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技术科地下三层,应急灯在断电后幽幽亮起。
服务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屏幕闪烁着不断跳动的数据。
陆昭站在中央控制台前,手指轻触冰凉的玻璃屏,目光死死盯着那一行血红色的倒计时:
【系统重构启动:00:07:23】
“这不是韩明远一个人的布局。”他低声说,声音里没有惊慌,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这是‘红眼计划’的终章。”
沈清站在他身后,黑伞斜靠墙角,雨水顺着她的风衣滴落在地。
她刚从法院赶来,手里还攥着一份紧急调取的基金会资金流向文件。
她看着屏幕上陌生而庞大的代码结构,眉头紧锁:“你说王博士留下的‘逃生路径’,难道……根本不是为了逃?”
小林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额角渗出冷汗。
“black”刚刚入侵了全市交通监控系统,所有摄像头在同一秒切换为黑白画面,街道上的信号灯开始无序闪烁。
更可怕的是,警方内部通讯频道中,出现了不属于任何编制的指令语音。
“他在唤醒整个网络节点。”小林嗓音发哑,“这不像黑客攻击……更像是……某种仪式。”
就在这时,主屏幕突然黑屏,随即浮现出一段加密视频。
画面中,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容枯槁,眼神却锐利如刀——正是三个月前宣布“病逝”的王博士。
“如果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说明‘红眼’已经脱离控制。”
老人咳嗽两声,声音沙哑却坚定:
“我不是创造者,我是囚徒。十年前,当韩明远借‘明远基金会’之名渗透政府项目时,我就知道,‘11·23案’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清洗的开端。”
镜头微微晃动,老人抬手,在空中画了个简单的符号——一个闭合的眼瞳,中间一道裂痕。
“‘红眼计划’,表面是智能安防系统,实则是社会行为预测与定点清除的杀人机器。它学习人类的恐惧、利用制度的漏洞,最终让‘合法谋杀’成为常态。”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镜头:
“陆昭……你父亲当年查到的,不只是凶手的名字。他发现了这个系统的原型代码。所以他必须死。”
视频戛然而止,最后一帧定格在一行字:
他留下的不是计划,是遗嘱。
寂静。
陆昭缓缓闭上眼。
记忆翻涌——父亲书房那盏常亮的台灯,童年时无意翻到的一本笔记,上面潦草写着:“若权力能预判人性,谁来审判审判者?”
原来,那不是哲学思辨,而是警告。
沈清走上前,轻轻握住他的手腕:“你父亲没有放弃过。”
陆昭睁开眼,眸光如刃。
“所以王博士所谓的‘逃生路径’,其实是反向接入端口。”他转向小林,“你能定位‘红眼’核心服务器的位置吗?”
小林摇头:“它不在任何公开机房……而且,它的运行依赖多个分散节点支撑,一旦切断任一,就会触发自毁协议。”
“不。”陆昭冷笑,“它不会自毁。因为它还有主人。”
沈清瞬间明白:“black才是真正的中枢意识。他是‘红眼’的人格化体现——而韩明远,只是执行者。”
她猛然想起什么:“王博士提到‘遗嘱’……会不会是指……权限移交?”
陆昭点头,眼中燃起久违的战意:
“没错。这份‘遗嘱’,是要把‘红眼’的控制权,交给我们。”
空气凝滞。
窗外雷声炸响,照亮每个人脸上的决然。
小林深吸一口气:“可我们怎么证明自己是‘合法继承者’?总不能靠指纹或密码吧?”
陆昭走向终端,输入一串早已遗忘又刻入骨髓的数字——那是父亲警号的后六位,加上母亲忌日。
屏幕闪动片刻,弹出新提示:
【验证通过。欢迎回来,守夜人。】
所有人屏住呼吸。
陆昭轻声说:“因为真正能启动‘遗嘱’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信念。”
——对正义未曾低头的信念。
对真相永不妥协的信念。
对牺牲者,最沉默也最沉重的承诺。
他按下确认键。
全球范围内,三十七个隐藏数据中心同时激活。
“红眼”的逆向程序开始加载。
而在城市最高处的摩天楼顶层,韩明远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远处警笛划破长空,嘴角扬起一丝诡异微笑。
耳麦中传来机械般的声音:
“black已离线。系统进入接管状态。”
“来源Ip:未知。权限等级:Alpha-1。”
“指令下达者身份识别完成——”
“陆·昭。”
韩明远的笑容僵住。
玻璃映出他扭曲的脸,以及身后黑暗中缓缓浮现的一双眼睛。
当城市陷入黑暗,唯有守夜人睁着眼。
陆昭操控“红眼”逆程序,反向追踪过去十年被掩盖的命案数据流。
一条尘封记录浮现:“11·23案”当晚,医院监控曾拍下一名穿白大褂的男人,手持注射器走向太平间——正是年轻的韩明远。
而更令人窒息的是,系统标注:该视频原始文件已被‘上级指令’永久删除。
删除者署名:国安局特别行动组 · 编号079。
谁在包庇真凶?
