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书林踩着晨光走进实验室时,眼底已没了昨夜的纠结,只剩专注。
约好的小组点对点汇报进行的异常顺利。
下午两点,书林准时出现在 h 大校长办公室,吴校长与航院院长已等候在桌前。
书林拿出方案外的计划请两位前辈指点。
李院长翻着方案,指着 “跨学科课程” 模块问道:
“航战涉及雷达、导航等多领域,如何平衡课程深度与广度?”
书林早有准备,拿出提前整理的国内外院校案例:
“参考麻省理工的‘项目制教学’,以具体作战需求为导向,比如‘无人机侦察’项目,会同步融入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等知识,避免课程碎片化。”
然后简单说了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两人惊讶之余又对书林多了层佩服。
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方案上,才初步敲定培养框架。
离开办公楼时,书林看着手里的纪要,长长舒了口气。
将所有心思投入工作,果然能暂时压下那些杂乱的情绪。
她拿出手机,想给周时济发消息汇报进展,指尖在输入框停了几秒,最终作罢。
接下来的一周,书林的日程被工作填得满满当当。
每天早上八点半,她准时坐在实验室小会议室的主位上,听各小组轮流汇报进展,她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批注。
每天下午,书林会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潜心整理无人机航母技术细节报告,同步验证上午的汇报内容。
电脑屏幕上铺满了代码,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验,每一个结论都标注参考来源。
累了就靠在椅背上歇几分钟,目光偶尔落在窗外的天空上,转瞬又拉回屏幕,指尖继续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周四下午,林晓宁抱着一摞文件走进办公室,笑着说:
“姐,之前说的周五实验室庆功宴,地方定好啦!
就在学校东门那家‘四海楼’,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
书林正对着一份技术参数皱眉,闻言抬头笑了笑:
“好啊,不过别太晚,我周末还得修改报告。”
“放心吧,就咱们实验室的人,热闹热闹就散。”
周五晚上的 “四海楼” 包厢里,暖黄灯光映着红木餐桌,桌上的清蒸鱼冒着热气,冰镇啤酒的泡沫顺着杯壁往下淌,满室的期待感随着书林的起身悄然凝聚。
她穿着一身纯白色收腰西装,略长的外套线条利落,同色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清脆声响,175 的视觉身高搭配低盘发,硬是散发出 185 的强大气场。
手边一杯白酒的杯沿还沾着细密的酒珠,与她平日的一致却又没那么一致。
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书林端着酒杯,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声音清亮却自带威严:
“今天特别要跟各位说一句,辛苦了。
年初咱们定下无人机技术突破的目标时,难度不可谓不大,可你们用行动证明,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敬各位老师,我先干为敬。”
说着,她仰头喝下,白酒入喉,眼底却亮得惊人。
众人见状,纷纷举杯一饮而尽,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
包厢里炸开了锅,连平时最沉稳的老教授们都红了眼眶,王显红教授端着酒杯感慨:
“干无人机研发这么多年,从没像今年这样,全员超额完成目标,这都是卫上校带得好!”
书林看着眼前沸腾的景象,指尖轻轻摩挲着酒杯壁,继续说道:
“我都记着大家的付出。
这份无人机技术突破,是大家用血汗拼出来的!
我再敬各位!
后面大家有什么需求只管跟我提,甭管是工作上的还是个人私事,能帮上忙的肯定不叫大家失望!”
有人激动得手都在抖:
“跟着上校干!”
“对!争取拿国家级科技奖!”
书林逐一与大家碰杯,走到小陈副研究员身边时,特意拍了拍他的肩膀:
“区块链加密这块,后续可以对接部队的保密需求,再深化下技术。”
小陈用力点头:“放心上校!”
直到一轮敬酒结束,书林才放下酒杯,指尖还带着酒的余温,对身旁的林晓宁说:
“晓宁,你招呼下大家,我去下洗手间。”
“你今天喝的不少,我陪你一块去!”
林晓宁立刻起身,跟着书林离席。
身后的包厢里,热闹声还在继续。
王显红教授已经和张丰副教授聊起了新型材料的下一代研发,李新民教授则在跟孙磊副研究员探讨载荷集成的扩展功能,连赵玥副教授都在规划通信模块的升级方向,满室都是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