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当秋风轻轻拂过,大同便换上了属于秋天的独特妆容。
此时的大同,秋高气爽,仿佛大自然特意为这座城市开启了一场清新的盛宴。天空澄澈得如同一块湛蓝的宝石,没有一丝杂质,晴天的日子占了多数,能见度极高,让人的视野格外开阔。
这样的好时节,最适合登高望远了。若是登上雄伟的恒山,便能将连绵的山峦、金黄的树林尽收眼底,感受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而大同古城墙,也是个绝佳的赏秋之地,站在古老的城墙上,既能回望历史的沧桑,又能欣赏到秋日里城市与自然交织的美景。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个季节更是不容错过,云冈石窟在金秋的光影下,展现出别样的韵味,每一道光线的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随手一拍,便是一张极具艺术感的摄影作品。
大同,地处华北北部,海拔1100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也使得它的秋季天气特点格外鲜明。
气温凉爽宜人,不过昼夜温差较大。在初秋,也就是9月的时候,日均温度在10 - 25c之间。
白天,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照在身上,让人感觉温暖舒适,仿佛还带着夏日的余温。
但到了早晚,凉意便悄然袭来,这时就需要添上一件薄外套,才能抵御那丝丝寒意。
除了温度变化明显,大同的秋天还干燥少雨。秋季的湿度较低,相对湿度大约在40 - 50%,空气里似乎都缺少了水分。
这样的环境下,皮肤很容易变得干燥,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携带保湿用品,好好呵护自己的肌肤。
偶尔,当冷空气南下时,还会伴随着3 - 4级的北风,风一吹,体感温度会更低,若是要进行户外活动,一件防风外套就成了保暖的关键。
大同的秋天虽然短暂,却浓烈而迷人。它既有北方秋天那种粗犷凛冽的气质,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又不失历史名城独有的沉静诗意,漫步在街头巷尾,仿佛能听见岁月的低吟浅唱。
秋天对于啸风来说是美的,工作之余,便在古城里漫步,感受大同古城独特的魅力,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这一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啸风怀揣着对历史与文化的热爱,独自悠然漫步到了文庙。
一路上,街边的树木枝叶轻摇,仿佛在与他一同享受这惬意时光。
当他来到文庙附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汉白玉碑。
石碑洁白如玉,上面的字迹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这里的庄严肃穆与尊崇。
啸风不禁停下脚步,细细端详,脑海中浮现出古代官员们在此下马,步行进入文庙的场景,心中对这片圣地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怀着这份敬畏,啸风拾阶而上,穿过古朴典雅的云路坊,正式步入了云路街。
云路街的地面由青砖整齐铺砌而成,走在上面,能感受到一种踏实而又古朴的气息。
街道两旁的门楼典雅精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而那些商铺,也仿佛受到了文庙文化的熏陶,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文气。
不远处,一座保存得极为完好的门楼吸引了啸风的目光。
这座门楼的飞檐高高翘起,灵动而又壮观。门楼上的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花鸟鱼虫、人物故事,仿佛都在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门楼前,一对精致的抱鼓石稳稳地放置在两侧,它们线条圆润,雕刻精美,与一旁造型独特的荷花底座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祥和的氛围。
门楼上悬挂的抱联更是引人注目,上面镌刻着“室邻春水幽怀畅,坐有贤人燥气无”的诗句。
啸风轻声吟诵着,短短两句,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他的心田,让他的内心瞬间变得宁静而舒畅。
这让他不禁联想到自己正在读的王阳明《传习录》,书中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知行合一的理念,与这对联所传达的精神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联,“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时春。”啸风反复品味着这两句诗,心中感慨万千。
对于此刻正在深入研读《传习录》,不断追求知识与智慧的他来说,这诗句仿佛是古人跨越时空给予他的指引与鼓励,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对知识的尊敬与渴望所蕴含的力量。
啸风放眼望去,只见一座六柱三间的牌坊稳稳地屹立在眼前,它高大而庄重,仿佛一位威严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文化圣地。
牌坊两侧的云柱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磅礴气势。
在牌坊正中央,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镌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篆体大字——“棂曐门”。
这三个字笔法古朴,刚劲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历史的光芒。
而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风格各异的牌坊。
西侧的是“礼门坊”,牌额之上书写着“德配天地”,短短四个字,却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中道德的崇高地位,寓意着儒家的道德准则如同天地一般广阔无垠,无所不包。
东侧则是“义路坊”,牌额上赫然刻着“道冠古今”,这是对儒家学说的极高赞誉,表明儒家的思想和理念从古至今都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左右两侧,各有一块汉白玉下马碑。这些下马碑与入口处的那块相互呼应,共同见证了文庙曾经的辉煌与尊崇。
它们时刻提醒着人们,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来到这里都应当心怀敬畏,下马步行,以示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 。
啸风怀着虔诚之心,踏上步入文庙的台阶,穿过棂星门,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棂星被看作是掌管文化和文学才华的星辰。
正是:怀思忆古,带几分雅兴访古探乐,欣然举步,踏入庄严文庙,于碑刻经籍间,探寻仁道幽微奥理;崇圣仰贤,抱一片赤诚崇文尚礼,静气敛神,聆听悠远儒音,在字句篇章中,领悟德心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