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队的巴扎沿着国道一字铺开,依旧是卢林提前帮着占了块地方,叶娟俩人便去逛,李世英和章进兴把货物摆放好,就跟卢林站在那里闲聊。
“他娘的,老人家这一走,阿訇们又跳出来了,说今年是大变大灾之年,哄的哈萨克社员都以为今年冬天会特别冷,大队干部们也不管。”
卢林很不爽地讲着六大队的闲事,李世英轻叹一口气,没有接话,他知道以后让边疆老百姓们抱怨的事情还多着呢。
其实今年已经算是个暖冬了,因为到了十月中旬,天山都没怎么下过雪,秋天也难得长了一些。
马车前停下了两个人,问:“棉手套多少钱一双?”李世英便迎了上去。
他和孙祥会去市里的时候,原本商量着着重卖两三样的商品,但是在市里跑了一圈,发现但凡不用凭票的商品,都有一堆人抢着大批购买,于是干脆调整策略,每一样东西能抢到多少算多少。
所以这一次除了像章、画像外,棉手套、棉鞋、毛线围巾、帽子等纺织品,俩人都进货了不少种类。
不少路过的人们都凑过来跟李世英打着招呼,毕竟这位是周边唯一一个小砖厂的管事,今年由于情况特殊,砖厂后半年开工不足,但那是因为许多老百姓没有心思买砖回家砌墙砌圈,估计再缓个半年情况就好转了。
李世英这两年在公社各个大队到处跑,他认识的人多,认识他的人也多,于是一会儿功夫李世英散出去一包烟,口袋里也多了一二十根香烟。
很快地,就变成了李世英负责跟人聊天,章进兴负责卖货,卢林帮着从马车上拿东西。
卢林知道这是孙祥会跟李世英的小买卖,他对六大队有人故意连续举报孙祥会、逼得孙祥会不得不搬家很是不满,干脆就在马车旁给李世英站台,有他这个六大队本地人在,就是有人想要故意举报也得掂量掂量。
边疆的巴扎没有内地的集市那么热闹,也就两个多小时,人群就渐渐少了,差不多也可以收摊了。
江少安抱着儿子,在一旁热情地邀请:“中午去家里吃饭,吃完饭再说回去啊!”
他比李世英大一岁,但是已经有一女一儿两个孩子了,还是六大队的民兵,需要经常上山驱赶野猪,所以不像卢林那么有空,能经常往一大队跑着玩。
李世英本想拒绝,一旁的卢林也说:“走嘛,去家里坐坐。”李世英看看叶娟和杨玉琼,便点了点头。
他接过了江少安的儿子,摸了摸小孩胖乎乎的脸,叶娟也凑过来,把小孩子歪了的虎头帽戴正,小孩子便直勾勾地盯着第一次见到的叶娟。
“你也来抱一抱?”李世英把小孩子递了过去,叶娟小心接在了怀里,这小孩子也不怕生人,扭头看了看李世英,又看了看叶娟,便一把搂住了叶娟的脖子。
“小孩子有意思吧?”江少安笑呵呵地说:“你们也抓紧生一个!”
章进兴收拾着马车,笑嘻嘻地说道:“我们两口子很努力的。”刚说完就被杨玉琼后背上给了一巴掌。
在江少安家里蹭了一顿午饭,跟热情的江家人告别,四个人便赶着马车回到了一大队。
一大队酿的杏子果酒都被县里烟酒糖果公司收走了,砖厂最近也没有业务,所以李世英便打算继续赶巴扎,把这一次进的货都卖掉。
叶娟和杨玉琼在六大队的供销社买了不少布,两个女人凑到一起叽叽喳喳地聊着天,围在缝纫机前商量着做些什么,李世英便跟章进兴俩人去整理货架。
“我让穆先白收了不少牛骨头,都已经处理好了,堆在他家里,抽空咱们再做几副麻将啊!”章进兴将卖剩下的一包棉手套放好,说道。
“行啊,看天气吧,不着急的话咱们等天气冷了再干活儿。”
“本来想着带老婆回家,跟玉琼商量了一下,还是等明年再回去,我准备多待一段时间,学一下麻将手艺。”
李世英觉得章进兴的想法很好,边疆有着充足的牛资源,但类似的牛骨麻将一直没有形成产业,除了边疆没有这样的娱乐传统外,缺乏竹子、运输成本过高也是诸多因素。
但李世英三个人研究麻将,一直用天山最常见的各种木料进行试验,他觉得搞出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产业还是可行的。
忙完之后,李世英拿着个笔记本去了大哥家里。
李世德家的院子更大一些,但是就连一大队嘴巴最碎的高志宁也没有在背后蛐蛐,也没人觉得李世德占了大队的便宜。
因为李世英靠着头两年的木工手艺打出了一定名气,李世德接手后迅速靠着他扎实的技术延续并扩大了名气,这一年到头李世德就没有闲着,总是有各种家具要做。
“六大队有一户要做一套高低柜,尺寸大小都说好了;二大队也有一户要一套大衣柜,都是老规矩。”
李世英将笔记本撕下一页,递给了李世德,看了一眼,便坐下来帮忙。
眼下李世德的这个木工棚已经扩建了一番,除了郭保生之外,他又找了一个固定的木工学徒和一个帮工,闲不住的老爹也坐在那边帮着刨木板。
老爹自来了边疆之后,心情愉悦,又在一大队结识了些老朋友,平日里除了割猪草、喂猪赚点儿工分外,就喜欢到处溜达。
眼下天冷了,他也懒得出门转着玩,就在家里待着,没事就来帮忙干活儿,俩儿子怎么说都拦不住。
李世德接过纸看了一遍,将那张纸贴在了墙上,他不怕累,就怕没有活儿干,李世英便跟大哥商量:“我去市里、县里都看过了,台锯加个小柴油发电机,照这么下去,明后年就能买回来。”
“中,我把钱都存好,你嫂子准备明年再多养两头猪,把钱存够了就去买。”李世德笑呵呵的,他一直都是个很乐观的人。
郭保生凑了过来:“家里来信,给我说了个对象,我准备今年再回老家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