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航天总部顶层的深空战略研究室,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全息屏幕上,代表“广寒宫一期”生命维持系统的三维模型旁,新增了数十条标红的故障报警信息。
伊莎贝拉·科瓦尔斯基博士指着其中一条不断闪烁的数据流,语气带着挫败感:“第三百二十七小时,系统内特定的固氮微生物群落再次发生不可控变异,导致氮循环链断裂。这是我们尝试的第七种菌群组合了,理论模型明明显示是稳定的!”
霍华德·莱斯利双手抱胸,眉头拧成了疙瘩:“不仅仅是生物问题。结构材料在长期模拟月球辐射和温度循环后,出现了微小的疲劳裂纹,虽然不影响主体结构,但对封闭系统的气密性是致命威胁。我们的材料,还是不够‘聪明’。”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无力感。拥有超前的理论指引,却受困于基础的工业和生物技术瓶颈,这种感觉如同隔着一层透明的墙壁,能看到对面的宝藏,却无法触及。
罗刹静静地听着,【量子意识网络】让他能同步感受到每一位核心成员的焦虑与疲惫。他知道,单纯的鼓励已经不够,团队需要看到实质性的突破。
“暂停现有菌群组合的测试。”罗刹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清晰而冷静,“科瓦尔斯基博士,将研究重点转向‘微生物行为预测与干预’。我们不需要等待完美的自然菌群,可以尝试利用纳米级载体,在系统内实时投放微量调控因子,引导甚至‘编程’微生物行为。”
这个思路跳出了传统的生态平衡框架,带着一种近乎“创造”的大胆。科瓦尔斯基博士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主动干预…编程生态?!这…这思路太疯狂了!但如果能实现…”
“莱斯利博士,”罗刹转向材料专家,“放弃寻找单一完美材料。转向研究‘自适应复合材料系统’,利用微传感器和响应性聚合物,让材料本身能够感知应力或损伤,并进行微小的自我调整或修复。我们不追求永不损坏,我们追求能够‘自愈’。”
莱斯利猛地一拍桌子:“妙啊!将智能融入材料本身!这思路能绕过我们当前材料科学的极限!”
两位首席专家的热情被瞬间点燃,新的研究方向带来了新的希望。罗刹并未直接给出具体技术,而是利用系统理论提供的更高维度视角,指出了突破现有思维定势的可能路径。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绝密实验室里,墨言正带领团队攻坚新型推进剂的稳定性问题。这一次,他们没有再死磕那个遥不可及的“空间共振引擎”,而是按照罗刹的指示,专注于对现有高能化学推进剂的极限优化。
“老板!有眉目了!”墨言兴奋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传来,“我们借鉴了【行星环境改造技术】里关于能量温和释放的一个次级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包覆结构,初步测试显示,能将现有推进剂的比冲提升约15%,而且燃烧稳定性大大增强!”
15%!这在航天领域已经是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巨大进步!
“很好!”罗刹精神一振,“全力优化,尽快完成所有极端环境测试。”
技术层面刚刚露出一线曙光,资本市场的暗刃却已悄然而至。
苏晓快步走进罗刹的办公室,脸色前所未有的严峻:“罗总,奥西里斯资本刚刚发起恶意收购,目标是我们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顶峰精密’!他们出价高出市场价50%,顶峰精密的董事会已经动摇了!一旦被他们控制,我们至少三分之一的非标零件供应会中断,‘广寒宫’的建造进度将严重受阻!”
这一刀,又准又狠,直接瞄准了星河航天的供应链命门。
罗刹眼中寒光一闪。对手显然很清楚,技术突破需要时间,而打断供应链能立刻造成实质性伤害。
“通知集团投资部,”罗刹没有丝毫慌乱,“启动‘护城河’计划。以星河集团的名义,向顶峰精密发出竞争性收购要约,价格比奥西里斯高出10%。同时,联系顶峰的主要客户和合作伙伴,暗示如果控股权落入奥西里斯手中,星河将重新评估与顶峰的所有合作。”
这是赤裸裸的资本威慑。星河集团作为顶峰精密的最大客户,其态度足以影响整个战局。
“另外,”罗刹补充道,语气带着一丝冷意,“把我们掌握的,关于奥西里斯资本背后与百慕大势力关联的‘匿名’资料,巧妙地‘泄露’给几家关键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媒体。我要让他们在舆论和监管层面,先惹上一身骚。”
“是!”苏晓立刻领命而去,行动干脆利落。
资本战场的硝烟骤然升起。
晚上,罗刹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外滩公馆。令他意外的是,楚雨萱和林婉仪都在。
“罗大哥,”楚雨萱端上一碗温热的汤,“妈妈听说你最近压力很大,特意熬了安神汤。”
林婉仪则拿出几份新翻译的亚特兰蒂斯文献片段:“罗先生,这些资料里提到了他们早期探索星海时,也经历过类似的‘材料之困’和‘能源之障’。他们提到一个概念,叫‘破壁之光’——并非指瞬间打通所有壁垒,而是在看似无路之处,找到那一丝最微小的裂隙,然后集中所有力量,将其扩大。”
罗刹心中一动。亚特兰蒂斯先民的经历,仿佛是跨越时空的呼应。
他接过汤碗,温暖透过瓷壁传来。“谢谢林所长,谢谢雨萱。”
看着窗外浦东璀璨的夜景,罗刹深吸一口气。
技术的壁垒需要智慧和耐心去凿穿,资本的暗刃需要勇气和谋略去格挡。
前路依然漫长,但团队找到了新的方向,资本的反击已经展开,身边还有温暖的支撑。
那缕“破壁之光”,似乎已在不远处微微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