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楼”掐断高端食材供应链的举动,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开业喜悦中的“山海轩”团队,也让林小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看似光鲜的美食“江湖”中,没有自己的根基,就如同无根浮萍,随时可能被风浪掀翻。
临时寻找替代供应商,调整菜单,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真正摆脱掣肘,必须在供应链的上游,建立起属于“山海”自己的、稳固的根据地。
“是时候了。”林小风在核心团队会议上,目光扫过李默、小刘以及新加入负责运营的副总,“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终端做一家好餐厅。我们要把触角延伸到食材的源头,从土壤、水源开始,掌控我们食物的品质和命运。”
他摊开一张中国地图,上面已经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了许多圈点。
“这里,云南香格里拉,是我们松茸、鸡油菌等野生菌的核心产区。”
“这里,山东莱芜,有国内最好的黑猪品种之一,以及正在兴起的有机蔬菜种植园。”
“这里,江苏靖江,是长江水系珍贵河鲜的传统养殖区。”
“这里,浙江安吉,出产极品的冬笋和白茶……”
“还有东北的五常、宁夏的滩羊、广东的清远鸡……”
这些地方,都是林小风凭借前世经验和今生考察,早已锁定的优质食材原产地。之前由于资源和精力有限,只能通过中间商进行采购。如今,在“百味楼”的逼迫下,他决定亲自出马,打通这些关键节点。
“李默,你留守大本营,稳住日常运营,继续应对可能的舆论风波。小刘,你跟我走,这次是绝佳的学习机会。”林小风迅速做出部署,“我们第一站,去山东!”
两天后,林小风带着弟子小刘,以及一位长青资本派来的、熟悉农业投资的法律顾问,踏上了前往山东莱芜的旅程。他们没有选择飞机,而是自驾,因为沿途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风土人情,考察农业生态。
车子驶出繁华的都市,窗外的景色逐渐被连绵的农田和起伏的山丘所取代。初冬的北方大地,显得有些萧瑟,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作物秸秆的气息,却让林小风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这才是食物最初的味道。
他们的目的地,是莱芜山区的一个自然村。据前期调研,这里有一位名叫赵老倔的老农,坚持用古法土养一种本地特有的黑猪,肉质香醇,肥而不腻,瘦肉紧实有嚼劲,是制作顶级红烧肉、扣肉等菜品的绝佳原料。之前曾有高端餐厅试图采购,但赵老倔脾气古怪,产量又极低,合作很难谈拢。
几经颠簸,车子在一条狭窄的碎石路尽头停下。眼前是一个掩映在光秃秃的柿子树和杨树林中的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宁静得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犬吠和鸡鸣。
按照地址,他们找到了一处带着大大院落的农舍。院墙是用石头垒砌的,院门敞开着,能看到里面散养着几只羽毛鲜亮的土鸡,以及角落猪圈里隐约可见的几头黑猪身影。
一个穿着旧军大衣、头发花白、脊背却挺得笔直的老人,正坐在院中的小马扎上,就着冬日稀薄的阳光,仔细地修补着一个竹筐。他动作缓慢,却异常专注,仿佛手中的是一件艺术品。
这就是赵老倔。
林小风没有立刻进去,而是站在门口,静静地观察了一会儿。他注意到猪圈打扫得相当干净,黑猪的精神状态很好,皮毛乌黑发亮,正在悠闲地拱食。院角的食槽里,残留的并非工业化饲料,而是明显的麸皮、豆渣、野菜和少量玉米的混合物。
“请问,是赵大爷吗?”林小风轻轻敲了敲敞开的院门,语气恭敬。
赵老倔抬起头,露出一张被风霜刻满皱纹、但眼神清亮锐利的脸庞。他打量了一下林小风三人,尤其是他们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穿着,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瓮声瓮气地问:“啥事?”
