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迈进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杰出建筑师夫妇栩栩如生的铜像。
他们并肩站在一起,身姿挺拔,目光中满是坚定,深邃地望向远方,仿佛依旧沉浸在对中国建筑之美以及文化传承路径的深度思索之中。
在雕像的右侧,摆放着一台复古风格的三脚架相机,它静静伫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过往,代表着他们曾经奔波于各地,用镜头定格无数珍贵历史遗迹与名胜古迹的难忘岁月。
这对夫妻,在我国近代建筑学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代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科学理论体系的创建者。梁思成先生被尊称为“中国建筑之父”。
而林徽因女士,凭借其卓越非凡的才华,不仅成为了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锋人物之一,在文学艺术领域同样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作品与思想影响深远。
馆内游客众多,皆是慕名而来,其中还有一队外地旅行团,正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位年纪在三十左右的男导游讲解。
原来正是梦瑶和宇辰在列车上遇到的那一行人。
由于在列车上的谈话并不投机,又想听一听讲解,所以他们便在人群后边静静地跟着。
导游带领大家走进了正面朝南的屋子,梦瑶和宇辰也跟随着人群一同走了进去。
屋内的隔断屏风上介绍着“大师·大同”的相关内容:
梁思成,这位中国着名的建筑师、建筑史学家、教育家和城市规划师,穷尽毕生精力,投身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他开创性地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调查研究与保护行动,为中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回溯到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一行人来到大同,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考察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不辞辛劳,为古城大同的诸多古建筑留下了珍贵无比的图稿和详实的文字资料,成为了中国近代以来,首位用科学方法向世人展示大同文物古迹的先驱者。
“保护古城、另建新城”,这正是“梁陈方案”的核心内容。
直至今日,大同市全面开展的古城保护工程,正是受到了“梁陈方案”的深刻启迪。
人们努力践行梁思成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思想,致力于整体保护和复兴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传承,而这,也无疑是对梁思成先生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没想到大同古城原来是在践行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啊。”宇辰恍然大悟地说道。
“就是‘一轴双城’嘛。”一位游客接过话茬,“大同博物馆在御河的东边,那边就是新区。”
陈列柜里,静静摆放着《图像中国建筑史》。这部凝聚着梁思成先生无数心血的巨着,收录了他历经数十载,对中国古代建筑深入钻研与实地考察所收获的丰硕成果。
书中不仅全面涵盖了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分析,还精心绘制了一系列精细入微的手稿插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美妙之处。
在这儿,梦瑶和宇辰有幸能够近距离观赏到梁思成先生亲手绘制的佛殿图纸。
这些图纸将各个朝代佛教寺庙的结构特点细致入微地再现出来,无论是塔楼、殿堂,还是宝阁等部分,都无一遗漏。每一根柱子、每一片瓦片,都被精确地勾勒,凸显出先生对细节把控的超强能力。
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尽管只是平面图示,但在梁思成先生的巧妙构思下,整幅画面竟呈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仿佛能看见建筑物在空间中自然地延伸发展,生动逼真得令人拍案叫绝。
《图像中国建筑史》里,还融入了梁思成本人独到的见解与充满创意的思维,让这些古老的建筑遗存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通过对不同朝代佛殿的对比分析,人们得以窥见中国文化传承演变的轨迹,以及与外来宗教交流交融的情况。这,也正是该书被誉为“中国建筑史里程碑式着作”的根本原因。
在细细品味这些珍贵文物的同时,不妨静下心来,思索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中国建筑自古以来便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注重功能实用性的基础上,追求和谐与美感的统一;与此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汲取异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融会贯通。
而这,恰恰是中国古代建筑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关键所在。
如今,当我们置身于现代化都市,站在高楼大厦之下,回首往昔那份辉煌灿烂的建筑文明,是否应当反思:
当下的城市建设,是否在追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遗失了某些本真与灵魂?或许,在尊重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才是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唯有理解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我们才能创造出既符合当代审美潮流,又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建筑作品。
“怪不得林徽因会钟情于梁思成呢。”一位中年男游客参观完后,不禁感慨道。
“林徽因不一直被认为是诗人吗?怎么还是建筑师呀?”一位年轻的女性游客满脸疑惑地问道。
在人群中,这位年轻女游客格外引人注目。她身形偏瘦,一袭简约的连衣裙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更衬出她的纤细。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她的肩头,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
她的眼睛灵动有神,像藏着漫天繁星,满是对周遭事物的好奇。
一路上,她的问题就像连珠炮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看到不认识的古建筑构件,她会立刻凑上前,脆生生地问道:“这是什么呀,有什么作用呢?”
导游讲解时,哪怕是一个细微的知识点,只要引发她的思考,她就会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那股子爱钻研、爱发问的劲头,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佩服 。
“林徽因首先是一位建筑师,从她的专业成就来看,她是极具理性的。”那位男性游客解释道。
“林徽因可不只有理性,她同样不乏感性。”一位中年女游客立马反驳道,“她才华横溢,在文学领域创作和翻译了诸多散文、诗歌、小说以及剧本等。其中,诗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堪称代表作,这首抒情优美的爱情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它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将人类情感升华到了哲学层面,让读者感受到了超越时间限制的永恒真理。”
“说得太精彩了!”宇辰忍不住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