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印着“绝密”俩字的报告,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放在了最高层领导的桌子上。
这报告里可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谍战情节,就只有一页页冷冰冰的物资清单。
“高纯度铍。”
“武器级浓缩铀。”
“航空级钛合金原料。”
……
每一行字,都代表着一种能让世界格局发生大变化的战略物资。
再看来源那一栏,全写着同一个名字——兴业国际。
这可就不是简单的商业奇迹能解释得通的了。
感觉这更像是从更高层面来的一份大礼,是一份用现在的逻辑根本理解不了的,就像老天爷赏赐给国家的好运。
在书房里,那些见过大风大浪的领导们,看完这份报告后,都沉默了好久,每个人都被震得不轻。
……
在一个看着挺平常的午后,一辆黑色轿车悄悄停在了王府门口。
一场特别隐秘的召见,这就开始了。
召见的地方不是那种严肃庄重的会议厅,而是一间周围摆满绿植,还飘着淡淡书墨香味的私人书房。
接到通知的时候,张博文紧张得手心全是汗,沈兴业兴奋得脸都涨红了。
可沈君兰就不一样,特别平静,换上一身深色套装,她这份沉稳和周围紧张的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她就留下一句话:“我去去就回。”
书房里,紫砂壶的壶嘴正冒着袅袅的茶烟。
领导一点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就像一位做学问特别严谨的老者,亲自给沈君兰倒了一杯茶。
他的眼神特别沉静,就好像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
“沈同志,兴业国际能有这些进货渠道,不容易吧?”
这话声音虽然轻,但是分量可不轻,就跟泰山似的。
沈君兰双手接过茶杯,姿态不卑不亢,眼神清澈又坦然。
“回领导,兴业国际能有今天,多亏国家政策好,也是赶上了好时代。”
“至于这些渠道,都是一些在海外,但心里一直想着祖国的老朋友、老华侨帮忙牵的线。过程确实有点危险,不过只要能为国家出份力,那一切都值了。”
她把功劳都归到时代和那些编出来的爱国华侨身上,回答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还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了“忠诚”和“担当”。
领导端起茶杯,用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壁,他那双看过国家兴衰的眼睛,静静地看着沈君兰。
他也没在那些本来就不好深究的细节上多问,话题一转,语气变得特别诚恳、郑重。
“沈同志,你和沈家为国家做的贡献,国家和人民都记在心里呢。”
“现在国家刚要发展,很多地方都需要钱,外汇储备也不多,好多想做的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国家希望,你们能把这股厉害的力量,更多地用在关键地方,用在咱们国内。”
“用你们做生意的头脑,多给国家赚点外汇,帮国家解决一些着急的难题。”
考验,这就来了。
沈君兰心里明白得很。
她稍微想了一下,就不藏着掖着了,把从后世知道的那些见解,用“海外商业观察”的说法,慢慢讲了出来。
“领导,要想把经济搞活,关键在于放开限制,多给大家点信任。”
“农村搞的‘大包干’,已经证明了人民群众身上的力量有多大。”
“那城市里的个体户,乡镇上的企业,也应该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去干。别老是先争论是姓‘社’还是姓‘资’,只要能让人民吃饱饭,能给国家交税的,那就是好模式。”
正安静听着的领导,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了一下。
沈君兰接着说:“引进外资要大胆,但咱们的目的可不是让他们来抢占市场,而是要用咱们的市场,换来他们的技术。可以设‘特区’,划出一块地方先试试,摸着石头过河,要是成功了,再推广到全国。”
“还有基建也很重要。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电力、通讯,这些就好比是经济的血脉。血脉不通,就算是神仙也没办法。”
“科技和教育更是国家的根本。现在不投入,以后就得挨打。”
“同时,得小心通货膨胀,不能随便印钱;要防范金融风险,银行的坏账就像毒瘤一样;更要保护好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不能走,代价太大了……”
她说话语速平稳,每个字都很清楚,没有一句空话套话。
每一条建议都说到了点子上,既有很宏观的大视野,又有具体能操作的办法,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大家一般的认知。
领导放下茶杯,身体不自觉地往前倾,眼神里的光越来越亮。
他时不时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沈君兰都能不慌不忙,把背后的道理和利弊分析得明明白白。
原本定好半小时的会谈,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秘书好几次在门口探头,想提醒时间,都被领导一摆手,示意他退下,还让他再换一壶新茶。
书房里的谈话,从农业说到工业,从外贸说到金融,从科技说到民生……
沈君兰就好像是从未来来的下棋高手,把一幅宏伟又细致的发展蓝图,清楚地展现在领导面前。
旁边的记录员都换了三拨,速记的稿子堆得厚厚的。
一直到晚上,院子都被夜色笼罩了,领导才有点意犹未尽地停下来。
他站起来,在书房里走了两步,长长地叹了口气。
“沈同志,听你这一番话,就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一下子让我明白了好多!”
