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论坛的反扑
社区论坛的服务器机房藏在旧图书馆的地下室,林夏踹开生锈的铁门时,扑面而来的是散热风扇的嗡鸣和一股烧焦的金属味。张凯举着手电扫过一排排机柜,突然停在最角落的那台——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正疯狂吞噬着后台数据,右上角的管理员标识刺眼地亮着:“规则组-07号”。
“他们在删帖。”张凯的声音发紧,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刚顶上去的‘禁药清单’和‘潜在清除名单’,三分钟内全没了。”
林夏凑过去,屏幕上残留的缓存碎片里,还能看到居民们愤怒的留言:“我儿子15岁,昨天被强制扣了5斤!”“医院说我爸器官衰竭,根本是营养剂有问题!”可这些文字像被无形的手抹去,只剩下规则组水军的刷屏:“自愿减重是福报”“不守规则才会被惩罚”。
“用这个。”林夏从背包里掏出个U盘,是阿杰父亲留下的“后门程序”。张凯插进去的瞬间,机房突然断电,应急灯亮起的红光里,他们看见门缝外闪过几个穿黑制服的影子——规则组的巡逻队来了。
两人从通风管道爬出来时,社区广场的大屏幕正播放着“规则解读”: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对着镜头微笑,说“自愿减重是社区进步的体现”,身后的背景板上,“16岁以下豁免权”几个字被打上了叉。广场上稀稀拉拉站着些人,大多是老人,年轻人都躲在家里——昨晚有三个转发“禁药清单”的居民,被巡逻队以“传播谣言”为由带走,至今没回来。
“得让大家知道真相。”林夏攥着U盘,指节发白。张凯突然扯了扯她的胳膊,指向街角的报亭——那里还摆着十年前的旧报纸,头版标题是“首次规则日:16岁以下与60岁以上永久豁免”,旁边印着规则组初代负责人的照片,笑得一脸温和。
他们抱着旧报纸冲到广场,老人堆里立刻炸开了锅。72岁的赵爷爷抖着报纸,声音嘶哑:“看看!这是当年我们投票通过的规则!他们改了!”他的孙子阿明昨天刚被划进“潜在风险者”名单,减重额度突然涨到15斤,孩子现在躺在医院,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
“别信他们的鬼话!”一个穿校服的女生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她刚截的图——论坛上有人发了段视频,规则组的人在仓库里焚烧成堆的营养剂,火苗里飘出的包装纸,和医院给重症病人用的一模一样。“他们怕我们发现营养剂掺了东西!”
可视频没传多久就黑屏了,广场大屏幕突然切到“违规人员公示”,那个女生的名字赫然在列,后面标着“追加减重10斤”。巡逻队的摩托车声从街角传来,人群瞬间散了,只剩下几个老人死死护着那堆旧报纸,像护着最后一点念想。
林夏和张凯躲进巷子,看着巡逻队把女生塞进车。张凯突然捶了下墙:“我爸当年就是因为在论坛发了‘营养剂异常’的帖子,第二天就‘失踪’了。”他从口袋里摸出块芯片,是从父亲的收音机里拆出来的,“这是他藏的信号发射器,能绕过论坛后台,直接往居民的手环里发消息。”
深夜的仓库里,阿杰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屏幕上是他父亲留下的加密文件,破解到一半突然跳出一行字:“论坛是他们的喉舌,要让声音传出去,得用‘老办法’。”阿杰猛地抬头,看向墙角那台老式印刷机——是王奶奶的老伴留下的,据说当年印过“第一次规则日公告”。
“我们印传单。”林夏的声音带着决绝,“他们能删帖子,总不能撕掉所有人手里的纸。”
张凯调试着信号发射器,阿杰往印刷机里塞纸,林夏趴在桌上抄写真相:从“16岁以下豁免权被篡改”到“营养剂里的利尿剂”,从“潜在清除名单”到“规则组的私人账户流水”。油墨味混着仓库里的霉味,在寂静的夜里弥漫开来,像无声的呐喊。
天快亮时,第一批传单印好了。林夏看着上面“规则组血债”的标题,突然想起小陈日记里的话:“沉默的人,都是帮凶。”她拿起一沓传单,塞进背包,张凯和阿杰也各自揣了满怀。
他们兵分三路,往社区的每个角落走去。贴在菜市场的公告栏上,塞进居民的信箱里,甚至偷偷放在巡逻队的摩托车上。晨光熹微时,林夏站在小学门口,看着第一个捡起传单的母亲,看着她读着读着突然捂住嘴哭起来——她的孩子就在“潜在清除名单”上。
那一刻,林夏知道,论坛可以被操控,手环可以被监视,但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真相,愿意接过传单,这反扑就不算输。
只是她没看到,社区监控室里,规则组负责人正盯着屏幕上他们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按下了“全城手环强制弹窗”的按钮。
居民们的手环突然同时亮起,弹窗里只有一行字:“传播谣言者,追加减重20斤”。林夏的手环也亮了,她看着那行字,突然握紧了手里剩下的传单——背面,阿杰用红笔写着:“越怕我们说,越证明我们说的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