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有人忙着搞权谋,有人忙着攒人气,而咱们今天的主角王芬,偏偏剑走偏锋——打算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废帝创业。这事儿听起来挺唬人,实则荒诞得像场闹剧,不信?且听我慢慢道来。
故事还得从一场看似普通的聚会说起。已故太傅陈蕃的儿子陈逸,碰上了神神叨叨的术士襄楷,两人在冀州刺史王芬府上唠嗑。这襄楷别的本事不好说,看天象倒是一把好手,张口就来:最近这天象啊,对宦官们可不太友好,那些黄门、常侍怕是要遭灭族之灾咯!这话就像往油锅里撒了把盐,瞬间把王芬的野心给炸了出来。
要说这王芬,平日里也是个有想法的主儿,一听这话,眼睛立马亮得像装了探照灯。他一拍大腿,心想:这不是老天爷给我送机会来了吗?于是,他开启了疯狂拉人头模式,四处联络各路豪杰,那劲头,跟现代社交软件疯狂加好友没两样。很快,他就攒了个造反预备群,还煞有介事地上书朝廷,说黑山贼到处攻城略地,形势危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分明是想借着平叛的由头起兵啊!
正巧这时,汉灵帝打算北巡河间旧宅。王芬一听,差点没笑出声来,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天赐良机吗?他一拍脑袋,想出个自以为绝妙的计划:在皇帝北巡的路上,带兵半路截胡,把那些常侍、黄门一网打尽,顺便把皇帝也给废了,再立合肥侯当新君。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有了计划,自然得找几个靠谱的合伙人。王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操,毕竟曹老板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他满怀期待地把计划和盘托出,本以为曹操会两眼放光,高呼,没想到曹操当场就泼了盆冷水:您这想法,就像在纸糊的船上开派对,看着挺热闹,实则一戳就破。如今皇帝虽然算不上明君,但根基还在,咱们这些人,哪有那么容易撼动大局?一番话说得王芬直挠头,心里直嘀咕:这曹操,咋就这么不解风情呢?
曹操不配合,王芬倒也没气馁,转头又盯上了平原的华歆和陶丘洪。这陶丘洪一听有大事业,立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差当场收拾行李出发了。关键时刻,还是华歆头脑清醒,一把拉住他:兄弟,冲动是魔鬼啊!这事儿风险太大,搞不好就是满门抄斩,咱可不能拿脑袋开玩笑!陶丘洪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打消了念头。
要说这王芬也是执着,接连碰壁还不死心,铁了心要把废帝大业进行到底。然而,老天爷似乎并不打算让他得逞。就在计划实施的节骨眼上,北方的夜空突然出现诡异的赤气,从东到西横贯天际,那场面,跟科幻大片似的。太史上奏,说这是北方有阴谋的征兆,皇帝不宜北行。汉灵帝一听,吓得够呛,立马取消了北巡计划,还下令让王芬撤兵。
这一连串变故,把王芬搞得措手不及。他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更要命的是,朝廷很快就反应过来,派人来征召他进京。王芬这下彻底慌了神,知道自己的小算盘被识破了,思来想去,实在没辙,一咬牙,干脆自杀了事。这场轰轰烈烈的废帝创业计划,就这样以极其荒诞的方式收场了。
司马光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此事时,虽未着太多笔墨,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对王芬等人不自量力的批判。在他看来,王芬之流空有野心,却无谋略,妄图以一己之力撼动国本,实乃蚍蜉撼树。其失败,早在计划之初便已注定。
作者说
王芬的这场闹剧,放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它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贪婪与盲目。王芬看似勇气可嘉,实则愚蠢至极,既没有审时度势的眼光,也缺乏周密的计划,仅凭一时热血就妄图改天换地,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光有野心可不行,还得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和智慧,否则,就只能沦为历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