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萧景珩与太后文氏闻听咸福宫惊变,竟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于皇子膳食中暗下剧毒,顿时震怒异常!
此举已非寻常后宫倾轧,简直是赤裸裸地挑衅皇权,践踏皇家底线!
皇帝当即颁下严旨:即刻封锁整个御膳房,所有可能与皇子膳食相关的管事太监、厨役、伙夫、送膳杂役等,一律隔离羁押,分头审讯!
着内务府总管会同慎刑司掌印太监联合彻查此案,御前大总管李德全亲自督办,赐予先审后奏之权!
旨意一下,整个紫禁城瞬间风声鹤唳,各处宫门守卫加倍,气氛紧张凝滞到了极点。
御膳房更是被大内侍卫围得水泄不通,哭喊申冤声、呵斥训诫声不绝于耳。
御膳房副总管太监王久(贤妃旧部)得知毒计败露,珍嫔当场识破并迅速验明毒物,吓得魂飞魄散,几欲昏厥。
他原本自以为算计精妙,所下桃仁粉分量控制得恰到好处,既能令皇子毒发,又不易被寻常手段立刻察觉,只待皇子出事,便可顺势将污水泼向负责饮食调养建议的珍嫔。
万万没想到,一切尚未开始,便已彻底败露!
他深知此事干系谋害皇嗣,乃十恶不赦之首罪,一旦查实,等待他的绝不仅仅是砍头那般痛快,而是千刀万剐的凌迟极刑,甚至累及家人!
他必须立刻销毁所有可能残留的证据,并想尽办法撇清关系!
慌乱中,他想起负责将蛋羹送至咸福宫的那个小太监曾提过,半路上似乎被一位相熟的宫女叫住说了几句话,食盒曾短暂离开过视线……对!或许可以将嫌疑引向那个无人注意的空档!
然而,他自己亲手研磨、调和桃仁粉,手上、衣袍袖口、乃至研磨用的药碾子、包裹用的油纸上,难免会残留痕迹,这些都必须立刻彻底销毁!
可是,皇帝的动作快如雷霆,御膳房转眼间就被彻底控制,所有人被分别看管于不同屋室,严禁交谈串供,他身陷囹圄,根本找不到任何机会处理首尾。
与此同时,那个负责送膳的小太监在慎刑司太监阴沉的脸色和骇人的刑具面前,未等动大刑,便已吓破了胆,哭爹喊娘地全数交代:他提着食盒行至御花园与咸福宫交界处时,确实遇到了咸福宫皇子乳母周嬷嬷。周嬷嬷说是担心蛋羹一路送来凉了,皇子吃了伤脾胃,便顺手揭开食盒盖子看了一眼,还用手在碗上方扇了扇风,试试热气……
这条供述立刻将嫌疑的矛头指向了皇子乳母周氏!
周嬷嬷被凶神恶煞的慎刑司太监从咸福宫带走时,吓得几乎瘫软如泥,一路哭喊着“冤枉”。
在审讯中,她承认确实揭开过盖子,但坚称那只是出于对皇子的关心,绝无半点下毒之举,更无下毒的动机。
审问一时陷入僵局。
王久在隔离中暗自窃喜,盼望着所有焦点能永远停留在周嬷嬷身上。
然而,李德全何等精明老辣,他深知宫中这些老嬷嬷的心思,周嬷嬷伺候皇子多年,家小皆在惠嫔母家掌控之中,下毒动机实在不足。
且若真是她下毒,何必选择在送膳路上、众目睽睽之下动手?此中必有蹊跷。
他下令扩大搜查范围,不仅严审人犯,更要彻底搜查所有相关人员的住处、更衣之所及任何可能藏匿违禁物品的角落。
这一番掘地三尺的严密搜查,果然立见成效!
不仅很快在王久住处卧榻旁一块松动的墙砖后,搜出了一小包用油纸紧紧包裹、未及用完的桃仁粉末!
更有一名在御膳房外专司处理馊水垃圾的小太监,在威压下战战兢兢地禀报:案发前约一炷香的功夫,他似乎瞥见王副总管鬼鬼祟祟地在馊水桶附近的偏僻角落,用铲子埋了些什么东西……
查案人员立刻涌至那处,挖开那片明显新翻动过的松土,果然起获了一个被砸得稀烂的小型药碾子以及几块沾有明显油脂和粉末残留的脏污抹布!
正是王久用来研磨、调和桃仁粉的工具!
他本想趁乱将这些要命的东西处理掉,埋在每日清理的馊水桶附近,企图让其混入宫中日常垃圾中被运出宫外毁灭,却不料皇帝动作太快,他刚埋下不久,彻查便已开始,根本来不及运走!
铁证如山!
王久被提审,面对从自己住处和亲自掩埋地点起获的桩桩铁证,顿时面如死灰,瘫倒在地,如同烂泥。
他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但在巨大的恐惧和对宫外家人安危的深切担忧(贤妃曾以重金或威胁手段控制其家人)之下,他竟爆发出最后的顽固,死死咬定一切都是自己一人所为,只因昔日曾被惠嫔当众训斥苛责而怀恨在心,故蓄意报复,绝口不提幕后尚有主使之人。
皇帝闻听奏报,龙颜震怒,根本不信他这套漏洞百出的说辞!
一个御膳房副总管太监,焉有如此泼天大胆,敢独自谋划毒害皇嗣?背后定然有人主使!
“给朕用刑!彻查到底!撬开他的嘴!朕倒要听听,究竟是谁,给了他这包天的狗胆!”皇帝的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寒狱,冰冷彻骨,蕴含着毁灭一切的雷霆之怒。
慎刑司的诸般刑具,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王久的下场,可想而知。
而这一碗小小蛋羹所引发的惊天风波,至此方才真正拉开序幕。
贤妃齐若兰的毒计虽被粉碎,但其潜伏在宫中的黑暗势力,却也由此暴露了狰狞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