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清溪村被毒辣的日头晒得发烫,田埂上的野草蔫头耷脑地贴在地面,可村东头的玉米地却像是被施了魔法,一人多高的玉米秆笔直挺立,翠绿的叶片在风中舒展,沉甸甸的玉米棒子裹着紧实的绿衣,顶端的红缨子随风摇曳,远远望去,整片玉米地就像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海。
“大家伙儿加把劲!这玉米长得比往年壮实好几倍,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生产队队长段铁柱站在田埂上,手里攥着一根玉米秆,声音洪亮地朝着地里干活的社员们喊着。他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粗糙的手拍了拍玉米棒子,能清晰地感受到里面饱满的颗粒,心里的喜悦止不住地往外冒。
段家父子几人也在地里忙活。大伯段建国弯着腰,熟练地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剥开外层的绿衣,露出金黄饱满的玉米粒,颗颗圆润饱满,泛着油亮的光泽。他忍不住把玉米棒子举起来给身边的社员看:“你们瞧瞧,这玉米粒长得多瓷实!往年一亩地能收三百斤就不错了,今年这长势,怕是要翻一倍!”
周围的社员们凑过来一看,纷纷发出惊叹声。“可不是嘛!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玉米!”“多亏了建国哥家的麦种方子,连带着这玉米都长得这么好!”“今年秋收后,咱们家家户户都能多分些粮,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段筱棠挎着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用灵泉水泡过的凉茶水,穿梭在田埂间,给干活的大人们递水。她看着地里喜人的玉米,小脸上满是自豪。这良种玉米是她用灵泉水浸泡过的,生长期又偷偷浇了好几次灵泉水,能有这样的长势,她功不可没。
“大伯,喝口水歇歇吧。”筱棠把一碗凉茶水递给段建国,仰着小脸问道,“这玉米大概能收多少呀?”
段建国接过茶水,一饮而尽,清凉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驱散了身上的燥热。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水,笑着说:“按现在的情况看,这一百斤良种玉米种出来的地,一亩地最少能收六百斤!咱们队里种了二十亩,总共能收一万二千斤,比往年多收了足足六千斤!”
筱棠眼睛一亮,一万二千斤玉米,分给社员们之后,家里肯定能分到不少,往后全家人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她正想着,就看到爷爷段守业和爸爸段建军朝着这边走来,两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爷爷,爸爸!你们怎么来了?”筱棠连忙迎上去。
段守业摸了摸筱棠的头,目光落在地里的玉米上,眼神里满是欣慰:“我和你爸爸来看看玉米的收成,没想到长得这么好。刚才去村支书家,支书还说要给咱们家报‘互助模范家庭’呢!”
“互助模范家庭?”筱棠好奇地问。
段建军笑着解释:“是啊,之前春耕的时候,你奶奶牵头组织了互助抗旱队,帮五保户浇水;你爷爷又用草药帮了不少村民;咱们家还把改良的麦种方法分享给了队里,让大家的庄稼都长得更好。村支书说,咱们家为村里做了不少贡献,符合‘互助模范家庭’的评选标准,等秋收结束,就给咱们家发奖状。”
筱棠听了,小脸上乐开了花。她想起之前帮张婶的小孙子退烧,帮村民治咳嗽,还有全家一起为生产队的庄稼忙活的场景,原来互帮互助不仅能让大家的日子变好,还能得到这样的荣誉。
到了中午,太阳越发毒辣,段铁柱喊大家停下休息,准备吃午饭。社员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坐在田埂上,拿出家里带来的干粮。筱棠从竹篮里拿出用空间面粉做的馒头和咸菜,分给家里人。
“筱棠,你这馒头闻着真香!”旁边的社员王大娘凑过来,看着筱棠手里的馒头,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往年这个时候,大家吃的都是掺了野菜的粗粮馍,像这样雪白的白面馒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几口。
筱棠把一个馒头递给王大娘,笑着说:“王大娘,你尝尝,这是我奶奶用新磨的面粉做的。等玉米收了,咱们队里分了粮,你家也能做白面馒头吃。”
王大娘接过馒头,咬了一口,松软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感动得眼眶都红了:“多亏了你们家,咱们才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往年秋收后,我家粮食只够吃到开春,今年有了这玉米,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下午,社员们干劲更足了,一个个埋头苦干,掰玉米、运玉米,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段筱棠也没闲着,她趁着大家不注意,悄悄绕到玉米地的角落,用手指沾了点灵泉水,洒在几株长势稍弱的玉米上。没过多久,那几株玉米就像是被注入了活力,叶片重新舒展起来,玉米棒子也变得更加饱满。
夕阳西下的时候,地里的玉米已经收得差不多了。装满玉米的麻袋堆在田埂上,像一座座小山。段铁柱拿着账本,开始统计收成,社员们围在一旁,脸上满是期待。
“今年咱们队里夏粮总产量是两万五千斤,其中良种玉米收了一万二千斤,比往年多收了六千斤!”段铁柱拿着账本,激动地宣布着,“按照人头和工分分配,每家每户都能多分五十斤粮食!”
话音刚落,社员们就欢呼起来,掌声和欢呼声在田埂上回荡。大家互相道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建国哥,这都多亏了你家的好法子!”“是啊,以后咱们就跟着段家学,把庄稼种得越来越好!”“今年冬天,咱们就能顿顿吃饱饭了!”
段建国笑着摆摆手:“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往后咱们互相帮助,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家的路上,段家众人扛着分到的玉米,脚步轻快。段筱棠走在最前面,小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谣,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看着天边的晚霞,心里暗暗想着,有空间的帮助,有家人的团结,还有村民们的互帮互助,往后的日子,一定会像这丰收的玉米一样,越来越饱满,越来越红火。
回到家,柳玉梅早就做好了晚饭,桌子上摆着香喷喷的玉米粥、白面馒头和炒野菜。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着晚饭,聊着白天丰收的场景,笑声不断。
“等过几天,村支书就把‘互助模范家庭’的奖状送来了,咱们得把奖状挂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柳玉梅高兴地说。
段守业点点头:“这奖状是咱们全家的荣誉,也是村里对咱们的认可。往后咱们还要继续帮衬邻里,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
筱棠喝着香甜的玉米粥,看着全家人幸福的笑脸,心里暖洋洋的。她知道,这只是家庭逆袭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美好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