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4年的曹魏朝堂,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皇帝曹芳坐在龙椅上像尊镀金菩萨,看着底下那位眼神冰冷的摄政王司马师,手里的茶杯都快捏出水了。这时候的司马师早已不是当年跟着老爹司马懿打酱油的公子哥了,靠着高平陵之变司马家族把曹家权力薅了大半,如今朝堂上的官员见了他,比见皇帝还恭敬,简直是曹魏版朝堂cEo,皇帝反倒成了挂名董事长。
但总有人看不惯这种局面。中书令李丰就是其中最憋屈的一个,每天上朝都得对着司马师那张冷脸,心里的小火苗早就烧得旺。某天夜里,他偷偷摸摸溜到太常夏侯玄家,又约上国丈张缉——这位是曹芳老丈人,女儿刚被封贵人,正愁没机会帮女婿夺权。三个老头关起门来,点着油灯开始密谋,活像三个搞地下党接头的老伙计。
诸位,司马师这小子太嚣张,再让他这么折腾,咱曹家的江山迟早得改姓司马!李丰压低声音,唾沫星子差点溅到油灯上。夏侯玄捋着山羊胡叹气:可不是嘛,我家世代忠良,岂能看着曹魏基业毁于一旦?张缉更直接,一拍桌子:我看趁下个月册封贵人的典礼动手!那天文武百官都在,咱埋伏些人手,直接把司马师摁在当场!
三人越说越激动,连应急预案都想好了:要是小皇帝不敢配合,咱就把他架走,换个地方接着干!计划制定得那叫一个热血沸腾,仿佛下一秒就能把司马师打包送进天牢。可他们忘了最关键的一步——保密。几个人开会跟开茶话会似的,今天在夏侯玄家密谋,明天在张缉府里碰头发,连伺候的小厮都知道老爷们在商量大事,这保密工作做得,还不如小区大妈聊八卦严实。
果然没几天,司马师就收到了线报。这位朝堂cEo最擅长的就是监听八卦,底下早安插了一堆信息员。当他听说李丰等人要在册封大典上搞事情,嘴角冷笑差点冻住茶杯:就这几个老胳膊老腿,还想跟我玩暗杀?
司马师没等他们动手,先一步在朝堂设了局。某天早朝,他突然点名:李大人,听说你最近和夏侯玄、张缉走得挺近?有什么好事分享分享?李丰心里咯噔一下,强装镇定:没、没什么,就是讨论朝政...话没说完,司马师突然一挥手,左右侍卫立马把三人按住。
接下来的场面堪称曹魏版职场霸凌现场。司马师看着瑟瑟发抖的李丰,拿起案头的刀柄,没头没脑就往他头上砸:让你密谋!让你搞小动作!几轮下来,李丰当场就没了气,死得比职场背锅侠还冤。夏侯玄被拖入大牢时倒还有点风骨,狱卒给他上刑,他愣是颜色不变,跟没事人似的。可最让人唏嘘的是他老娘,老太太听说儿子要被处死,没哭没闹,只是叹口气:人谁不死?但恨死非其所啊!这话传到街头,连卖胡饼的小贩都摇头:夏侯家这是把忠字刻进骨头里了。
解决了谋反团伙,司马师转头就盯上了龙椅上的曹芳。这小皇帝虽说没直接参与密谋,但平时跟李丰他们眉来眼去,早就被司马师记在小本本上。要废帝总得找个理由,司马师翻来覆去想了半夜,终于琢磨出个荒淫无度的罪名——具体荒淫到啥程度没人说得清,反正只要扣上这顶帽子,废起来就名正言顺。
废帝那天,司马师带着一群披甲侍卫闯进皇宫,直接把郭太后请了出来。这位太后也是苦命人,丈夫曹丕早逝,儿子曹叡又走得急,如今看着司马师手里明晃晃的刀,只能硬着头皮配合。司马师拿出早就写好的废帝诏书,逼着郭太后盖章,老太太手抖得跟筛糠似的,最后还是把玉玺交了出去——毕竟保命要紧,皇家脸面在刀子面前不值钱。
曹芳接到废帝诏书时,正在后宫玩投壶。听说自己要被降成,他手里的箭矢掉在地上,愣了半天没说话。当年爷爷曹丕逼着汉献帝禅位时何等威风,哪想到风水轮流转,自己成了曹魏第一个被废的皇帝。搬家那天,曹芳穿着平民衣服走出皇宫,回头望了一眼太和殿的琉璃瓦,心里估计把司马师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
司马师倒是没闲着,转头就从宗室里挑了个14岁的少年曹髦当新皇帝。这孩子年纪小,看着乖巧听话,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傀儡代言人。朝堂上的大臣们看着新皇帝,再看看旁边一脸威严的司马师,心里都门儿清:曹魏的皇权算是彻底凉透了,以后这江山姓曹还是姓司马,全看司马家的心情。
这场被提前剧透的谋反大戏,最后以司马师的全面胜利告终。李丰等人的热血计划成了笑柄,夏侯玄的悲壮赴死成了史书上的一笔,曹芳的皇位说没就没,郭太后的玉玺递得比外卖还快。整个曹魏朝堂,从此成了司马师的一言堂,连空气里都飘着司马家说了算的味道。
司马光说:司马师废帝,非一日之寒也。魏自高平陵变后,权柄已移于司马,芳虽为帝,实同虚设。李丰之谋,志虽可嘉而谋不足称,保密不密,行事不谨,败亡固其宜也。夫废立之权,国之大事,师以权臣行之,视君如弈棋,其心可知。然曹魏之衰,亦由宗室衰弱,外臣专权,非独师之过也。
作者说:这场政变更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权力游戏里的荒诞真相。李丰等人的锄奸堪称古代版创业失败案例——有热血没策略,有目标没执行,连最基本的信息安全都搞不定,失败几乎是写好的剧本。而司马师的胜利,本质上是职场厚黑学的巅峰运用:他懂的不是忠诚,而是时机;拼的不是道义,而是实力。更有意思的是曹芳的,这提醒我们:当权力核心早已空心化,再华丽的皇冠也只是易碎的装饰品。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那些看似稳固的权威,往往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被更懂得游戏规则的人掀翻在地。
本章金句:权力的游戏里,最致命的不是敌人的刀,而是自己漏洞百出的野心和毫无准备的冲动。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魏帝曹芳,你会怎么选择?会同意李丰那样的铤而走险吗,还是选择像郭太后那样隐忍待机,又或者有其他保全自己的智慧?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