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坊”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让沈清辞的“商业帝国”蓝图更加清晰。但她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巨大的机遇。
“锦瑟阁”的VIp客户们,那些高门贵女、富商妻妾,在享受完美容、spa、喝茶聊天之后,最常抱怨的是什么?不是夫君不体贴,不是婆婆难伺候,而是——“私房钱无处安放,想自己做点小生意又没本钱,娘家给的嫁妆被夫家看得死死的,一点自主权都没有!”
听着贵妇小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吐槽,沈清辞的眼睛越来越亮。这哪里是抱怨?这分明是市场需求啊!庞大的、未被开发的女性金融市场!
“姐妹们的不便,就是我的商机!”沈清辞内心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锦瑟阁’现有的模式还是太‘软’了,得给它注入点‘硬’通货——金融属性!”
这并非一时灵光,而是她早就在规划的“锦瑟阁”2.0升级版。** 她一直觉得,仅仅做一个高端女子会所,虽然能收集情报、建立人脉,但商业模式的护城河不够深。如果能切入金融,绑定这些女性的核心资产,那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说干就干!沈清辞立刻召集心腹,对“锦瑟阁”进行战略升级。
首先,她推出了“女子专属存贷业务”。
存款方面,她设计了两种产品:
1. “锦囊”活期账户:随时存取,利息比官方银号略高,主打灵活安全。“您的胭脂水粉钱,放在这里,还能钱生钱!”
2. “玉匣”定期账户:存入一定期限,利息更高,适合管理大额嫁妆或长期不用的私房。“给未来的自己,存一份底气!”
贷款方面,则主要是**“绣梦”小额借贷**:
目标客户:拥有一定手艺(如绣工、织补、厨艺)却缺乏启动资金的平民女子,或是想悄悄投资点小生意的贵妇。
特点:无需男子担保(这是破天荒的!),手续相对简单,审核速度快,利息远低于民间高利贷。
风控:依托“锦绣坊”和“玉颜坊”的渠道,可以评估借款人的手艺和市场前景,甚至可以提供销售渠道,形成闭环。
消息一出,整个京城的女性圈子都炸了!
尤其是那些手握嫁妆却无法自由支配的贵女,以及那些空有好手艺却因几两银子本钱而犯愁的绣娘、厨娘,简直把“锦瑟阁”当成了救世主!
“沈东家真是我们女子的知己!”
“以后再也不用看夫君和婆家的脸色动用嫁妆了!”
“我这点绣活,终于可以自己开个小铺子了!”
“锦瑟阁”门前一时间车水马龙,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女子络绎不绝。大量的金银、铜钱、甚至是珠宝首饰,如同百川归海般流入“锦瑟阁”的金库。沈清辞专门请了可靠的老账房和“暗影”护卫共同看守、管理,账目清晰,安保严密。
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速膨胀!
“这吸金能力……堪比古代版支付宝啊!”沈清辞看着每日激增的存款数字,内心咋舌。她迅速将这些资金盘活,一部分用于支持“锦绣坊”和“玉颜坊”的扩张,一部分用于发放小额贷款,还有一部分则作为风险准备金和……嗯,未来可能需要的“特别活动经费”(比如支援前线?)。
这种野蛮生长,自然引起了传统银号和钱庄的警惕和不满。几个大银号的东家凑在一起,酸溜溜地议论:
“成何体统!女子抛头露面也就罢了,竟然还搞起了银钱生意!”
“就是!还不要男子担保?这风险得多大?迟早赔个底朝天!”
“她哪来那么多本金?该不会是……萧绝那边……”
他们虽然眼红,但一来忌惮沈清辞背后的萧绝(虽然人不在京城,但余威犹在),二来“锦瑟阁”的业务精准定位于女性,暂时没有直接冲击他们的核心客户,所以大多处于观望和暗中诋毁的阶段。
然而,太子李琮却坐不住了。
“岂有此理!她竟然敢开银号?吸纳民间资金?她想干什么?囤积粮草,资助萧绝造反吗?!”太子在东宫暴怒。沈清辞的商业版图扩张速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一个有钱、有人脉、还有舆论支持(虽然是他反向助攻的)的女人,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殿下,”幕僚献计,“她这女子银号,看似红火,实则漏洞百出!其一,未经朝廷许可,私自吸纳存款,可治她一个‘非法集资’之罪!其二,贷款无需男子担保,违背纲常礼法,有伤风化!其三,资金流向不明,完全可以构陷她通敌叛国!”
太子眼中闪过狠毒的光:“好!就按你说的办!立刻让御史台准备弹劾!再让京兆尹找个由头,查封她的‘锦瑟阁’!孤要让她知道,跟孤作对,是什么下场!”
一场来自官方层面的打压,即将降临。
沈清辞对此并非毫无察觉。她早就防着太子这一手。一方面,她让“暗影”严密监视太子一党的动向;另一方面,她也在积极寻找官面上的“保护伞”,比如通过“慈幼助学”活动结交的一些中立或倾向于萧绝的官员家眷,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
忙碌之余,她习惯性地摩挲着胸前的睚眦玉佩。北境的战事依旧没有突破性进展,僵持意味着消耗,也意味着危险。玉佩冰凉,但她仿佛能感受到千里之外那份杀伐决断的气息。
“你可要撑住啊,”她对着北方,无声地说,“我这边‘银行’都快开起来了,你要是敢掉链子,我就……我就把你的分红全扣了!” 这毫无威慑力的“威胁”,带着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深深牵挂。
她的商业帝国,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崛起,而风暴,也即将以更猛烈的方式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