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舒瑶冷笑一声:“哼,通缉?比起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这罪名又算得了什么!你身为朝廷官员,不思为民谋福,却在这关键时刻只想着贪图享乐,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到底是谁在违法?”
官员被孟舒瑶质问得哑口无言,身体抖如筛糠,双腿发软差点从马上跌下来。他身后的侍卫们见状,纷纷抽出武器,呈扇形将孟舒瑶围住。然而,他们看着架在自家大人脖子上的剑,投鼠忌器,不敢贸然上前。
孟舒瑶扫视一圈周围的侍卫,毫无惧色,大声说道:“你们都听好了,今日我只为救百姓而来。若你们执意护着这个昏官,与百姓为敌,那便休怪我不客气!”
侍卫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所措。他们心中明白,城外难民众多,若真的激怒孟舒瑶,导致局面失控,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他们也看到了百姓们的惨状,心中或多或少对眼前这位敢于挺身而出的女子有几分敬佩。
僵持之际,人群中突然挤出一位老者。这老者虽衣衫朴素,但气质不凡,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他来到孟舒瑶和官员面前,抱拳行礼道:“女侠且息怒,这位大人,此事关乎江州百姓存亡,还望您以大局为重。如今灾情严峻,百姓苦不堪言,若能齐心协力救助百姓,也算为朝廷分忧,功德一件啊。”
官员听了老者的话,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心中虽恼恨孟舒瑶的逼迫,却也不敢再强硬下去。他咬咬牙,对孟舒瑶说道:“罢了罢了,今日便暂且放过此事。但你需保证,这些难民不得在城内肆意妄为,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孟舒瑶收起剑,冷冷道:“只要你能督促大户开仓放粮,组织人手救助百姓,我自然会约束他们。若你食言,下次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官员冷哼一声,翻身下马,对着身后的侍卫吩咐道:“去,通知城内各户大户,即刻开仓煮粥,不得有误!”随后又转头对孟舒瑶说:“这下你满意了吧?”
孟舒瑶没有理会他的挑衅,转身面向难民们大声说道:“乡亲们,大家先不要着急,粮食会有的。但咱们也要守规矩,莫要再闹事。等度过这难关,咱们一起重建家园!”难民们听了孟舒瑶的话,纷纷点头,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舒瑶全身心投入到救助百姓的工作中。她亲自指导百姓搭建简易住所,教他们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粮食。同时,她利用自己的木系异能,寻找适合种植的土地,并着手准备推广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在孟舒瑶的努力下,加上一些有良知的大户的配合,江州城的难民们逐渐安定下来。粥棚每天按时施粥,百姓们有了基本的温饱保障。街头巷尾,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修缮房屋、清理街道,城市渐渐有了一丝生机。
然而,孟舒瑶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安稳。要想真正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还需要解决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土地分配不均、苛捐杂税过重等。这些问题盘根错节,涉及到各方利益,想要彻底解决绝非易事。
一日,孟舒瑶正在一处空地上给百姓讲解种植知识,突然有侍卫前来通报,说那位官员请她去府衙一趟。孟舒瑶心中疑惑,但还是决定前往,她倒要看看这官员又耍什么花样。
来到府衙,孟舒瑶刚踏入大堂,就看到官员坐在堂上,表情严肃。两旁站着不少衙役,气氛略显压抑。官员看到孟舒瑶,开口道:“孟姑娘,今日请你来,是有要事相商。如今朝廷得知江州灾情,派了钦差大臣前来巡查。你之前的所作所为虽出发点是好的,但毕竟冲撞了朝廷官员,若被钦差大臣知晓,恐对你不利。我倒是有个法子,可保你无事。”
孟舒瑶心中冷笑,知道这官员肯定没安好心,但还是问道:“哦?不知大人有何高见?”
官员得意地笑了笑:“只要你对外宣称,此次救助百姓皆是我授意安排,功劳都归我。待钦差大臣走后,我定不会亏待你。”
孟舒瑶心中大怒,没想到这官员如此厚颜无耻,竟然想抢夺救助百姓的功劳。她毫不客气地回道:“大人,救助百姓是我发自内心之举,功劳本就不属于任何人,是百姓们自己的努力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才有了如今的局面。你这般行径,实在让我不齿!”
官员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一拍桌子站起来:“孟舒瑶,你别不识好歹!若你不答应,我定让你在钦差大臣面前吃不了兜着走!”
孟舒瑶毫不畏惧地直视官员的眼睛:“我孟舒瑶做事光明磊落,从不惧怕威胁。你若真敢在钦差大臣面前颠倒黑白,我定会将你的所作所为如实相告!”
就在这时,人群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个侍卫拨开人群,匆匆走到孟舒瑶面前,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孟姑娘,知府大人有请您去府衙一趟。”孟舒瑶微微皱眉,心中疑惑不解,这官员突然找她所为何事?但她也没有过多犹豫,当下交代了几句身边帮忙的百姓,便跟着侍卫前往府衙。
来到府衙,孟舒瑶刚踏入大堂,一股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堂之上,那位官员正坐在宽大的椅子上,表情刻意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模样,却难掩眼中的一丝狡黠。两旁整齐地站着不少衙役,他们手持棍棒,表情木讷,使得整个大堂的气氛愈发压抑。
官员看到孟舒瑶走进来,微微抬起下巴,故作威严地开口道:“孟姑娘,今日请你来,是有要事相商。”孟舒瑶不卑不亢地站在大堂中央,双手握拳放在身侧,静静地等待着官员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