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遵循智仁勇三大德。行仁绝非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行为,更是一种深层次的道德修养体现。
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始终遵循智慧、仁爱和勇气这三大德性。
拥有智慧,方能在面对复杂的世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心怀仁爱,才能对世间万物充满悲悯与关怀;具备勇气,则能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毫不退缩,坚守正义。
当这三者完美融合,个人才能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完善,进而推动社会走向和谐。
其三是帮助他人,秉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
这是一种高尚的互帮互助精神,体现了君子的社会使命与担当,也折射出儒家学说中那份浓浓的社会温情。
它告诉我们,当自己想要有所成就时,也要帮助他人取得成功;当自己想要实现目标时,也要助力他人达成心愿。在相互扶持中,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行仁厅的配置,无疑精准地体现了儒学的核心价值,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邃与伟大。
行仁厅匾额下两旁的楹联更是韵味无穷。
上联“道不远人子臣弟友”,“道不远人”出自《中庸》。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这里的“道”,指的是“中庸之道”,它是一种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至高道德,涵盖了天地、万物之道,同时也包含了人世间的法则以及儒家所讲的“五伦八德”。
“道不远人”中的“人”,一方面明确了修道的主体是人,正如《论语》中所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有能力去弘扬和践行“道”;
另一方面,“人”也指人世间,意味着人是无法脱离社会独自修行的。人需要遵守社会伦理法则,坚守良知,克制自身的欲望。
道不远人,说明“道”并非遥不可及、虚无缥缈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人人皆可修道,只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去实践,就能在生活中发现“道”的踪迹,将“道”融入到一言一行之中 。
“子臣弟友”,短短四字,实则代指儒家极为重要的“五伦”概念,深刻地强调了修道需从人伦关系入手。
“子”,寓意着父子之间应洋溢着深厚的亲情,父亲慈爱关怀,子女孝顺敬爱,这是家庭和睦的基石,也是人性中温暖情感的最初体现。
“臣”所指的君臣之间,要秉持道义,臣子忠诚辅佐君主,君主公正对待臣子,这种关系维系着国家的稳定与秩序,是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
“弟”突出长幼之间应井然有序,兄长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兄长,在家庭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
“友”则代表朋友之间要有诚信,真诚相待,相互扶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道不远人子臣弟友”,这句话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修道绝非遥不可及的玄虚之事,而是要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磨炼。
要从遵守“仁”与“礼”开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起点。“仁”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与关爱,“礼”则是规范行为的准则。
从亲近的家人开始,给予他们关怀与尊重,做到“亲亲”;进而将这份仁爱推及到普通百姓身上,即“仁民”;最后,将这份善意延伸到世间万物,达到“爱物”的境界。
如此由近及远,层层递进,当每个人都能践行这样的理念,那么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像尧舜那般的圣贤之人。
因为尧舜之所以被尊为圣贤,正是在于他们心怀天下,关爱苍生,践行着至善至美的道德准则。
我们普通人只要从身边的人伦关系做起,不断修养自身,同样能够实现道德的升华,向圣贤的境界迈进 。
下联“学惟逊志礼乐诗书”,短短八字,却蕴含着古人对学习的深刻见解与谆谆教诲。
“学惟逊志”源于《尚书》中的“惟学逊志” ,“逊志”意即虚心谦让。这四个字着重强调了学习应秉持的态度。
当一个人踏上学习之路,便会越发深刻地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不骄傲自满,不固步自封,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自我认知的更新,每一次的领悟都是对未知领域的一次拓展。
“礼乐诗书”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与科目。在古代,学习内容和科举考察范畴涵盖小六艺与大六艺。
小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它们分别从礼仪规范、音乐修养、射箭技艺、驾车技能、文字书写、数理计算等方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是古人生活与社交必备的基础技能。
大六艺则包括《尚书》《诗经》《礼记》《周易》《乐经》《春秋》,这些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政治、文化等知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一方面看,“礼乐”对应小六艺,“诗书”对应大六艺;从另一方面来说,“礼乐诗书”也泛指“四书五经”等圣贤经典,这些经典共同构成了古代学子求知问道的核心内容。
“学惟逊志礼乐诗书”有着三方面深刻内涵。
其一,突出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态度,它告诫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与谦逊,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其二,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为圣贤典籍,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之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学习它们,能让人汲取古人的智慧,提升自身修养,领悟人生真谛。
其三,倡导学习应循序渐进,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秩序。学习圣贤经典不能一蹴而就,需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先理解文字表面含义,再探究背后的思想精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方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思想的升华 。
啸风和陶兄满怀期待地走进行仁殿,一踏入殿内,仿佛瞬间穿越回了千年之前的春秋时代。
正是:溯源亘古,道不远人,子尽孝、臣尽忠、弟尽悌、友尽信,纲常有序昭今古;稽古通今,学惟逊志,礼崇和、乐崇文、诗崇雅、书崇真,经史含辉照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