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衍生篇?跨洲寻脉 第二十一卷 第一章 奥尔特云彗星,开启星际新程
当 “夸父三号” 向柯伊伯带发送的 “六环星芒刻痕” 信号还在太阳系边缘回荡,“跨国符号研学联盟” 的会议室里,一份来自中国 “羲和四号” 奥尔特云探测器的实时数据报告,正让所有人屏息 —— 探测器在飞抵奥尔特云外围区域时,对一颗编号为 “c\/2025x1” 的冰质彗星进行近距离探测,发现其彗核表面覆盖的冰层上,存在一组疑似人工刻制的 “七环星芒符号”,部分纹路通过高分辨率成像与光谱分析,与数据库中阋神星六环星芒刻痕、土星五环星芒冰尘符号的特征高度吻合。
这是 “全球符号传播网络” 首次触及太阳系最外围的奥尔特云,也是联盟探索征程的全新节点 —— 为此,联盟正式将探索团队重组为 “星际符号探索团队”,莉莉仍任负责人,团队成员新增了天体物理学家、星际通信专家与跨文明符号研究学者,他们带着不断更新的 “护脉传承人日记” 数字化版本与实体典藏版(最新增补了阋神星六环星芒刻痕的高清拓片),进驻新建的海南文昌星际测控中心,通过 “羲和四号” 的 “深空量子通信链路”,持续追踪这颗可能藏着 “星际符号线索” 的彗星。
“奥尔特云是太阳系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带’,如果这里能发现延续太阳系符号体系的痕迹,就意味着远古先民的符号传播,可能早已突破太阳系边界,触达星际空间。” 团队特邀的星际天体物理学家陈院士,在首次线上会议中指着屏幕上的彗星影像,语气中满是期待。影像里,彗核表面的 “七环星芒符号” 在太阳风的吹拂下,随着彗星的自转若隐若现,最外层的星芒还与彗尾的离子流形成奇特的呼应,仿佛是在向星际空间 “传递信号”。
经过 120 小时的持续对焦与数据校准,“羲和四号” 传回的彗星影像终于清晰呈现符号细节。测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七环星芒符号” 的每一层结构都清晰可辨:内层六环与阋神星的六环星芒刻痕完全重合,误差仅 0.001 厘米;最外层新增的 “星芒环” 则呈现出独特的 “螺旋放射状”,纹路中还夹杂着细微的 “粒子流刻痕”—— 当莉莉翻开实体典藏版,将阋神星刻痕拓片与彗星符号影像叠加对比时,一个更震撼的发现浮出水面:“七环星芒” 的核心直径,与地球良渚玉璧、月球星芒刻痕、火星三环星芒、小行星四环星芒、土星五环星芒、阋神星六环星芒完全一致,仿佛是贯穿整个太阳系的 “符号基因”。
“你们看最外层的螺旋放射纹,在星际坐标系中,恰好对应‘比邻星方向的星际航线轨迹’!” 团队中的星际通信专家李博士,通过计算机建模将彗星符号与星际航线叠加,屏幕上立刻出现一条从太阳系出发,经奥尔特云、比邻星,最终指向更远星际空间的虚拟航线 —— 而 “七环星芒” 最外层的每一道放射纹,都精准标注着航线中的关键引力节点,与阋神星刻痕记录的 “柯伊伯带引力共振带” 形成 “太阳系 — 星际空间” 的导航衔接。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光谱分析,在彗星冰层的符号纹路中,检测到了来自太阳系各天体的矿物残留:地球的非洲赤铁矿、月球的月海玄武岩颗粒、火星的赤铁矿、小行星的硅酸盐、土星的冰尘微粒,还有阋神星特有的 “冰岩矿物”,这些成分如同 “太阳系符号的 dNA”,证明这颗彗星上的符号,是太阳系全域符号体系在星际边缘的 “延续与升级”。
为了进一步验证符号的 “人工属性”,团队通过 “羲和四号” 的 “彗星采样机械臂”,对彗核表面的冰层进行了微量采样。在实验室的超低温环境下,分析结果显示:冰层中的符号刻痕断面,呈现出与地球良渚玉刻刀、太阳系各天体符号工具一致的 “V 型刃口” 特征,且刻痕周围的冰层结晶结构存在 “定向加热痕迹”,推测是远古先民通过特殊技术,在极低温的彗星表面完成符号刻制 —— 这一发现,彻底推翻了 “符号是自然形成” 的猜想,证实了奥尔特云彗星上的 “七环星芒符号”,是人类文明符号传播的又一重要遗迹。
“从地球北极的岩画,到深海的青铜星盘,再到月球、火星、小行星带、土星环、柯伊伯带,如今又到了奥尔特云的彗星 —— 这本日记记录的,哪里是符号的传播,分明是人类文明跨越时空,向宇宙探索的脚步。” 莉莉摩挲着实体典藏版的封面,封面内侧新增的 “太阳系符号谱系图” 上,一条金色的线条从地球出发,串联起月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柯伊伯带,最终延伸到奥尔特云的彗星,每一个节点都标注着对应的星芒符号,如同一条跨越太阳系的 “文明项链”。
基于这一发现,联盟迅速启动 “全球符号数据库” 的 “星际符号预备模块” 建设:模块暂时收录了奥尔特云彗星 “七环星芒符号” 的初步数据,新增 “太阳系 — 奥尔特云” 符号演变预览时间轴,青少年可通过 VR 技术 “沉浸式体验” 从柯伊伯带阋神星到奥尔特云彗星的符号传播过程;同时,模块还设置 “星际符号猜想专区”,邀请全球青少年围绕 “七环星芒符号的星际意义”“远古先民如何抵达奥尔特云” 等问题展开讨论,收集创意猜想,为后续的深度探索提供方向。
“我在 VR 里跟着符号从阋神星飞到彗星,感觉像跟着远古先民的脚步,触摸到了太阳系的边界!” 来自英国的青少年志愿者艾米在模块预览活动中分享道,她还提交了自己的猜想:“七环星芒最外层的螺旋纹,可能是在标记星际空间的‘粒子流航道’,帮助后续的探索者找到安全的星际路线。” 这样的创意猜想,在模块上线首日就收到了来自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条,其中不少想法还被团队的科学家纳入后续的探测方案参考。
与此同时,联盟联合全球航天机构,发起 “星际符号先导计划”:一方面,通过 “羲和四号” 的 “深空广播系统”,向奥尔特云全域发送 “七环星芒符号” 的模拟信号,尝试与可能存在的 “星际符号遗迹” 建立联盟;另一方面,组织全球青少年以 “奥尔特云彗星符号” 为灵感,创作 “星际符号概念作品”,中国团队设计的 “星际导航徽章”,将七环星芒与比邻星轨迹结合,成为计划的标志性作品,被搭载在 “羲和四号” 的探测器外部,随其继续向奥尔特云深处探索。
深夜,莉莉站在星际测控中心的观测平台上,望着头顶璀璨的星空,手中的实体典藏版日记在夜风中轻轻翻动,最新一页的空白处,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地球到奥尔特云,从双环星芒到七环星芒,这本日记记录的,是人类用符号丈量宇宙的勇气。如今,太阳系的符号拼图已完整,而奥尔特云的彗星,正为我们打开通往星际的大门 —— 下一页,我们将追寻符号的脚步,向更遥远的宇宙出发。”
远处,“羲和四号” 传回的最新数据还在不断涌入测控中心的服务器,屏幕上的 “七环星芒符号” 与比邻星的光芒交相辉映,仿佛在预示着,一场跨越星际的符号探索新征程,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