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卡车拖着长长的烟尘,终于返回了第74军位于湘西某地的临时驻地。与离开时相比,营地似乎并无太大变化,但空气中弥漫的气氛,却已然不同。
一种难以言喻的紧绷感取代了胜利初期的松懈与欢愉。车辆进出的频率明显增高,而且多是拖着蒙着帆布的新装备的卡车。通讯班的帐篷外,天线林立,报务员进出的脚步匆忙,神色严肃。操场上传来的不再是休整时的闲散操练,而是带着明确战术意图的加强训练,喊杀声中也多了几分凌厉。
林锋刚跳下车,甚至还没来得及回自己的连队看看,传令兵就跑了过来:“林连长,团部命令,所有营连级主官,即刻到团部会议室开会!”
命令急促,不容置疑。林锋心中微微一沉,芷江的荣光仿佛被瞬间抛在了身后,现实的紧迫感扑面而来。他整理了一下军容,对同车回来的几位军官点了点头,几人便一同快步向团部走去。
团部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团长面色凝重地站在地图前,几位营长和主要连长均已到齐,没有人交谈,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前的闷热。
看到林锋等人进来,团长只是用眼神示意他们找位置坐下,随即用指挥棒重重地敲了敲地图。
“人都到齐了。长话短说,休整期结束了。”团长的声音沙哑却带着铁锈般的硬度,“上峰最新命令,我部即刻开始进行战备整编,换装美械装备,补充兵员。一周内,必须完成初步整合,形成战斗力!”
下面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但很快平息下去。众人眼中既有对新装备的期待,更多的是对如此急促命令的不解和隐隐不安。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团长扫视全场,目光锐利,“小鬼子是投降了,但仗,还没打完!”
他手中的指挥棒猛地划向地图上广袤的华北、华东区域:“这些地方,日军还在,伪军还在,但更重要的是——八路!新四军!他们趁着我们和小鬼子血拼的时候,在敌后坐大,现在到处抢地盘,截断交通,破坏接收!其心可诛!”
话语如同冰冷的石子投入水中,激得在场军官们神色各异。有人愤慨,有人茫然,也有人像林锋一样,心底泛起寒意。
“委座有令!”团长提高了音量,“各部务必以最快速度,完成整训,向北向东推进!任务只有两个:第一,受降!从日军手里接收城池、装备;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剿匪!凡不遵中央号令、阻挠接收、占据要点之武装,无论其原属何部,一律视为匪类,坚决剿灭,以绝后患!”
“剿匪…”这两个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它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清楚。曾经的抗日盟友,转眼就可能变成必须“剿灭”的敌人。
团长开始具体布置任务:各营连换装序列、新兵补充来源、战术训练重点转向针对“匪军”游击战术的反制…言语间,内战的火药味已然弥漫开来。
林锋坐在角落里,面色平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模拟着战术节奏,内心却已翻江倒海。最担心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王耀武之前所说的“复杂作战环境”,此刻图穷匕见。
会议结束后,军官们鱼贯而出,许多人脸上带着兴奋与跃跃欲试,讨论着新装备的性能和即将到来的“新任务”。
林锋默默走在最后,刚要离开,却被团长叫住了。
“林锋。”
“到!”林锋转身立正。
团长走到他面前,打量着他,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却更显意味深长:“王长官很关心你。这次整编,你的连队作为军里挂过号的尖刀,会优先补充兵员和装备。给我带出一把真正的快刀来!未来…有的是硬仗要打,正是你这样的年轻人建功立业的时候。芷江的勋章,只是开始,别让长官失望,也别…走错了路。”
话语里的提醒、期待,以及隐含的警告,林锋听得明明白白。他深吸一口气,敬礼:“是!卑职明白!定当竭尽全力,练好兵,以备…不时之需。”
他的回答依旧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服从,也未明确承诺什么。
团长似乎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装备清单和兵员档案已经送到你连部了。”
回到自己的连队驻地,气氛同样不同以往。士兵们显然也听到了风声,看到林锋回来,眼神里既有见到主官的心安,也夹杂着对未来的迷茫和一丝躁动。空地上已经堆放着一些刚刚送达的、贴着英文标识的木箱,那是崭新的美制武器和装备。
文书拿着清单跑了过来:“连长,您可回来了!这是刚送来的补充兵名单和装备清单,团部催着要验收报告…”
林锋接过那叠厚厚的纸张,感觉重逾千斤。名单上是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他们将补充进因战斗减员而出现的空缺。清单上是冰冷的武器型号和数量:m1加兰德步枪、汤姆逊冲锋枪、勃朗宁自动步枪、60毫米迫击炮…这些他曾熟悉的现代装备,此刻却仿佛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他抬起头,望向远处正在加紧操练的队伍,又看了看眼前这些代表着重燃战火的物资。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风,已经吹进了军营,带着浓烈的铁锈和火药味,预示着另一场完全不同性质的风暴,正在急速酝酿。
而他,必须在这风暴彻底降临之前,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