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祷词中便有一条说,大湖北面有一处渔场,本来水深鱼美,养活了一村渔民。
最近半年来,此处水域水中淤泥上涌、鱼虾无踪,夜深人静时泥沙深处偶有金光上冲,引得渔民入水打捞,却是死伤了五六条人命,不知何故,因此祷于龙王爷,欲求平复。
这等事在鲟点检看来也不算什么,便发下一支令来叫麾下师爷处置。
那鲶师爷恰好是分派鳝鱼妖的,见祷词说彼处泥沙上涌赶走鱼虾,便想起这条黄鳝并麾下泥鳅精来,于是写了文书,令鳝鱼妖领着本部妖兵前去处置。
鳝鱼妖得了号令,点起妖兵,顺着水路离开大营,直奔那处满布泥沙的水域而去。
等他到了地头,便率着妖兵四下里在泥沙之中翻找渔场变化的缘由,不多时,便有一条泥鳅精钻沙时一头撞到了一片金光,把个泥鳅头险些撞破,鼓起好大一个包来。
“咦,这是个什么所在?”
那鳝鱼妖闻报之后赶来,他虽然修为差劲,瞧不出这金光的底细,但却识得不是凡物能发,贪念骤起,连忙令泥鳅精把金光附近的泥沙推走,自家则用庞大的身躯在金光上盘了几下,这才勉强看出光内乃是两扇大门,门户紧闭,也不知道里面是何世界。
本来路宁在这条鳝鱼妖离开大营之后便想着离开,只是忌惮鲟点检乃是六境大妖,修为堪比初成元婴之辈,怕胡乱现身被这头大妖抓个正着,寻思着离大营越远越好脱身。
结果到了此处地头,他刚想设法离开,便遇着金光与大门现身。
路宁目光敏锐,早看出这光华乃是道门惯常用来封闭洞府门户的一种封禁法术,名唤小太乙咒术,便知此地当是某个道门一脉修炼之辈的洞府。
只是这层小太乙咒术所化金光层次不高,而且金光露出流动之感,法力禁制显出溃散之兆,路宁由此推知此处洞府定然早就没了主人,而且因着时间太久,禁制的法术濒临失效,威力有所泄露,所以才会搅动泥沙,惊走鱼虾,露出渐渐露出洞府的门户来。
鳝鱼妖也瞧出这门户不同凡俗,自觉该着发迹,忙喝令小妖们用妖气攻打金光,路宁闻言立刻知道不好,正要设法阻拦,却哪里来得及?一群泥鳅精便如蝗虫一般涌上去乱咬乱打,顿时触动了小太乙咒术的作用,
虽然这道禁制已经将要崩溃,但收拾区区这些小妖却是轻而易举,顿时一道金光卷过,将这些泥鳅鳝鱼全都一股脑儿卷进了洞府之中。
这小太乙咒术乃是一门后天辛金法门,不及庚金之刚锐,却有阴柔之力,将这些小妖卷住之后微微发动,便纷纷将其碾作了肉泥,登时将路宁所躲藏的风雷翅露了出来。
这件阵图之宝便是此处禁制全盛之时也奈何不得,虽然路宁将风雷翅的威力引而不发,但只微微冲突,便自从容破开了金光,落到了洞府大门之外,这才收了凌虚如意阵的力量,现出自家身形来。
“此地也不知是哪位前辈修行的洞府,显然已经破败了,进去看看不妨。”
路宁到了大门之前,要说心中不好奇,那确实是在骗人,毕竟他这些年也听过不少修道界的异闻,其中多有人逢着奇遇,落入前辈真仙洞府,获得无穷好处的事迹。
却不想今日误打误撞,居然被鳝鱼妖带到一处道门洞府之前,路宁心中也不免有些期待,想要看看内中到底有何玄虚。
他倒也不会什么小太乙咒术,但风雷翅之力极为奥妙,轻而易举便排开了金光,将门户彻底露出。
路宁运起法眼看去,瞧出这两扇门上没有祭炼其它法术在上,只是普通的大门罢了,因此便伸手一推,结果触手冰凉,并且奇沉无比,饶是他修炼有成,手足之上都有无穷大力,用力一下居然只将这门微微推开一丝。
“好重的门,这门户是什么材质铸成,明明没有关死,我居然却推之不开?”
