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愁峡的硝烟与血腥尚未在寒风中完全散去,周远亭与巴特尔并肩立于峡谷之中,脚下是噶丹兀自圆睁双目的头颅和一片狼藉的战场。方才那电光石火间的生死搏杀,让这两位帝国在西疆的文武支柱,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片土地潜藏的凶险与固有的野蛮。然而,危机之中亦蕴藏着转机。周远亭俯身,拾起一枚沾染了血迹的拉达克风格箭簇,目光深邃地对巴特尔道:“将军,此战虽险,却也给了我们一个立威阿里、厘清敌我的绝佳机会。噶丹此番伏击,绝非孤立行事,其背后必有拉达克乃至更遥远势力的怂恿与支持。这颗头颅,这些俘虏,便是撕开他们伪装利刃。”巴特尔重重点头,他刚毅的脸上溅满血点,眼神却燃烧着胜利后的灼热与冷静:“大人放心,末将晓得该如何做。定让这阿里三部,都看清楚与我大宋为敌的下场!”他立刻唤来麾下最得力的两名百夫长,令他们各带一队精骑,携噶丹首级及数名最重要的俘虏,分赴古格故地、芒域乃至更边远的部落聚集区,公开示众,宣示帝国威严,并明确警告任何与拉达克勾结、对抗帝国的行为,都将招致毁灭性打击。同时,周远亭也修书数封,由巴特尔派出的信使一并带去,信中除阐明鹰愁峡事件原委、强调帝国自卫立场外,更再次重申了帝国“怀柔远人、通商惠工、保护佛法”的既定政策,试图以刚柔并济的方式,最大限度消化此次军事胜利的政治成果。
处理完战场紧急事务,两支队伍合兵一处,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愈加坚定的意志,继续东返。抵达西陲堡时,留守的副将及士兵们见到主帅与宣抚使安然归来,并带回了大胜的消息,顿时欢声雷动,数月来被孤立、被骚扰的压抑气氛为之一扫。巴特尔趁热打铁,以缴获的部分武器物资犒赏将士,并加强了堡垒的防御工事,派出更多游骑,扩大警戒范围,姿态由之前的固守防御,转为更积极的武装存在与威慑。周远亭则在堡内稍作休整,便利用这段时间,详细听取了巴特尔关于西陲堡数月来处境、周边部落动态以及拉达克渗透情况的补充汇报,将这些鲜活而具体的信息,与自己此行在布让、圣湖地区的观察体会融汇贯通,在心中不断修正、完善着关于阿里乃至整个帝国西陲战略的认知图景。
带着更加丰硕的成果与更为深沉的责任感,周远亭一行终于平安返回拉萨。当风尘仆仆的宣抚使团出现在布达拉宫脚下时,整个拉萨城都为之震动。陆海亲自在宣慰使司衙门迎候,他紧紧握住周远亭和(稍后赶回述职的)巴特尔的手,目光中满是激赏与欣慰。衙门大堂内,巨大的西疆舆图再次铺开,周远亭与巴特尔分别从文武两个角度,详细禀报了此次阿里之行的全部历程——从布让土王受封的喜悦,到圣湖边上宗教与医疗带来的微妙转机,再到鹰愁峡那生死一线的血战,以及战后立威的举措与西陲堡现状的评估。陆海凝神静听,手指不时在舆图上划过,尤其是在标示着拉达克与阿里交界的地带久久停留。
“好!好!好!”听完汇报,陆海连道三声好,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心潮澎湃。“远亭深入虎穴,纵横捭阖,一举拿下布让,此乃文教之功!巴特尔临危不乱,千里驰援,阵斩元凶,扬我军威,此乃武略之胜!尔二人一文一武,珠联璧合,终为我大宋在这西陲绝域,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他回转身体,目光炯炯,“然则,此番鹰愁峡之战,亦彻底表明,拉达克及其背后势力,绝不会坐视我朝经营阿里。西疆之患,已从潜在之忧,变为眼前之实。朝廷那边,我自会详细奏报,为二位及所有有功将士请功,并陈明西疆局势之紧迫,请求增拨钱粮、军械,乃至准许适度增兵。”
基于周远亭与巴特尔带回的最新情报与亲身体验,陆海与麾下智囊团经过连日筹划,一套更为系统、也更具野心的西疆经略方案逐渐成型。首先,他强化了与布让的同盟关系,除了先前承诺的贸易优惠和军事装备援助外,更派遣了常驻使节与工匠,帮助布让土王训练卫队、改进防御设施,并协助规划通往拉萨和西陲堡的驿道,力图将布让打造为帝国深入阿里的可靠前进基地与战略支点。其次,他采纳周远亭的建议,开始尝试性地在阿里地区推行“羁縻”政策,利用鹰愁峡之战后的威慑效应,对主动示好或态度中立的部落头人,授予类似布让安抚使的虚衔或较低级别的官职,赐予印信、官服,将其初步纳入帝国的朝贡体系,通过这种政治上的笼络,逐步分化、瓦解拉达克的影响力网络,并收集更细致的情报。
