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龚府书房的案几上。龚倩身着素色长裙,正仔细审视着才俊培训计划的细节,准备出门去安排相关事宜。她神情专注,时而微微皱眉,时而又轻轻点头,阳光勾勒出她坚毅的侧脸。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龚倩心中一紧,直觉告诉她,定是出了什么变故。只见一名小厮神色慌张地冲进书房,“扑通”一声跪地,气喘吁吁地说道:“姑娘,大事不好了!张御史在朝堂上隐晦地暗示龚家意图通过科举结党营私。”
这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瞬间在龚倩耳边炸响。她手中的毛笔“啪嗒”一声掉落,双眼闪过一丝惊怒,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龚倩深知,张御史这一招极为阴险,科举之事本就敏感,他在朝堂上如此暗示,无疑是想在皇帝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进而破坏自己为朝廷选拔人才的计划。
龚倩心急如焚,深知此事刻不容缓,必须立刻进宫面圣,向皇帝解释清楚,否则一旦皇帝心生疑虑,后果不堪设想。她来不及多想,匆匆整理了一下衣衫,便快步走出书房。
龚府的庭院中,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紧张的气氛。龚倩脚步匆匆,路过花园时,熟悉的花香扑鼻而来,可她此刻却无心欣赏。小厮紧跟在她身后,一路小跑,为她准备好马车。
马车在京城的街道上疾驰,车轮滚滚,扬起一阵尘土。龚倩坐在车内,心中飞速盘算着应对之策。她深知皇帝生性多疑,要想打消他的疑虑并非易事,必须言辞恳切,且有理有据。
不多时,马车便来到了皇宫门前。皇宫巍峨耸立,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威严庄重。门口的侍卫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神色肃穆。龚倩下了马车,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宫门走去。
进入皇宫,沿着长长的宫道前行,龚倩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宫道两旁的宫墙高大厚实,仿佛将外界的喧嚣都隔绝开来。偶尔有宫女太监匆匆走过,见到龚倩,都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终于,龚倩来到了御书房外。她定了定神,轻声向门口的太监通报求见。太监进去通报后不久,便传来皇帝低沉的声音:“宣。”
龚倩踏入御书房,只见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正翻阅着奏章。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龚倩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陛下,民女龚倩求见,实有要事相奏。”
皇帝抬起头,目光落在龚倩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龚姑娘,何事如此匆忙?”
龚倩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今日听闻张御史在朝堂上暗示龚家通过科举结党营私,此乃无稽之谈。民女一心只为朝廷选拔真正的人才,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局势。如今大楚王朝内忧外患,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急需有识之士为陛下分忧解难。民女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
龚倩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皇帝静静地听着,神色渐渐缓和,但仍未完全表态。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龚姑娘,朕明白你的一番苦心,但科举乃国家大事,关乎社稷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此事朕会再做考量。”
龚倩心中一喜,知道皇帝虽未完全相信自己,但至少没有当场发怒,这便是还有转机。她再次行礼,说道:“陛下圣明,民女愿以性命担保,定会为朝廷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从皇宫出来,龚倩并未松一口气。她深知,仅凭自己向皇帝的一番解释,还不足以彻底打消各方的疑虑。张御史必定不会善罢甘休,还会使出更多手段来破坏计划。要想确保科举计划顺利进行,还需要军方势力的支持。
于是,龚倩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李将军府。李将军府大门紧闭,门口的石狮子威风凛凛。龚倩上前说明来意,门房立刻进去通报。
不多时,李将军大步流星地从府内走出。他身材魁梧,身着戎装,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气。“龚姑娘,何事找我?”李将军开门见山地问道。
龚倩将张御史在朝堂上的暗示以及自己进宫面圣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李将军,如今科举计划面临重重阻碍,张御史等人必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民女希望将军能在此时给予支持,为科举计划保驾护航。”
李将军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龚姑娘,科举之事关乎重大,我自当全力支持。只是如今边境局势也不容乐观,我需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不过,我会安排一些精锐之士听从你的调遣,协助你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龚倩心中大喜,连忙行礼致谢:“多谢李将军,有了将军的支持,民女便多了几分底气。”
离开李将军府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洒在京城的街道上,将龚倩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龚倩坐在马车上,心中思绪万千。虽然暂时稳住了皇帝,又得到了李将军的支持,但她知道,张御史必定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的局势将会更加复杂。
张御史究竟还会使出什么手段?自己又该如何应对?龚倩陷入了沉思,她深知,一场更为激烈的斗争即将来临,而自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