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晨钟撞破黎明的寂静,却驱不散弥漫在宫阙之间的紧张氛围。今日非朔非望,却举行了罕见的御门听政。
丹陛之下,文武百官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站在最前方的两个人身上——锦衣卫指挥使陆铮,和内阁辅臣韩爌。
崇祯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憔悴,眼底带着血丝,目光在陆铮和韩爌之间逡巡,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份刚刚由陆铮呈上的、厚厚的奏疏副本。
那是昨夜陆铮连夜送入宫中的,弹劾韩爌通敌卖国、资寇谋逆的惊天奏本!
“韩先生,”皇帝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陆卿所奏…你有何话说?”
韩爌出列,身形依旧挺拔,面容沉静如水,甚至带着一丝被污蔑的悲愤和凛然。他深深一揖,声音沉稳而清晰:“陛下!老臣侍奉三朝,兢兢业业,唯知忠君报国,此心天日可表!
陆指挥使所言,尽是捕风捉影、罗织构陷之词!所谓密信,笔迹可仿;所谓印鉴,亦可盗铸;
至于与川陕商队往来,老臣确为筹措辽饷、剿饷,与各地商贾有所接洽,此乃公务,何罪之有?!
陆指挥使因郧阳之功,恃宠而骄,排除异己,其心可诛!请陛下明察,还老臣清白,治陆铮诬陷大臣之罪!”
他一番话,掷地有声,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反而将矛头直指陆铮居功自傲、构陷忠良。
朝堂之上,立刻有十余名御史言官出列附和,纷纷指责陆铮“厂卫遗毒”、“祸乱朝纲”,要求皇帝严惩。
形势对陆铮极为不利。他手中的证据虽能指向韩爌,却并非无法辩驳的铁证。而韩爌经营多年,党羽众多,此刻纷纷发难。
首辅李标和次辅钱龙锡眉头紧锁,他们虽知韩爌并非清白,但此刻见其党羽如此声势,也不敢轻易表态支持陆铮,只能沉默观望。
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极大的犹豫和挣扎。他既震惊于陆铮奏疏中的内容,又本能地不愿相信位高权重的韩爌会通敌,更被朝堂上汹涌的指责声浪所影响。
陆铮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冰寒。他知道,仅凭目前证据,确实难以彻底扳倒韩爌。
深吸一口气,准备抛出最后的杀手锏——周墨林正在送回途中的、关于四川王府与韩爌门生勾结的证词,哪怕这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然而,就在他即将开口之际,一名太监连滚爬爬地冲上御阶,声音凄厉变形,甚至盖过了朝臣的争论:
“陛下!八百里加急!辽东…辽东噩耗!蓟辽督师袁崇焕…袁督师被建虏伪帝皇太极设计围困于锦州城外,身中数箭…重伤殉国了!锦州危在旦夕!”
如同九天惊雷,炸响在皇极殿前!
整个朝堂瞬间死寂!落针可闻!
袁崇焕!国之柱石!竟然…战死了?!
崇祯皇帝猛地站起身,身体剧烈摇晃,脸色煞白如纸,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个打击,远比任何朝堂争斗都更沉重、更致命!
陆铮也是如遭雷击,脑中一片空白。袁崇焕…竟然就这么死了?!辽东防线…怎么办?
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噩耗彻底吸引。韩爌通敌与否,似乎在这一刻变得不再那么紧迫了。
死寂之后,是巨大的恐慌和混乱。官员们窃窃私语,人人面露惊惶。辽东一旦有失,京师便门户洞开!
韩爌的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神色(是震惊?是庆幸?),随即化为沉痛,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泣声道:“陛下!袁督师殉国,山河同悲!然当务之急,乃稳定辽西,固守京师啊陛下!”
陆铮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最迫切的危机,暂时将自己的麻烦遮掩了过去。
崇祯皇帝失魂落魄地跌坐回龙椅,喃喃道:“…如何是好…辽东…谁可替袁卿…”
陆铮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震惊与悲愤。他知道,此刻绝不是纠缠韩爌的时候!帝国到了最危险的关头!
立刻出列,声音沉痛却坚定:“陛下!袁督师为国捐躯,臣等悲痛万分!然国事为重!
当立刻派遣重臣,前往辽东督师,稳定军心,固守待援!同时,京师戒严,九边戒备,以防建虏趁势南下!”
“对…对!陆卿所言极是!”崇祯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何人可往?”
朝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应声。谁都知道,此刻去辽东,无异于跳入火坑。
韩爌见状,眼底闪过一丝算计,突然开口道:“陛下,老臣举荐一人或可胜任——兵部侍郎林希(韩爌党羽),其人知兵…”他试图趁机安插自己人,掌控辽东兵权。
“不可!”陆铮立刻打断,“辽东乃国之重镇,非久经战阵、威望素着之老成重臣不可!臣举荐孙承宗老大人再度出山,或可稳定局势!”(孙承宗曾督师辽东)
“孙承宗年事已高…”立刻有官员反对。
朝堂之上,又为辽东督师人选争论起来。
陆铮看着这乱象,心中焦急如焚。他知道,必须有人站出来,也必须尽快稳住朝局。
陆铮再次开口,声音压过争吵:“陛下!督师人选可稍后再议!当务之急,是立刻向辽东发出指令,命各城守将谨守城池,不得浪战!
同时,急调登莱、天津水师北上策应,命山西、宣大兵马向东戒备,拱卫京师!”
陆铮的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暂时镇住了场面。
崇祯皇帝如同提线木偶,连连点头:“准!统统准奏!陆卿,此事由你…由你协同兵部,即刻去办!”
“臣领旨!”陆铮躬身,目光冷冷地扫过脸色难看的韩爌。他知道,韩爌的危机暂时过去了,但自己的斗争远未结束。
退朝后,陆铮立刻投入紧张的部署中。他以锦衣卫的效率,绕过可能被韩爌影响的兵部正常流程,直接将一道道命令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发往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