路宁心中颇为惊讶,于是运转心法,手上又加了四五分力道,这才慢慢将这两扇沉重无比的门户推开。
门户打开之后,内中金光万丈,却比小太乙咒术所化的光华更加耀眼十倍。
路宁早加了小心,借了风雷翅之力护身,结果这光并不是什么法术现化,而是一座黄金打造的殿堂,金梁金柱、金门金窗、金墙金阶、金厅金堂,连内中的陈设,诸如屏风、几案、灯架之类,似乎也全是纯金铸成。
饶是路宁也算见过世面,珠玉珍宝见得多了,也从来不曾目睹如此之多的黄金。
“好家伙,这位前辈莫非是打劫了金山不成?或是在何处挖到了金矿?如此豪阔,这些黄金若是拿去人间,怕是比大梁国库中的金子都要多了。”
路宁一边咋舌,一边往殿里走去,这座殿堂内中并无任何经过法力祭炼的迹象,跟寻常修道人所居之处除了材质不同外,也并无什么差别。
进了金殿之内,里面除了陈设之外依旧空空如也,既无人踪也无活物。
待到路宁转到后殿,才见着黄金榻上盘膝坐着一人,眉目如剑、模样俊俏,一身金衣,双手环抱在丹田气海之前,捧定一柄小小的金剑,但是浑身除了辛金之气外并无半点生气,显然已经死去不知多少岁月,只有肉身因为本身修炼功法的缘故未曾化去,才会如此模样。
路宁从未曾见过坐化去世的修道前辈,虽然不知此人是谁,但觉得人死为大,故此先恭恭敬敬施了一礼,然后方才仔细看去。
只见此人背后墙上用利器刻着许多文字,言辞古雅笔法老道,乃是一封遗书。
路宁细细读来,才知道眼前坐化之人的来历。
原来此人竟然也是诸天派之人,乃是一位与破鸿道君同辈的诸天派长老所收弟子,入门还在数百年前。
此人名唤王风府,性子高傲,自负生平从不求人,遇事绝不低头,而且修行天资极高,入门七年真气大成,又三月突破至第四境,五十年四境圆满,前后不过一甲子功夫便站在金丹门槛之前,一手剑术同辈之中未逢敌手。
要知道通达诸窍这重境界除了要炼五脏之外,还需把真气修炼得宛如水银一般,通达周身三百六十五处大穴,七百二十窍眼,共计一千零八十五处窍穴,大成之辈可以寿活两百余岁。
可怜这王风府虽然少年得志,天资甚高,修行前期可谓一路顺畅、风头无两。
但丹成一关乃是修行路上最大的关隘,绝非轻易便能踏过的,故此他到了四境绝顶之后苦修一百五十多年,却终其一生也始终寻不到破境成丹的机缘,引不来修道人的第一次劫数,最终绝望寿尽,坐化在自家这处洞府之中。
此人也真是高傲之极,便是对自家师长也不肯低头,宁愿熬死坐化,也不愿求人,甚至在人生的最后十几年里,受不了诸天派中后辈之人的讥笑与闲言,一怒离开诸天派,在鄱阳大湖中设下这处洞府,虽然与匡庐洞天近在咫尺,但直到死去也不曾再踏足庐山半步。
那封遗书最后写道:“余生二百年,学剑学道未成,但心头畅快,死而不悔,终不复自伤。呜呼!青天本无路,大丈夫当剑破天穹自开一道,惜未成矣,憾之!”
“又,未报师恩,若有人得入此间,可得余之法,嗣后为余觅得传人,报效师门,庶几可以稍补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