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玑子返回长安复命后,袁天罡虽暂时按下了对陈昂的直接试探,但针对西域的监控网却编织得愈发严密。无数或明或暗的视线,如同蛛丝般缠绕向安西四镇,记录着那位“龙将军”的一举一动。
陈昂对此心知肚明,却并不在意。他依旧我行我素,以强绝武力结合超越时代的治理手段,将安西经营得铁板一块。商路税收充盈府库,军备整肃兵强马壮,边境各族畏威怀德,呈现出一种畸形的、以他个人威望为核心的繁荣稳定。这种局面,固然令长安户部与兵部满意,却也使得某些人愈发寝食难安。
这一日,陈昂正在与麾下将领商议在关键隘口增筑烽燧、完善预警体系之事,一封加盖着八百里加急火漆的军报,被亲兵气喘吁吁地送入都护府正堂。
“报——!大都护,副都护!龟兹以西六百里,播仙镇急报!大批吐蕃精锐骑兵突然越境,勾结当地反复无常的沙陀部,围攻播仙镇!镇守将军王方翼率部死守,但敌军势大,且有高手助阵,情势万分危急!”
播仙镇!那是大唐深入西域腹地的一个重要据点,犹如楔入吐蕃与西突厥势力范围之间的一颗钉子,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若播仙镇失守,不仅大唐在西域的威望将遭受重创,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安西防线动摇。
堂下将领闻言,顿时哗然,群情激愤,纷纷请战。
“吐蕃狼子野心!竟敢公然犯境!”
“请大都护发兵!末将愿为先锋,踏平吐蕃蛮骑!”
郭孝恪面色凝重,看向陈昂:“陈副都护,你意下如何?”
陈昂接过军报,快速扫过,眼神锐利。军报中除了描述敌军规模与攻势之猛烈外,还特意提到敌军中有“身形诡异、力大无穷、状若野兽”者助战,显然并非普通军队。
“播仙镇不容有失。”陈昂放下军报,语气斩钉截铁,“敌军中有异人参与,寻常军队恐难应付。我亲自带兵前往驰援。”
郭孝恪深知陈昂的实力,由他出马,播仙镇之围必解,当即点头:“好!本都护坐镇龟兹,为你调拨粮草辎重,策应后方。你需要多少兵马?”
陈昂略一沉吟:“兵贵神速,只需三千精骑,轻装简从,日夜兼程。五日内,必抵播仙镇下!”
“三千?”有将领惊呼,“敌军恐有数万之众……”
陈昂看了那人一眼,目光平静无波:“兵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将。三千精骑,足矣。”
他身上自然流露出的强大自信,感染了在场所有人。郭孝恪不再犹豫,立刻下令点兵拨马。
就在陈昂准备出发之际,他心念微动,对郭孝恪补充道:“大都护,我此行之后,安西防务需更加警惕。尤其注意来自东面的……任何不同寻常的动静。”他意有所指。
郭孝恪神色一凛,重重点头:“放心,龟兹有我,必稳如泰山!”
很快,三千精锐骑兵集结完毕,人衔枚,马摘铃,在陈昂的率领下,如同一条沉默的黑龙,冲出龟兹城,消失在西方滚滚黄沙之中。
几乎在陈昂离开龟兹的同时,数只信鸽也从安西都护府的不同角落悄然起飞,携带着相同的信息,振翅向东飞去。
数日后,长安,大明宫。
李世民看着手中来自安西和不良人几乎同时送达的密报,眉头紧锁。密报详细陈述了吐蕃犯边、播仙镇被围以及陈昂亲率三千精骑驰援的消息。
“吐蕃……终究是忍不住了。”李世民放下密报,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怒意。贞观以来,大唐虽强,但四面边患从未真正平息。他看向侍立一旁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刚刚被召入宫中的袁天罡。
“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房玄龄沉吟道:“陛下,播仙镇事关重大,陈将军亲自驰援,以其之能,解围当无问题。只是……吐蕃此次行动颇为蹊跷,时机拿捏得如此之准,仿佛知道我安西内部……或有间隙?”他话语谨慎,目光却若有若无地扫了一眼袁天罡。显然,朝中重臣对于不良人势力在西域的扩张,并非毫无察觉。
杜如晦补充道:“陈将军以三千骑迎战数万敌军,虽显胆魄,却也风险极大。若其有失,则安西危矣。陛下,是否需令陇右、河西节度使派兵策应?”
李世民未置可否,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袁天罡:“国师以为如何?”
袁天罡微微躬身,他如今气血充盈,声音也比以往洪亮了些许:“回陛下,播仙镇之围,陈将军足以应对。其所虑者,并非吐蕃明面上的军队,而是潜藏其中的‘异人’。此事,或许并非简单的边衅。”
他抬起头,目光深邃:“据不良人探查,吐蕃此次行动,背后可能有西域魔门残孽,甚至……更古老势力的影子。其目标,或许不仅仅是播仙镇,更可能是想借此机会,试探陈将军的虚实,乃至……引出更大的乱子。”
“哦?”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国师的意思是,有人想趁火打劫,搅乱西域?”
“不无可能。”袁天罡道,“陈将军乃镇守西域的定海神针,亦是某些势力的眼中钉。此番吐蕃犯边,或许正给了他们一个浑水摸鱼的机会。臣已加派人手,严密监控西域各方势力动向,尤其是与吐蕃、西突厥有所勾连者。”
李世民手指敲击着龙椅扶手,沉思片刻,决然道:“既然如此,策应之事暂且按下。朕相信陈昂的能力。传朕旨意,安西一切军务,由郭孝恪、陈昂临机专断,不必事事奏报。另,着吏部兵部,议定对安西将士的封赏,待播仙镇捷报传来,即刻颁行,以鼓舞士气!”
“陛下圣明!”众臣躬身。
待房玄龄、杜如晦离去后,李世民单独留下了袁天罡。
“天罡,此处再无外人。你实话告诉朕,陈昂此人……究竟可否完全信任?”李世民的目光锐利如刀,直视袁天罡。长生药风波虽过,但陈昂那身惊天动地的武功和难以捉摸的来历,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袁天罡沉默片刻,缓缓道:“陛下,陈昂之力,确为国之利器,至今为止,其行亦堪称忠勇。然……其根源莫测,力量体系与此世迥异,犹如双刃之剑。用之得当,可开疆拓土,震慑不臣;若稍有偏差,则后果难料。目前来看,将其置于西域,借其锋芒以御外侮,是为上策。但对其监控与制衡,不可或缺。”
李世民微微颔首,叹了口气:“朕又何尝不知。只是如此人物,不能为朕完全掌控,终究是憾事。罢了,且看他此次如何应对吧。若真能再立奇功,朕不吝封侯之赏,但若其有丝毫异动……”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袁天罡躬身:“臣明白。不良人会紧盯西域,绝不会让任何威胁到陛下江山社稷的因素失控。”
君臣二人又密议片刻,袁天罡方才告退。
走出大明宫,望着长安城繁华的景象,袁天罡心中并无轻松之感。陈昂就像一颗投入他精心推算的命盘中的外来棋子,每一步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播仙镇之战,不仅是对陈昂实力的考验,也可能成为西域局势乃至更大风暴的导火索。
“陈昂,就让本帅看看,你这‘天外异数’,面对这内外交织的困局,究竟能展现出何等手段吧。”他低声自语,身影融入熙攘的人流,仿佛从未出现过。
而此刻,远在西域的黄沙戈壁之上,陈昂率领的三千铁骑,正迎着风沙,朝着播仙镇的方向,疾驰而去。一场关乎安西稳定、考验忠诚、并可能牵动天下格局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