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的诗词赏析公开课突然火了。
视频也被分享到了网上。
网友多爱吃瓜,当然是选择点击观看啊!
视频一开始,温婉的女子戴着扩音器,站在讲台上,底下座无虚席,都是认真的学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凯旋夜宴上最着名的几首诗。”
“首先是李白的这首《凯旋歌》,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就是第一句,‘洛阳尘欲蔽云日,长安王气不可追。’”
“翻译过来呢,就是洛阳的叛军卷起的战尘想要遮天蔽日,而长安的天子在逃亡途中已难以追寻,这也是这首诗诞生的背景。”
“尤其这个‘欲’字,它既写出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他们野心勃勃到想遮蔽天日,也就是改朝换代,又暗含了诗人的蔑视与否定,也只能是‘欲’,这只能是你们的痴心妄想。”
“然后是第二句,‘忽见紫薇渡凰羽,乾坤独断挽倾危’,这句话很有意思,紫薇代指天子,对不对?但‘渡’,意思是指是天子气主动的让渡呢?还是凤凰涅盘普渡呢?我们都可以去猜一猜。”
“再看‘雷公击鼓山河动,火鸦衔焰焚天清’,是李白一贯的风格,仙神意向的的绮丽浪漫,但也隐含着更多的意思,同学们可以想一想。”
“对,没错,表意是,雷公擂动战鼓,让山河为之震动,火鸦衔来烈焰,将污浊的天空焚烧得一派清明,也是对应前文的‘洛阳尘,蔽天日’。”
“但热武器是谁拿出来的?对,是昭文帝,因此也有描述说昭文帝以身为棋,改动天下形势,让天下看到光明与希望的意思。”
“好,我们来看下一句,‘三军夕出潼关去,龙旗夜卷睢阳城’,李白在这里用了夸张到极致的时间对比,渲染的是一种势不可挡,迅雷不及掩耳的神速与威势。”
“而‘英主手提龙泉剑,一呼万人齐拜旌’呢,我们看,龙泉剑这个典故出处,是先秦时期的名剑之一,‘龙渊剑’,啊,为了避讳李渊,后改称为龙泉剑,也指宝剑,在文中更是正义与皇权的象征。”
“君主将其提在手中,而非佩戴,展现的是亲临战阵,与将士同生共死的姿态,‘一呼’与‘齐拜’两个词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无需多言,绝对的威望与凝聚力就在这瞬间的呼应中爆发,非常精准的刻画出了君主的人心所向。”
“‘九阙同听凯归乐,天子再造日月明’,九阙一词双关,既指人间皇宫,也指天上仙宫,意味着凯旋的喜悦乐曲响彻人间与天界,也是很能体现李白的狂的地方,当然,这样的胜利面前,怎么夸张,也不过分。”
“但李白并不是一味沉醉于胜利的人,你们看,下一句他立刻就写‘瑶台纵有蟠桃宴,何如沙场共醉兵?’,什么意思呢?瑶台仙境的蟠桃盛宴纵然美妙,又哪里比得上与将士们在沙场之上一同痛饮,醉卧兵营?”
“不仅是对上文‘九阙’的天上幻想的呼应,也是李白对此的态度,他讴歌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真正的理想和浪漫,将人间的情义置于天界的享乐之上,是本诗的点睛之笔,也是盛唐精神的终极体现,这就是盛唐的魂魄。”
“人间烟火,胜过天上仙境,同生共死的袍泽之情,重于长生不老的虚妄。”
“最后一句呢,‘今日功成宴未央,千秋万代颂圣名!‘,也是非常狂放潇洒的,李白将目光放到了千秋万代上,说歌舞宴席可以不停歇的办下去,看看,豪迈而充满想象,李白这个时候可是五十多了,仍旧如此充满少年意气。”
“并且众所周知啊,李白就是在投奔昭文帝的路上,在平叛里出了一份力,然后终于得遇明主,一展抱负的,这里这句话呢,既有歌颂君主的意思,焉知没有他李白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兴奋与愉快?”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昭文帝的母亲,名叫李瑶,这里也能看出,诗仙的确是比较的……嗯,不拘小节,也幸好没有人计较这些,昭文帝也不推崇避讳这种事。”
“那就像文献里记载的那样,是吧?昭文帝吐槽说,父母祖先名字里带个人字,自己就不做人了?”
底下的学生一阵哄笑。
等他们笑够了,温婉的女子继续不急不缓讲述。
“如果说李白是狂放的泼墨,那王维就是严谨的工笔,他的诗,自带一种庙堂的庄严。”
“‘紫气吞残寇,龙纛卷塞云’,也很好理解了,紫气在古代通常是代指身份尊贵的天子,什么天子气,,一个‘吞’字,也是能看出昭文帝带兵是很凶猛的。”
“不过大家尤其要注意的是‘纛’字,啊,不要因为那个‘这个字毒的能具像化成绳子,系住我的小脖子’这个口诀,就老是忘记了,‘具’字底下,还有个‘小’字呢!”
学生们又是一阵笑。
主要这个字太难了嘛!
“‘剑光寒九野,天笔定三军’,非常大气,也通俗易懂,意思是天子的剑光使天下寒冷,天子的笔墨让三军安定,但其中描述的,国家的武力与文化的权威并重,也体现了当时士大夫们心中最理想的国家形态。”
“‘草木识新历,山河如旧垠’,就连花草树木,也会认识到来到了新的历法中,山河国土呢,仍旧像以前一样,没有被分割,广袤无垠,非常简要的阐述了昭文帝的威望和功绩。”
“大家可以看一下最后两句,‘不辞丹陛远,长护圣明君’。”
“这并非简单的谄媚,而是一种沉静而坚定的承诺,它道出了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集体心声,我愿意守护这样的秩序,守护这个能带来和平的君王。”
“这就是王维,庄重,大气,但不失温润,所以二人分别是‘仙’和‘佛’。”
老师看了看时间,暂停了讲课。
“好,课间休息时间,大家自由活动一下,剩下的,我们下节课一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