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比赛开始前,骑士队的替补席上,气氛依旧凝重。乔治·卡尔在战术板上不断地画着防守阵型,试图找到破解公牛队“双核”体系的方法,但每一种方案似乎都难以奏效。
就在这时,林枫走到了卡尔的身边。
“教练,”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异常清晰,“让我试试一个防守战术。”
卡尔抬起头,看着林枫那双写满自信的眼睛。他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将战术板交给了他。
林枫接过战术板,他没有画任何复杂的箭头和线条。他只是,在公牛队的进攻半场,画下了一个简单的图形。
一个由四个圆点组成的,方形的“盒子”。
以及,在盒子之外,一个孤独地,紧贴着对方23号的圆点。
“这是……”卡尔看着这个奇怪的阵型,眼神中充满了困惑。
“box-and-one。”林枫缓缓地吐出了这个,在80年代的篮球世界里,堪称“离经叛道”的词语。
四人联防,一人盯防!
这个战术,在未来的篮球比赛中,并不少见。通常,是用来对付那种,拥有一个超级得分手,但其他点能力相对平庸的球队。
但,在80年代,这个“非法防守”规则,还大行其道的时代,联防,几乎是所有教练,都嗤之以鼻的“异端邪说”。
更何况,骑士队要面对的,是拥有乔丹和皮蓬两个强点的芝加哥公牛!
卡尔,在经历了短暂的犹豫后,他,还是选择了,相信林枫。
他,已经不止一次地,被这个年轻人,那超越时代的篮球智慧,所折服。
他愿意,再赌一次!
第二节比赛的哨声响起。
克利夫兰骑士队,在场上,摆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奇怪的防守阵型。
泽维尔·麦克丹尼尔,像一个影子一样,从乔丹踏过半场的那一刻起,就死死地,贴在了他的身上!他,放弃了所有的协防,他的任务,只有一个——跟着迈克尔·乔丹,无论他跑到哪里!
而骑士队的其他四名球员——凯文·约翰逊、克里斯·穆林、拉里·南斯和萨姆·鲍伊,则在罚球线附近,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盒子”状的联防区域!
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禁区,切断传球路线,限制斯科蒂·皮蓬的突破!
“这是什么防守?!”
联合中心球馆的解说员,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呼声!
“我打了一辈子球,也解说了一辈子球,我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防守阵型!骑士队,是在玩火吗?!”
公牛队的替补席上,菲尔·杰克逊,也第一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解。
他,也看不懂。
而球场上,公牛队的球员们,彻底地,被打乱了节奏。
皮蓬,在罚球线持球。
他,抬头,想找乔丹。
但他发现,乔丹,被麦克丹尼尔,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死死地缠住,根本没有接球的空间。
他,想突破。
但他发现,自己的面前,是凯文·约翰逊和克里斯·穆林,两个人的防守。而他的身后,还有拉里·南斯和萨姆·鲍伊,虎视眈眈。
他,想传球给底角的队友。
但他发现,骑士队的“盒子”联防,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所有的传球路线,都彻底地,割裂了!
“三角进攻”,最依赖的,就是球员的“空间感”和“传球路线”。
而骑士队的“box-and-one”,则用一种,最不讲理的方式,将这两样东西,都彻底地,摧毁了!
皮蓬,犹豫了。
就在他犹豫的瞬间,凯文·约翰逊,如同猎豹一般,瞬间上抢!
“啪!”
一声脆响!
抢断!
骑士队发动快攻!
林枫,接到KJ的传球,一骑绝尘,轻松上篮得分!
分差,被缩小到了8分!
下一个回合,公牛队依旧找不到任何进攻的办法。
皮蓬,在24秒即将到时的情况下,只能,仓促地,强行出手!
“铛!”
篮球,偏得离谱!
篮板球,被骑士队轻松收下!
整个第二节,芝加哥公牛队都陷入了这种进攻便秘的怪圈。
他们,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失误!
传球被断!
跑位混乱!
仓促出手!
菲尔·杰克逊在场边,连续叫了两次暂停,但,依旧无法解决问题。
他的“进化版”三角进攻,在这个,来自未来的“怪阵”面前,彻底地失效了!
而骑士队,则抓住机会,打出了一波,酣畅淋漓的攻击波!
林枫在防守端,节省了大量的体力。他在进攻端,变得更加的予取予求!
他用一次次精准的传球,和不讲理的三分,撕扯着公牛队的防线!
半场结束的哨声响起。
记分牌上的比分,已经,悄然发生了逆转。
55:52!
克利夫兰骑士队,依靠这个“奇葩”的防守战术,不仅抹平了第一节落后的10分分差,还反超了3分!
公牛队的替补席上。
菲尔·杰克逊看着那个在场上,用一个他闻所未闻的战术,就轻松破解了自己精心布置的“变招”的林枫,他的眼神中,第一次,露出了既震惊,又欣赏的复杂神色。
他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棋逢对手”。
这场东部决赛,已经演变成为了两个来自不同时代的,顶级大脑之间的精彩博弈。
而这一次,是林枫,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