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签着两人名字的协议,像一枚灼热的烙印,被林夕小心翼翼地藏在书包最隐秘的夹层。回到宿舍后,她几乎不敢再去触碰那份文件,单薄的纸张仿佛带着滚烫的温度,提醒着她那个荒诞的约定。苏晚晴围着她追问个不停,从陆辰希的态度到所谓的“解决方案”,林夕只能用“他会处理好”来搪塞。协议的具体内容被她牢牢封存在心底——这不仅是对陆辰希承诺的遵守,更是对自己那份难以启齿的、夹杂着妥协与不安的心绪的最后防线。
然而逃避终究不是办法。第二天下午,手机的震动如期而至,屏幕上跳出的名字让她的心跳骤然停滞。
陆辰希:「四点,老地方。讨论细则。」
简短利落,不容置疑。他甚至没有询问她的时间安排,仿佛她的日程理所应当为他让路。林夕凝视着那条信息,指尖微微发凉,最终还是回了一个「好」字。
再次踏进那间顶楼空教室时,林夕的心境已与昨日截然不同。少了那份破釜沉舟的决绝,取而代之的是踏入未知领域的忐忑。陆辰希早已等在教室里,随意地坐在课桌边缘,一条长腿轻松地支在地上。他正低头翻阅着一份打印文件,午后的阳光为他低垂的眉眼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削弱了平日的凌厉,平添几分专注的魅力。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目光平静无波:“很准时。”
林夕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下,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同样公事公办:“需要讨论哪些细则?”
陆辰希将手中的文件推到她面前,上面清晰地罗列着各项条款。“既然是合作,就需要明确的规则来避免后续误会。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地方。”
林夕接过文件,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这份细则比昨天的框架协议详尽得多:
1.接触频率:每周至少共同出现在校园公共场合三次(图书馆、食堂、教学楼等),维持基本曝光度。
2.互动标准:在可能被观测的场合,需展现情侣间的亲密感,包括但不限于:并肩行走距离不超过20厘米,必要时进行挽手臂等适当肢体接触,对视时避免疏离感。
3.通讯要求:每日保持微信互动,内容不限,但需保留聊天记录以备查验。
4.称呼问题:公开场合,他称呼她“林夕”或“夕夕”(由她选择),她称呼他“辰希”。
5.紧急情况:若一方遭遇类似秦瑶挑衅等特殊情况,另一方需在合理范围内提供支援。
每一条都逻辑严密,考虑周全,俨然一份标准的商业合作计划书。林夕的目光在“挽手臂”、“对视眼神”这些字眼上停留,耳根不自觉地微微发烫。
“关于肢体接触,”她斟酌着开口,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我认为需要更明确的界限。非必要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
陆辰希挑眉看她,眼神带着探究:“你认为什么是必要情况?如果周围空无一人,自然不需要。但若是旁边坐着你的同学,或是论坛上又掀起质疑我们关系的风波,那时还算非必要吗?”
他顿了顿,语气平静却犀利:“协议的目的是取信于人。过于刻意的回避,只会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林夕哑口无言。他说得没错,可心理上的障碍并非那么容易跨越。
接下来的讨论更像是一场微妙的博弈。林夕坚持底线,要求在涉及肢体接触的条款后加上“需经双方明确同意”的备注。陆辰希则在执行效率和效果上寸步不让。
“每日微信互动,能不能适当减少频率?”林夕试着争取,“有时候可能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可以。”陆辰希出乎意料地好说话,但紧接着补充,“但如果有人查看你的手机,发现我们的对话记录寥寥无几,甚至间隔数天,你要如何解释?”
林夕再次陷入沉默。
讨论到称呼问题时,林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持“陆辰希”和“林夕”的称呼,强调彼此的距离感。陆辰希却注视着她,淡淡地说:“叫我。连名带姓太过生疏,不像情侣。你可以选择或是继续用,我不介意。”
“那就还是林夕。”她飞快地回答,不愿使用那个过于亲昵的称呼。
整个讨论过程中,陆辰希始终保持着绝对的理性,仿佛在调试一段精密的程序,寻找最优解。而林夕则在感性与理性的夹缝中挣扎,既要守护自己的舒适区,又要被迫接受这场表演的规则。
她偶尔会走神,望着他认真分析条款的侧脸出神。这个人是不是永远都能这样冷静自持,不被任何情绪左右?和他“恋爱”,哪怕是假的,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缺乏温情的体验了。
最终,一份长达三页的《协议实施细则》尘埃落定,纸上布满了两人修改和补充的痕迹。林夕注视着这份详尽的“演出合同”,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
“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就按这个执行。”陆辰希收起他那份协议,站起身,“第一次公开亮相定在明天中午第一食堂。我会在门口等你。”
他说完便准备离开,仿佛多停留一刻都是浪费。
“陆辰希。”林夕忽然叫住他。
他脚步一顿,回身投来询问的目光。
“我们......真的能骗过所有人吗?”她忍不住问,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脆弱。
陆辰希深邃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窗外的光影在他眼中明明灭灭。他的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只要演技足够好。”
说完,他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荡的教室里渐行渐远。
林夕独自坐在教室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份沉重的细则。演技?她连在他面前自然地说句话都做不到,又要如何去演绎一场为期三个月的深情戏码?
明日的食堂,仿佛成了她演员生涯的第一场公开审判。而她,连剧本都尚未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