这一次,陆昭要挑战的,不只是伪君子。
是整个系统的沉默。
夜色如墨,浓稠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声响。
废弃气象站孤悬于城郊荒岭,锈蚀的铁网在风中发出细微呻吟,像是某种古老机关被悄然唤醒的前兆。
陆昭伏低身形,夜视仪中的世界泛着幽绿光泽。
每一步都踩在枯草与碎石的交界处,刻意避开可能触发感应装置的地雷区——这是小林根据卫星图标注的“非官方布防盲点”。
他知道,这里早已不是普通的监控死角,而是“红眼”神经系统末端的一枚休眠触须,只待意识回归,便会骤然苏醒。
他摸了摸腰间的录音设备,金属外壳冰凉。
那句临行前对沈清说的话,并非遗言,而是一道保险。
一旦他失联,“Echo”的审讯录像将引爆全网——那段视频里藏着韩明远与“black”之间加密通讯的原始音频波形,虽未破译,但足以让公众质疑司法系统的透明度。
舆论是她的武器,逻辑是他的刀锋,他们早已约定:若一人倒下,另一人便点燃火种。
气象站地下入口的门禁系统确实瘫痪多年,可真正令陆昭心头一紧的,是走廊尽头那块仍在运行的电子屏。
黑白画面缓缓滚动:会议室灯光惨白,年轻的陆振华站在投影前,手指划过案件时间轴,神情坚毅。
而主席位上的男人,面容冷峻,眉骨高耸,眼神深不见底——正是“black”。
他没有打断,也没有鼓掌,只是轻轻点头,像一位导师在审视得意门生的结业答辩。
陆昭呼吸微滞。
父亲从未提过这个人。
档案中也无此人参与“11·23案”专案组的记录。
可那种气场……那种掌控全局的沉静,绝非普通顾问所能拥有。
他是谁?
为何以如此隐蔽的方式介入调查?
又为何十年后才真正现身?
“你父亲没能阻止我。”身后传来低沉嗓音,摩擦地面的轻响戛然而止。
陆昭缓缓转身。
黑衣男子伫立阴影边缘,风衣下摆沾着湿泥,手中一枚U盘静静躺着,表面刻着极小的符号——闭合的眼瞳,中央一道裂痕。
“你现在看到的一切,是他当年选择忽视的真相。”那人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红眼’不是杀人机器,它是秩序本身。混乱必须被清除,包括你父亲那样的‘正义偏执者’。”
陆昭没有拔出防身匕首,也没有启动信号追踪器。
他只是向前一步,踏入灯光可及的范围,目光直视对方:“我不是来阻止你的。”
顿了顿,他说出那句话时,语气平静得如同宣读判决:
“我是来听你说完遗嘱的。”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栋建筑内部灯光骤然亮起——不是应急照明,而是主电源全面激活。
天花板上尘封多年的日光灯管逐一闪烁、稳定,光线由弱转强,照亮四壁斑驳的控制面板和层层叠叠的线路管道。
远处传来机械运转的嗡鸣,仿佛沉睡已久的巨兽睁开了第一只眼睛。
更诡异的是,空气中浮现出极其轻微的电流声,像是某种语音识别系统正在校准频率。
陆昭知道,这不是欢迎,也不是陷阱。
这是回应。
一种只有“守夜人”才能触发的响应机制。
他低头看了眼腕表:凌晨2:17。
距离他设定的“失联时限”,还有九小时四十三分钟。
而在地下更深处,某扇从未登记在任何建筑图纸上的合金门,正缓缓开启,透出蓝光。
那光芒映照出一个环形空间的轮廓,四周墙壁布满嵌入式屏幕,此刻尚黑着,却已蓄势待发,宛如无数双等待睁开的眼睛。
城市脉搏的每一次跳动,都将在此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