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穿越者,苏墨清楚得很:这两人日后会叛变投敌,甚至差点要了楚云飞的命。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提前说出来?
可这事不好办。
楚云飞和钱伯钧交情极深。
当年楚云飞还是排长时,钱伯钧就是他手下的班长,一路并肩作战,几十年风雨同舟,情分非比寻常。
要是现在没凭没据地说人家将来要当汉奸,在楚云飞听来,无异于挑拨离间,只会惹人反感。
况且按原本的剧情,钱伯钧前期确实忠心耿耿,直到抗战陷入僵局,被平田一郎策反,才起了异心,带着近千人倒戈相向。
眼下时机未到,若贸然警告,反倒可能适得其反。
苏墨心里七上八下,犹豫不决。
可若什么都不说,楚云飞迟早有危险。
就在他踌躇之际,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道声音:
“【宿主正在纠结是否告知楚云飞关于钱伯钧之事】
【选项一:提醒楚云飞,获得‘高级情报研判’与‘全域侦察能力’两项增益】
【选项二:保持沉默,顺其自然,奖励三支三八式步枪、两挺九二式轻机枪】
【请做出选择】”
这选择,其实没什么悬念。
系统既然这么提示,答案就很明显了。
苏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个。
几杆枪对他来说并非紧缺资源,但情报分析与战场侦察能力,才是指挥员真正需要的核心本领。
念头刚落,那边楚云飞已拉紧缰绳,准备启程。
苏墨忽然出声:“楚兄,且慢!”
楚云飞勒住马,回头问道:“苏兄,还有何事?”
苏墨看着他,神色略显凝重:“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
楚云飞一笑:“但讲无妨!”
苏墨略一停顿,低声说道:“楚兄,我这话本不该多讲,但咱们相识一场,还是想提醒你一句——防着点你们358团一营的营长钱伯钧。”
话只说一半,点到为止。
这番话让楚云飞微微一怔。
提防钱伯钧?
这是什么意思?
钱伯钧可是跟着他南征北战十几年的老部下,从枪林弹雨里一起走出来的,怎么突然要警惕他?
难道他会背叛?
楚云飞愣了片刻,回过神来,皱眉问道:“苏兄,你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苏墨叹了口气:“楚兄,若不是念在你我情分,这句话我是断不会出口的。
你只需记住,凡事多个心眼就是了。
我说得再多,旁人听了还以为我在挑拨你们内部关系。
你要是信我苏墨这个人,那就把这话记在心里,就够了。”
他已经不能再多说了。
楚云飞沉默片刻,终于点头:“好……既然你这么说了,我记下了。
苏兄,就此别过!”
说完,他与孙铭翻身上马,策马离开了新中村根据地。
那句看似随意却意味深长的提醒,已在楚云飞心头埋下了一丝警觉。
他知道,苏墨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
他既然开了这个口,必然有他的缘由。
只是立场不同,有些事不便明说罢了。
这份提醒,楚云飞默默记在了心里。
苏墨望着两人远去的身影,轻轻摇了摇头,没有再言语。
该说的已经说了,接下来的事,就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
这时,脑海中忽然响起一道声音:“叮……恭喜宿主完成选择,获得‘高级情报研判’与‘精准侦察能力’两项强化效果。
‘高级情报研判’:可大幅提升对有限信息的挖掘与分析能力,从蛛丝马迹中提炼关键情报;‘精准侦察能力’:显着增强感知与观察力,能捕捉常人忽略的细微迹象。”
苏墨穿越至此已有许久,本身的情报处理和侦察水平已不弱。
如今再加上这两项能力加持,更是如虎添翼。
在这乱世之中,多一分本事,便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技多不压身。
送走了楚云飞、李云龙和赵刚后,苏墨缓缓走回驻地。
行至半路,忽然心头一紧——
三个月之期,快到了。
留给他的时间,只剩寥寥数日。
这几日里,新一团能否真正成长为一个满编加强团?
这才是眼下最棘手的问题。
目前独立营仅剩千余人,至于其他部队的发展情况,他并不完全掌握。
但从大致判断来看,其余单位恐怕也难以凑足四千兵力。
若是总人数达不到五千,那李云龙当初立下的军令状,便成了空话。
而那一纸承诺,还是在他亲自鼓动之下,当着首掌的面立下的——三个月内将新一团扩编为五千人的主力团。
可如今期限将尽,现实却不容乐观。
眼看目标难成,苏墨心中不免忧虑。
毕竟这事,他也有份推动。
原本按计划,三个月达成五千人并非难事。
毕竟大战之前,他的队伍已有三千多人。
可自从全歼曰军第四旅团及战地视察团后,独立营伤亡惨重,仅余千余骨干。
当然,那样的战机绝不能放过。
那是整整一个旅团的鬼子军官,还有观摩团的高阶指挥官,全是硬骨头,也是大功劳。
这种机会千载难逢,岂能因顾虑扩编任务就退缩?
打鬼子才是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凑人数摆样子。
可代价也随之而来——军令状眼看就要落空。
这让苏墨颇感为难。
短短几天,哪怕拼了命招兵,也不可能凭空拉起三千新兵。
那根本不现实。
“唉……先走着瞧吧!”
苏墨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远处,心想还是静观其变,看佬縂会怎么应对眼下这局面。
……
“驾!驾!”
李云龙和赵刚策马疾驰,朝着新一团驻地一路飞奔。
这一趟去新中村根据地的行程,让他俩受益匪浅。
不论是作战思路、带兵方法,还是战术训练上的新招,都学了个够本。
值了!
两人在马上扬鞭前行,风声呼啸。
忽然,李云龙猛拽缰绳。
“吁——”
奔腾的战马前蹄高扬,硬生生刹住脚步。
跑在前头的赵刚一惊,赶紧勒马回头:“老李?出啥事了?”
李云龙眉头一紧,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望着赵刚道:“老赵,我刚想起来,离当初跟佬縂立下的三个月期限,就剩几天了。
那会儿我拍着胸脯保证,要在九十天内把新一团扩编成五千人的加强团。
可现在呢?时间快到了,人却远远不够!要是没打第四旅团和那个曰军观摩团,人数早达标了。
可这一仗打得惨烈,牺牲了一千七百多弟兄,现在全团才一千来人!再加上张大彪、沈泉他们拉起来的队伍,也凑不够五千啊!这下麻烦大了。”
别人不清楚各部的实际兵力,可李云龙心里门儿清。
之前开过战报会,他清楚得很——这任务,根本完不成。
要是苏墨的独*立营还维持在三千多人的规模,倒还有希望。
可如今形势突变:仗是打赢了,功劳也立下了,可队伍拼得只剩下一千出头,别说加强团,连满编都难。
李云龙愁得直挠头。
赵刚看他脸色不对,低声问:“那你打算咋办?”
这事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