去:指抛弃、放弃、摆脱。恶,是语气词。造次:仓促紧迫之际。颠沛,指颠沛流离。”老李耐心地解释着,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仿佛在将古老的智慧一点点传递给大家。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与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中国古人追求五福临门,五福里就有富贵。”老赵接过话茬,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突然发问,“请问是哪五福?”他微微扬起下巴,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似乎在考验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
“这个难不住我。”老钱自信满满,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五福包括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里的‘富’,主要指的是物质上的富足,当然,也涵盖着精神层面的丰富。在古时候,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所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那是生存的根本,也是改善生活的希望所在。”
“贵,有一层含义是为官,意味着拥有一定的社会职位,无论是在朝廷之中,还是在卿大夫的府里谋得一官半职。正因如此,富与贵才成了人们内心深处所向往的东西。”老孙微微颔首,神情严肃而专注,缓缓说道,“‘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梦寐以求、渴望得到的,但倘若不是凭借正当的手段获取,就不能心安理得地去接受。”
“贫与贱是人们所厌弃的,”老李接过话头,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透露出对这一观点的深入思考,“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去摆脱,同样也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孔子会这样说呢?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而关键就在于懂得如何去取舍。就拿富与贵来说吧,这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和追求的。如果我们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了富与贵,那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这是我们应得的回报。”
“但是,如果我们所拥有的富与贵,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来的,比如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或者是无功受禄、无德却居高位,那么这就是违背道义的行为。对于君子而言,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因为他们深知德不配位的后果,那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老钱神情凝重,语气坚定地补充道。
“同样的道理,贫穷与下贱是人人都厌恶的。然而,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而不择手段,采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追求富与贵,这同样是不符合道义的。君子宁愿坚守着贫穷与下贱,也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操守。从字面上理解,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老李总结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孔子思想的深深敬意,仿佛看到了古代君子们那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
“面对富与贵,君子究竟该如何保持平和且正确的心态呢?”老赵微微皱眉,眼中满是探寻的渴望,开口发问,那神情仿佛在期待着从众人的回答中找到智慧的真谛。
“其实,在《论语》中,圣人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老李微微颔首,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眼神中闪烁着对经典的熟稔,“那便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万事万物,包括富与贵、贫与贱这些人生境遇,既没有什么绝对一定要去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去做的事情。关键的衡量标准,就在于是否符合道义和情义。所谓‘义之与比’,符合道义的事情,君子便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而不符合道义的事情,君子定会坚决摒弃,绝不涉足。这充分表明了孔子对于富贵的独特观点和高尚态度。”
“类似的表述在《论语》里还有不少呢。”老孙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迫不及待地抢着说道,脸上洋溢着对经典的热爱,“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描绘的是,即便吃着粗茶淡饭,喝着普通的白水,甚至贫困到只能弯着胳膊当作枕头来睡觉,君子也依然能够在这种简朴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这恰恰体现了君子能够安于贫穷、乐于贫穷的高尚境界。”老赵神情庄重,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郑重,提醒道,“不过,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孔子的这一思想。这并非是说孔夫子在赞美贫穷本身,而是强调即便身处贫穷的境地,君子也依然要坚守道义,不被物质的匮乏所动摇。”
正是:溯源亘古,道不远人,子尽孝、臣尽忠、弟尽悌、友尽信,纲常有序昭今古;稽古通今,学惟逊志,礼崇和、乐崇文、诗崇雅、书崇真,经史含辉照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