在经济与文化渗透方面,陆海加大了官方主导的商队规模和频率,不仅提供茶叶、布匹、瓷器,更有组织地输入吐蕃地区急需的医药、谷物种子乃至先进农具,同时大量收购当地的羊毛、皮革、药材、食盐,试图以更紧密的经济纽带,将阿里地区与帝国核心区绑定。他格外重视宗教与文化的影响力,除了继续支持萨迦派等友教在阿里传法布道外,还出资赞助一批精通藏语、佛学的学者,系统搜集、整理阿里地区的历史文献、宗教典籍、民间传说,他特别叮嘱周远亭,要留心探寻那已消亡的古格王朝留下的所有痕迹——其辉煌的佛教文明、独特的艺术形式、骤然衰亡的秘密,乃至它与周边拉达克、印度等地的历史渊源。陆海深信,唯有深刻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脉搏与文化基因,帝国的治理才能真正触及灵魂,才能在这片信仰至高无上的土地上扎根。他甚至萌生了一个长远的念头:或许将来,可以在拉萨或日喀则建立一座专门收藏、研究吐蕃乃至整个西疆历史文化的书院,这不仅有助于治理,亦是大宋文治教化、光耀千古的盛事。
西陲堡的角色也随之升级。在获得朝廷初步允准后,陆海下令增派了五百名士兵及一批筑城工匠,携带更多重型守城器械和持久储备,前往西陲堡进行扩建和加固。新的西陲堡不仅要成为军事要塞,还要逐步具备小型市场、驿站、医馆的功能,吸引周边部落前来交易、就医,使之慢慢演变为一个帝国力量在西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微型中心。巴特尔的职权也相应扩大,被正式任命为“西陲镇守使”,不仅负责军事防御,更被赋予协调与周边部落关系、监控拉达克动向、保护商路等综合职责。
时光如水,在拉萨宣慰使司衙门的日夜操劳与西陲堡的风霜雪雨中静静流淌。转眼又是一年过去。在陆海坚定不移的推进下,帝国的西疆经略开始显现成效。布让地区在帝国支持下愈发稳定繁荣,成为阿里东部的标杆。西陲堡经过扩建,巍然屹立,周边敢于挑衅的部落几乎绝迹,反而开始有零散的牧民前来交换物资或求助。通往阿里的商路虽然依旧艰险,但往来商队明显增多,帝国商品与影响力的涓涓细流,正持续不断地渗入这片古老而封闭的高原。周远亭整理撰写的《西疆风土记》、《阿里考略》等着作初具雏形,其中对古格王朝遗址的详细描述、对象雄文明遗存的推测、对阿里各部族源流与社会结构的分析,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为帝国认知和治理这片土地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基础。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依旧汹涌。拉达克王国对帝国在阿里的步步为营深感不安与愤怒,其边境地区的军事调动日益频繁,小规模的摩擦与试探在双方控制区的模糊地带时有发生。来自莫卧儿帝国的精美武器、经由拉达克商人流入阿里的煽动性谣言,都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正在喀喇昆仑山的那一边积蓄力量。陆海深知,与拉达克的正面冲突几乎不可避免,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那场决定西疆最终归属的较量,积蓄力量,夯实基础。
这一日,拉萨初雪方霁,天地澄澈。陆海与周远亭再次站衙门的露台上,远眺西方。雪山连绵,如同巨大的屏障,也如同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户。“远亭,”陆海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力量,“我们已在这世界屋脊之上,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阿里的面貌,正在我们手中一点点变得清晰。然而,前路依旧漫长,强敌环伺。考察吐蕃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为了追溯过往,更是为了照亮未来。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的众生明白,大宋的到来,非为掠取,而是为了带来秩序、繁荣与文明的交融,是为了让这雪域高原,真正成为帝国永固的西疆,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周远亭望着远方,目光似乎已经穿越了千山万水,看到了那片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与冒险的土地,沉声应道:“大人所言极是。功业维艰,然臣等必竭尽全力,不负朝廷重托,不负大人信望。”雪后的阳光洒在二人身上,勾勒出坚定的轮廓,他们的目光,依旧牢牢锁定在那片广袤、神秘而又决定着帝国西陲命运的——阿里高原。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帝国西疆的宏大叙事,正由他们一笔一划,在这世界之巅,徐徐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