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杨大帅府发出一道命令,使得整个三封城都震动。
防御工事不再仅限于城外荒原的陷阱与壕沟。
一项更为宏大、也更为艰巨的工程被提上日程,并迅速以不容置疑的姿态推行。
那就是扩建城墙。
将三封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那三万亩经过邪祟生态改造的荒地粮仓,彻底纳入城内保护范围!
新的城墙规划。
将以现有城墙为基础,向外大幅度延伸,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巨大弧形,将整生态区牢牢包裹在内。
这道新的生命线,长度将达到惊人的数十里,高度需超过十丈,基座宽度亦需三丈以上,足以抵御最猛烈的冲击。
命令下达,整个三封城为之震动。
西北军展现了其铁血的一面。
军令如山,所有适龄劳动力,无论男女,除必要维持城市基本运转者外,一律纳入筑城役。
以户籍和坊里为单位进行编组,由西北军士官统一指挥调度。
拒绝服役者,视为自动放弃三封城居民身份,立即驱逐出城,不得携带任何粮食财物!
这道命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池塘,瞬间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最先跳出来反对的,是那些家底殷实、习惯了人上人生活的富商和部分旧势力代表。
“西北军此举是否太过严苛?”
一位经营着多家绸缎庄的富商在临时召集的各界会议上,脸色涨红地抗议。
“我等效忠城邦,自当出力,但让家中妇孺、账房管事都去搬石运土,成何体统。”
“这简直是斯文扫地啊…!”
“我们可以出钱,出粮,雇佣流民去做便是!”
“是啊!”另一位乡绅附和道。
“如此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恐失民心啊!况且,建筑材料从何而来?”
“如此巨量的砖石木料,岂是朝夕可得,万一城墙未成,异族已至,岂不白白耗费力气?”
城中黑帮虽然不敢明着反对,但也私下里对手下抱怨。
“他娘的,这是要把咱们最后一点家底都掏空啊,让兄弟们去搬石头?以后还怎么在道上混?”
面对这些质疑和潜在的抵触情绪,杨业甚至没有亲自出面。
周参军代表帅府,只冷冷地回了一句话。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三封城存亡,在此一举。”
“愿与城邦共存亡者,留下,出力。”
“贪图安逸,惜身惜力者,帅府不强留,城门开着,现在就可以走。”
“但出了这个门,便永远不再是三封城之人,生死自负,休想再回头分一粒粮食!”
与此同时,韩副将亲自带着一队杀气腾腾的亲卫,直接拜访了几个闹得最凶的富商和帮派头目。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冰冷的刀锋和更加冰冷的眼神。
态度强硬,手段铁腕。
在生存与毁灭的单选题面前。
所有的,斯文、体面,和规矩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抗议的声音迅速被压了下去。
富商们悻悻地闭上了嘴,开始不情不愿地组织家仆、伙计,甚至亲自上阵,以换取家族在城中的存续。
黑帮的混混们也被编入了建设队伍,在军士的皮鞭和呵斥下,开始了他们从未想过的苦力生涯。
没有选择,没有退路。
整个三封城,除了必要的警戒和维持基本生计的行业,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停滞了。
所有的力量,所有的人流、物流,都被强行拧成了一股绳,投向那宏大的筑城工程。
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出现在三封城外。
数十万军民,如同迁徙的工蚁,密密麻麻地铺满了规划中的新城墙沿线。
男人负责开山采石、挖掘地基、搬运巨木和烧制好的青砖。
女人和半大的孩子则组成传递的队伍,用篮子、推车,将一块块砖石、一筐筐泥土,运送到不断增高的墙基上。
号子声震天动地,压过了所有的抱怨与哀叹。
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尘土沾染了每一张面孔。
巨大的夯锤被数十人合力拉起,再重重砸下,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仿佛大地的心跳,宣示着生存的意志。
工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
依托镇邪馆工程队利用铁蚁祟规则改良过的松土和夯实技术,地基的挖掘和加固效率远超寻常。
吴风带领的工匠队伍,则负责最关键的砌墙和结构指导,确保城墙的坚固。
每天,人们都能肉眼看到那道灰色的“生命线”在向外延伸,在向上生长。
如同一条渐渐苏醒的巨龙,盘绕在绿色生态区外围。
而支撑这庞大工程的物资消耗,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
幸运的是,三封城作为曾经的边贸重镇,底蕴犹在。
多年的商业积累,使得城内储存了大量的建筑材料。
各大商会的仓库被征用,囤积的青砖、木材、石料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
城外的几处黏土矿和石场也开始了最大规模的开采。
消耗是巨大的,几乎每一天都在吞噬着三封城过往的商业积累。
但令人稍感安心的是,库存和产能,竟然刚刚好能够跟上这疯狂的建设速度,没有出现致命的短缺。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是这座城池过往繁荣所留下的最后遗产在发挥作用。
汇通天下的朱会长,看着自家仓库飞速清空的建材,肉痛得嘴角直抽搐,但他更明白,如果城破了,这些东西只会便宜蛮子。
他咬着牙,几乎将商会能动用的所有运输力量都投入了进去,甚至主动联系南方,试图采购更多的物资,虽然路途遥远,希望渺茫。
在这近乎疯狂的全民动员下,一道规模远超旧城、寄托着数十万人求生希望的巨大城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三封城外拔地而起。
它不仅仅是一道物理上的屏障。
更是一种意志的象征,象征着这座城池在绝境中爆发出的、与命运抗争的磅礴力量。
远方的尘烟越来越近,战争的脚步已清晰可闻。
而三封城回应它的,是数十万军民不分昼夜的奋战。
是那不断垒砌升高的石头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