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收回思绪,取出一枚空白玉简,神念微动,
开始勾勒“理络者”的选拔标准与职责细则。
三日后,镇北学府的明理堂内,二十名经过严格筛选的学员肃然而立。
他们是从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眼中既有对太极之道的热忱,也有一丝被选中的欣喜。
陈飞立于堂前,目光扫过这些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面孔,缓缓开口:
“诸位可知,‘理络者’三字,重在何解?”
一名气质沉静的青衣学员略一思索,拱手答道:
“回禀府长,可是梳理脉络,引导思绪,去芜存菁之意?”
“不错。”陈飞颔首,语气沉凝,“但更需明白,尔等梳理的,
不仅是灵犀网络中纷繁的论道信息,
更是在为天下修士辨析道途疑云,
亦是为自身道基铺就坚实之路。
每一份独特的见解,都可能是一颗蒙尘的璞玉,有待你等发现并拭亮。”
他详细阐述了“理络者”的工作流程:
以小组为单位,分领域巡览“太极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与见解;
遇难题,需先经小组研讨,形成初步思路;
最终将精华内容附上评析,汇编成册,呈报青云子道尊。
机制甫一建立,便迎来了考验。
一名自称“明心见性”的散修在域内提问:
“阴阳转化瞬息万变,其力之消长起伏,可否如灵压般具体度量?”
此问触及阴阳概念的核心应用,立刻引起了负责相关领域的第三小组重视。
组长林清组织组员查阅典籍、反复推演。
数日后,提出了一套基于灵力波动频率与振幅的初步量化模型。
这份凝聚着小组心血的解答被呈至青云子静室。
青云子仔细审阅报告,看到年轻修士们试图以新颖工具解析古老道则,眼中掠过一丝赞许。
他提笔批注:“思路新颖,触及关键。
然阴阳非仅力之消长,更有互根互藏、相生相克之性,
模型需补此维度,方得更近本质。”
随即,在贡献评定处落下“三百贡献点”的数字。
几乎同时,散修“明心见性”收到了灵犀网络传来的通知:
“您所提‘阴阳转化度量’之问,已被采纳为精品域论。
特奖励一千点广场积分(可兑千枚灵石)。
青云道尊批注之解答已置顶,他人查阅需支付十灵石,其中半数为提问者收益。”
此例一出,“太极域”内顿时掀起新的波澜。
修士们惊异地发现,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不仅能得到高人指点,竟还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修行资源。
一时间,域内探讨的风气为之一振,高质量、切入要害的提问如春笋般涌现。
而身为“理络者”的学员们,在此过程中获益更深。
他们不仅要辨别问题价值,还需协作研讨,尝试解答,
这对他们的悟性、耐心与协作能力皆是极大锻炼。
每一份得到青云子认可的报告,都会为小组带来丰厚的学府贡献奖励。
三月后,陈飞查阅首批“理络者”的考评与进境报告,脸上露出欣慰之色。
这些学员对太极之道的理解深度,普遍远超同侪,
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博采众长、严谨思辨的修行习惯。
“教学相长,果不其然。”他轻声自语。
青云子洞府之中,异香弥漫。
他放下手中筷子,嘴角还残留着红色痕迹:
“太极域一出,何须闭关五百年?火锅不香吗?!”
外界,“太极域”引发的热潮,其影响已扩散至整个修真界。
南宫世家,旁系子弟南宫羽是家族中较早掌握道篆之人。
此刻,他正将一份详尽的观察报告呈给长老南宫明,语气难掩兴奋:
“祖父,您看这太极域集思广益之法,或可借鉴来破解我族《玄冰诀》‘极寒生阳’的百年瓶颈!”
南宫明初时随意,但越看神色越凝重。
报告中关于“阴阳转化度量”的讨论案例,其思路让他深受触动。
“若将我族难题稍作修饰,匿去核心,以此法求问于众……”他沉吟道。
“万万不可!”旁坐的长老南宫烈霍然起身,面色不虞,
“家族核心秘传,岂能效仿此等近乎公开讨论之举?成何体统!”
类似的争执在不少世家内部上演。
慕容世家,年轻一辈的慕容婉向族老提议:
可否在家族内部构建小型论道平台,促进子弟交流。
却遭族长慕容博断然否决:“功法传承自有法度,岂能如市井议论般儿戏!”
然而,并非所有势力都固守成规。
与镇北学府合作密切的玄兵谷,便对此模式展现出浓厚兴趣。
少主墨临渊仔细研究后,向大长老进言:
“青云子前辈高明之处,在于引世人之智,反哺自身道途。
谷中那些得自遗迹、多年难以参透的炼器残篇,或许正可借此思路一试。”
大长老闻言,若有所思:“你是说……
将那些非核心的疑难公开,或于内部有限讨论,借众人之智寻求突破?”
“正是!”墨临渊眼中放光,“纵使外人得些皮毛,也胜过于我辈手中沦为废卷!”
玄兵谷遂谨慎挑选数部非核心但久研未果的古籍残篇,在内部试行小型论道。
令人惊喜的是,一个困扰谷中匠师多年的灵纹嵌合难题,
竟被一名平日不显山露水的旁系子弟提出的巧妙构想所破解。
此事虽未大肆宣扬,却在高层小范围内引起震动。
天机阁钱长老闻之,恍然道:“原来如此!
太极之道,恐乃无主之道,更有残缺。
然太极域海纳百川,集智以精进。
妙哉!”
一些修行年岁久远、卡在瓶颈多年的老辈修士,
目睹青云子之道在争论与补充中日益圆融精深,心态也开始微妙变化。
焚天谷的炎阳真人摩挲着一部始终无法参透的上古残卷,第一次陷入了沉思:
“若早有这样的风气,或许……”
当然,反对之声更是强烈,且其理由更为具体和切中要害。
以天剑宗一位资深长老为代表的保守势力,
在宗门内部议事时,便直言不讳地痛陈利害:
“此风一开,各家秘传何以保全?长此以往,修行界秩序何在?”
他环视在场同门,语气沉痛,“这还只是表面之忧!
更深层的隐患在于,一旦将自家功法,哪怕是修饰过的,
置于大庭广众之下讨论,无异于将命门暴露于人前!”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凝重:“试想,
若我天剑宗《凌霄剑诀》的某个关窍被拿出来探讨,
即便隐去核心心法,但讨论中难免涉及灵力运转特点、剑意凝聚难点。
若有心人仔细分析这些信息,是否能从中逆推出我剑诀的薄弱之处?
甚至……推演出专门克制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