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妃得知果郡王逝世的消息三天不吃不喝,甄嬛只能在她面前暴露自己怀孕的事实。
“先帝,我与你就这么一个儿子,我竟没有好好地看住他。”
“如今,如今我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允礼啊,允礼你要做父亲了,可是你却看不到了。”舒妃为了果郡王安守本分在凌云峰是半步不敢出门,就怕给自己孩子招来祸患。
可没想到她的允礼终究还是去了,这让她如何不伤心,若是甄嬛没有带来她怀孕的消息,恐怕没过几月舒妃就要随她的孩子去了。
得知甄嬛要带着果郡王的孩子回宫,还要狸猫充当太子,舒妃心里怎能不难过,她的孙子终究还是见不得光。】
看到自己的妃子难过的跟他哭诉,康熙心里又怎会好过,怎么说那果郡王也是他的孩子,如今看到他被人害死,又没有子嗣传承,可不就相当于绝脉了嘛。
甄嬛肚子里是怀着果郡王的孩子,但只要雍正没死,她一丝都不敢暴露这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那么在史书名册上果郡王一脉就没有子嗣传承。
而且康熙爷也看不上甄嬛这样水性杨花的女人给自己的儿子传宗接代,他还嫌她玷污了皇室血统呢。
“哎,舒妃也是可怜,若还有机会朕便再赐她一个孩子吧。”
康熙心疼人最好的表现就是赐给她一个孩子,毫不客气的说,在当时畸形的宫廷关系中,生的孩子越多就代表你越得皇上的宠爱。
因为只有皇上时常到你那去,你才有机会能够怀孕,而且这个孕还是皇上允许你怀的。
有些送进宫伺候皇上的大族女子碍于前朝后宫的关联,她们可以在宫中养尊处优的生活一辈子,但是孩子就别想有了。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佟贵妃,她是皇上的亲表妹,自康熙登基亲政之后对自己的母族是大力提拔。
硬生生把一个不起眼的汉军旗佟家抬举成朝中显贵,后期甚至还有了佟半朝的名声,可见康熙对自己的母族有多偏爱。
幼年康熙的母妃早逝,所以没有孝敬到她的康熙便把这份偏爱弥补到了自己的母族身上。
那一时期谁不夸赞佟家押对了宝,当时佟家的风头甚至力压众多满人大族,成为京城炙手可热的存在。
康熙的表妹一进宫康熙也是宠爱万分,一进宫便给了妃位的位份,这在只有生下皇子才能晋封的后宫显得更加偏宠,那段时间后宫嫔妃宫里满满都是弥漫的醋味。
可是康熙还是知道分寸的,更别说当时还有太皇太后这个定海神针在宫里镇着,所以宫里还算得上是太平。
太子已立,那么为了避免佟家的野心太过,康熙是不希望表妹生下孩子的。
好在表妹身体孱弱本就不容易有孕,就算给她一个孩子抱养只要没上玉碟就不算是佟家的皇子。
后面佟贵妃生下一个女孩时康熙确实是松了口气,若是佟贵妃生下的是皇子,那么只会让康熙难做,他不想亲手堕掉表妹的孩子,这会让他觉得对不起额娘。
但这个孩子的出生会动摇太子的地位,佟家为了这个皇子肯定也会不遗余力的拉拢朝中大臣增添砝码,届时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朝堂必将不稳。
这时的康熙心里能够继承大统的唯有太子,就算是表妹生下的孩子也不能动摇他的想法,如有必要他还要为太子铲除一定的隐患。
后面表妹的孩子夭折,她几近渴求想要将胤禛的玉碟改到她名下,康熙都没同意。
胤禛只能是德妃的孩子,而佟家已经够富贵的了,更进一步是不可能的了。
【皇后今日回宫时脚被扭伤,恰好太后的寿康宫也走水了,皇后太后同一日遭难,安陵容请求皇上让钦天监的人来看一看。
钦天监来报,他们夜观天象发觉本应北方玄武七宿中,十月才明亮的危月燕星突然大放异彩,尾带小星,有冲月之势。
宫中主月者一为太后,二为皇后,而尾带小星只怕更指北方高处女子有孕,会危害太后和皇后安康。
宫外有身孕的女子,北方高峰,凌云峰,听了钦天监的话,雍正决定甄嬛回宫之事暂缓。】
胤祉:“钦天监有皇后的人?”皇后的手都伸到前朝了,这手还真是够长的。
胤礽:“皇后在后宫经营多年,后宫牢牢把持在她的手里,她的手上又有三阿哥这枚棋子,若是没有甄嬛这个意外的话,最后的胜利者无疑是她。”
后宫是皇后说了算,前朝她又笼络了人,这里里外外三阿哥要做得事情全被她给做了,最后她若不垂帘听政都对不起她这么多年的努力了。
康熙:“后宫不得干政,就算是皇后也要牢记这点才是。”
偏她为了不让甄嬛回宫编造出这一冲月之势冲撞了太后和皇后,只求将甄嬛拖在宫外。
胤禔:“这完全就是子虚乌有的事,雍正怎么就信了呢。”
什么时候冲撞太后和皇后不好,偏偏在甄嬛即将要回宫的时候就冲撞了,这不明摆着不想让甄嬛回宫嘛。
胤祉:“雍正不是不知道她们的小算盘,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这样做保险一些。”
今日能冲撞太后和皇后,谁知道明日会不会就冒犯到他这皇上身上来了,雍正不敢赌,所以就只能暂缓甄嬛回宫的事情了。
胤祺:“看来雍正也没那么喜欢甄嬛嘛。只单单因为一个钦天监的话就不让甄嬛回宫了。”
雍正自以为是的真心还真是个笑话,从前对甄嬛说的那些甜言蜜语就没有一个是真的,果然男人的话最不可信。
胤佑:“不管雍正有多宠爱甄嬛,但只要是危及到他自身安危的,那么即便你是虞姬在世,美的不可方物也没用。”
因为他们最爱的还是他们自己,不然的话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的皇帝宠妃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你都说他们是宠妃了,是皇帝心爱之人,不应该活得更加肆意嚣张嘛。
可一个两个的不还是死的冤枉,历史惯会用她们的死来掩盖皇帝昏庸的真实情况,祸国殃民这些词哪个不是用来形容她们的。
史书从来不会说男人的错,只会说造成如今这番景象的是女人怂恿的,若不是她们蛊惑陛下,陛下怎会犯错。
人是现实的产物,男人更是,更别说皇帝了,你问他们江山和美人选哪一个,他们就算是闭着眼睛都能选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