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生提前回来后,遇到的第一件喜事,就是穆先白结婚了。
一大队的汉人与哈萨克社员之间相处的一直很融洽,一个是种地的,一个是放牧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人们也都尽可能地表达出了最大的善意。
整体而言,两个民族的同胞相处的时候颇有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毕竟大多数哈萨克社员都是牧民,常年在天山放牧,平日的生活没有太多交集,也就没有太多的矛盾。
倒是穆先白他们这一批同龄人开始逐渐习惯了一大队的集体劳动,向着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生活方式转变,只是这种转变还不是那么明显。
原本应该是夏天比较适合结婚的,但是由于这两年宁远县各个公社的开荒任务重,所以许多婚事都集中到了入秋之后。
李世英并没有全程参与穆先白的婚礼,虽然他跟穆先白的关系很要好,但一大队或者说边疆民族队的习俗就是这样:彼此互相尊重,但又不过分参与其中。
就好比大家过本民族的节日,你庆祝你的,我庆祝我的,对于不同的风俗习惯,大多数人也都表现出了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穆先白婚礼的当天,李世英和一大队其他的汉人社员们一样,只是提前去道了喜,他额外送了礼物,给穆先白的是一双棉手套,给他妻子的则是一条方形小围巾。
然后李世英就坐在木工棚里干起了活儿,老谢的妻子宋莲秀怀孕了,李世英也不知道这一次老谢家的老大是个男孩还是女孩,便决定雕刻一个小胖剑作为礼物。
毕竟婴儿需要锻炼一下抓力,所以他挑选了一块放置了快一年的雪杉木,让木材的气味散了个七七八八,然后便慢慢雕刻了起来。
卢林在家里住了两天就回去了,郭保生则带着王威,俩人推了辆架子车,不停地从村子南面往家里拉木柴,然后表兄弟俩就呼呼哈哈地在院子里劈着木柴,热闹的很。
他和大哥院子的木工棚里,也不是每天都会凑一堆人在那里玩牌,这两天院子里就很安静。
雕刻了一会儿,觉得累了,李世英便放下工具,回了屋,洗了手,往椅子上一躺,盖一条薄毛毯,这毯子就是他73年带来一直当作褥子的那一条,然后捧着《水浒传》看了起来。
入冬后心情也静了下来,李世英便觉得,他需要再去买一本《新华字典》了。因为前些日子他打算仔细读一遍《西游记》,却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儿挺多,只觉得还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通俗易懂些。
铁皮炉子上烤着两根小红薯,李世英觉得这日子过得可太悠闲太舒服了。今年上半年倒是很忙,他觉得就该趁着冬天养足了精神。
看了一会儿书就开始犯困,李世英迷迷糊糊的时候,就听见院子有人喊他。出门一看,郭保生和王威俩人推了一辆装满了劈好木柴的架子车,王威已经开始往他的柴棚里卸了。
郭保生是个讲究人,他知道以李世英的脾气,要是跟他提送给自己的煤该多少钱,李世英也不会收,干脆就送来些木柴。
李世英也不跟他客气,三个人码完柴火,便进屋喝茶,郭保生便问:“那四个小偷,派出所是怎么处理的?”
李世英摇摇头,他也不清楚,张全义也没传个话,不过他猜测估计会判得很重,毕竟动了枪么。
毫无意外,得知李世英和杜连军捉了俩小偷,这件事李世英又不得不详细地跟郭保生说了一遍,让郭保生很是惋惜,只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件值得吹嘘一辈子的大事。
“明天我准备带着王威去赶巴扎,也看一看咱这边的集市是什么样子的。你有没有要买的东西,我给你捎带回来?”
李世英想了想,虽说入秋之后他就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但有一样还真得买些回来:“帮我带两公斤红糖吧,这两天我学着做红糖糍粑。”
红糖糍粑自然是四川人的一道甜食小吃,一大队的不少四川社员都会做,前些天杨文华给李世英送了些,他便决定也自己试着做一下。
其实李世英家里就有红糖的替代物,他今年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些甜菜,为了存放,他还额外多挖了一个地窖出来的。
把甜菜洗干净后切成片或者小块,先用热水泡个几分钟,然后倒进锅里加水煮,至少要煮半个小时,把煮烂的甜菜块捞出来挤压一番,把汁液都挤出来,甜菜渣子可以喂猪,锅里的甜菜汁就要小火慢熬。
这是个很费功夫的慢活儿,如果火加得大了、烧得急了,熬出来的糖汁很容易发苦;而若是不用热水先泡几分钟,熬出来的糖稀就甜得发腻,这也算是看个人口味增加的一道小工序。
先前李世英就陪着老爹熬了一大锅出来,就觉得实在太他娘的甜了,是那种极其浓厚的甜,味道相当浓郁。
所以他就把熬好的糖稀装在一个小坛子里,摆在了厨房。
杨文华给他送来的红糖糍粑就是用甜菜汁做成的糖汁,可把李世英给吃得腻到了。
李世英记得东北人就偏甜口,毕竟纬度高的地区,老百姓吃糖也是为了身体多补充储存热量,不过边疆这里又有些区别,大约是因为内地来的四川人多,甜、辣味道就倾斜了一些,也算是一种有趣的地域差别了。
“我多准备一些吃的,明天晚上来家里吃火锅啊!”郭保生发出了邀请。
去年冬天的时候,李世英就在家里做了火锅邀请小伙伴们一起吃,虽然底料不是那么充足,但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中啊,今年能吃的可就多了。”
窝冬嘛,人们便总少不了要专心搞一下吃的,毕竟也没有其他事情干。而且随着这两年来到一大队定居的人越发多了起来,许多内地地方特色的食材也充足了起来。
“我说实话,我是真想在咱们一大队吃一回驴肉火烧!”郭保生对于驴肉火烧当真是念念不忘,一大队也有驴,但养的不多,而且还是集体财产,他想搞驴肉当真有些困难。
张全义舍得给社员们杀羊宰牛分了吃,但是驴嘛,说啥都不能动。因为仅就宁远县范围而言,驴可比马容易外卖出去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