“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见识这么深刻,眼光这么长远,太让人佩服了!”
说完,他转过身,破例邀请沈君兰:“要是不嫌弃,就留下来吃个便饭。咱们边吃边接着聊?”
晚餐就是简单的四菜一汤。
吃饭的时候,沈君兰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她装作很随意地说:“领导,说到科技,我有个不太好意思的请求,也算是个建议吧。”
“哦?你说,别客气。”
“我觉得,未来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信息时代的竞争。”
“而信息时代的基础和关键,就是芯片。”
“这芯片,上到卫星导弹,下到家电手表,到处都得用到。现在全球都才刚开始发展,咱们要是在这方面落后了,以后国家可就被别人掐住咽喉了。”
“咱们不能老是指望从美国人那买,国家和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是不变的。咱们必须得有自己的芯片产业,一定得有!”
领导听了,慢慢放下筷子,表情特别严肃。
“芯片……它有多重要,我们知道。也有同志在努力研究,可……实在太难了!”
“技术被封锁,设备也不让咱们买,投进去的钱,就像泥牛入海,一点动静都没有……国家现在确实拿不出更多的外汇,去填这个无底洞了。”
他的语气里,全是那种有力使不出的无奈。
沈君兰迎着领导的目光。
她声音不大,但是特别坚定,不容置疑。
“领导,钱和设备的问题,我来想办法。”
“海外的一些渠道,也许能搞到一些被禁运的设备,也能请回一些心里想着祖国的华人专家。”
“咱们国内不缺人才,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缺的就是一个能持续投入的平台,还有破釜沉舟干一场的决心。”
她停了一下,说出了一句让整个书房的空气都好像凝固了的话。
“我希望国家能在政策上支持我,允许我牵头成立一家专门搞芯片的公司,把国内的科研力量整合起来。”
“钱,我来出!”
“设备,我去弄!”
“人才,国家有!”
“咱们不缺聪明的人,就缺一个能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不顾一切,持续投入的决心!”
领导的眼睛里,一下子爆发出特别炽热的光芒!
他猛地站起来,身体因为太激动都有点微微发抖。
“沈同志,你……这话是认真的?!”
“你知道这得投入多少钱?冒多大风险吗?!”
“我明白。”沈君兰平静地点点头,“前期得投入好几亿,而且,可能十年都看不到一点回报。”
“但这件事和国家的命运有关。”
“再难,也得有人去做!”
“兴业国际赚的钱,可以不断地投进去。只要国家支持我,给我个名分,允许我调动相关科研力量,我有信心,一定能给咱们国家造出‘中国芯’!”
“好!”
“好!”
“好!”
领导连着说了三声好,激动得一拳重重砸在桌子上,“砰”的一声闷响!
“要是真能做成,这可是对现在和未来都有大功劳的大事!国家一定全力支持你!政策、人才、协调,都不是问题!”
“我马上安排专人跟你对接!这事儿就拜托你了,沈同志!”
吃完饭,沈君兰就告辞了。
领导亲自把她送到院子门口,紧紧握着她的手,反复叮嘱:
“芯片这事儿,对国家太重要了,沈同志你一定要全力以赴!有啥困难,直接来找我!”
过了几天。
一家叫“华芯科技”的公司,在京城悄悄注册好了。
法人代表是沈兴邦。
一笔多到能让任何银行都震惊的钱,像江水一样,流进了华芯科技的账户。
万事都准备好了。
沈君兰看着手里那张沈兴邦和他师兄弟们列的清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高端设备、设计软件和高纯度材料的需求,她的目光看向了遥远的西方。
看来,是时候再出去“旅游”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