“我们是省城‘山海轩’餐厅的,慕名而来,想看看您养的黑猪,谈谈合作。”林小风微笑着说明来意,态度诚恳。
“合作?”赵老倔放下手中的活计,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站起身,他的个子不高,但气场却很足,“跟我有啥合作的?我这儿就这几头猪,自己吃,亲戚朋友分分就没了,不卖。”
果然如传闻般倔强。
小刘忍不住开口:“赵大爷,我们林师傅是真心实意想找好食材。我们餐厅……”
林小风抬手制止了小刘,依旧面带微笑:“赵大爷,我们不急着谈买卖。能让我们先看看您的猪吗?顺便,也想向您请教请教这黑猪的养法。”
提到养猪,赵老倔的眼神似乎亮了一下,但语气依旧冷淡:“猪有啥好看的?不都长一个样。”话虽如此,他还是转身朝着猪圈走去,算是默许了。
林小风几人跟上。靠近猪圈,并没有预想中的浓重异味,只有淡淡的牲畜和发酵草料的味道。几头黑猪看到生人,警惕地抬起头,发出“哼哼”的声音,肌肉线条流畅,充满野性活力。
“好猪!”林小风由衷赞道,“骨架匀称,蹄甲坚实,眼神有光,是运动充足、喂养得当的表现。”他前世接触过太多顶级食材,一眼就能看出好坏。
赵老倔有些意外地看了林小风一眼,似乎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像城里老板的年轻人,居然能说出点门道。“光看有啥用?”他语气缓和了一丝。
“大爷,您这猪,平时都喂些什么?我看这食槽里,不像全是饲料。”林小风顺势问道。
提到这个,赵老倔的话匣子似乎被打开了一条缝:“饲料?那玩意儿喂出来的猪能有肉香?我这都是自家地里种的玉米、红薯,磨豆油剩下的豆渣,还有漫山遍野的苦菜、苋菜、蒲公英!夏天捞水葫芦,秋天收南瓜秧!偶尔给它们吃点酒糟,开胃!”
他指着猪圈旁边一片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菜地:“看见没?那白菜帮子,萝卜缨子,人吃不完的,都是它们的好伙食!还得让它们满山跑,拱土,找虫子吃,这样肉才结实,有嚼头!”
林小风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就是他想要寻找的,遵循自然规律、保留食材本味的养殖方式。这种模式下产出的猪肉,其风味和营养,是工业化速成养殖完全无法比拟的。
“大爷,您这养法,才是真正的古法精髓。”林小风感叹道,“现在市面上,很难吃到这样的猪肉了。”
赵老倔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落寞:“难有啥用?费功夫,出栏慢,一年也养不了多少头。那些收猪的,嫌我的猪肥膘厚,个头小,压价压得厉害。还不如留着自己人吃,图个放心。”
了解了症结所在,林小风心中有了底。他不再绕圈子,直接说道:“赵大爷,我们‘山海轩’,要找的就是您这样品质的猪肉。我们不光买您的猪,还想跟您建立长期的合作。”
他示意了一下法律顾问,顾问立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初步拟定的合作协议。
“我们愿意以高于市场普通猪肉三倍的价格,包销您未来出栏的所有符合标准的黑猪。并且,我们可以预付一部分定金,帮助您改善猪舍环境,扩大一定的养殖规模,当然,规模扩大后,喂养方式必须保持现在的水准,绝对不能使用工业化饲料。”
赵老倔愣住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三倍价格?包销?预付定金?这条件优厚得让他怀疑。
“你们……图啥?”他警惕地问,“我这猪是好,可也不值那么多钱吧?”
林小风正色道:“赵大爷,对我们餐厅来说,食材的品质是生命线。您养的猪,值这个价。我们图的是稳定、顶级、有独特风味的猪肉来源。这不仅仅是买卖,更是一种对传统养殖方式的保护和支持。我们希望,像您这样的好手艺,好食材,不应该被埋没。”
他的话语诚恳,目光清澈,没有丝毫商人的狡黠,只有对美食的真诚追求。
赵老倔沉默了,他低头看着那份协议,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纸张,久久不语。院子里,只有鸡鸭的咕咕声和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
过了好一会儿,他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林小风:“年轻人,你说的是真心话?”
“句句属实。”林小风坦然与之对视,“我们可以签订正式合同,受法律保护。而且,我们不止找您一家。我们会在全国寻找像您这样坚持品质的农户和合作社,建立我们‘山海’品牌的专属食材基地。您,将是我们第一个合作伙伴。”
“山海……食材基地?”赵老倔喃喃重复着这个词。
“对。”林小风点头,“以后,您养的猪,可以打上‘山海优选’的标签,直接供应给我们最高端的餐厅。您的劳动成果,会被最懂得欣赏的食客品尝到,并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这番话,说到了赵老倔的心坎里。他一辈子跟土地、牲畜打交道,最看重的就是自己心血得到认可。之前那些中间商和餐厅,只把他当成廉价劳动力,拼命压价,让他心寒。
“好!”赵老倔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重新焕发出光彩,“就冲你这句话,这合作,我干了!不过咱可说好,规模可以适当扩大,但我的养法不能变!猪必须跑,必须吃粮食野菜!”
“当然!”林小风笑了,“我们要的就是您这不变的养法!”
两只手,一只是年轻有力、掌握着出神入化厨艺的手,一只是苍老粗糙、凝聚着大地智慧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一刻,不仅仅是商业合作的达成,更是一种理念的共鸣,是美食链条上两个重要环节的直接对话。
站在一旁的小刘,看着师父与老农相握的手,看着师父眼中那不同于在厨房时的、另一种充满敬意和喜悦的光芒,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顶级的美食,真的始于源头,源于自然,成于匠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小风团队又走访了附近几家以种植有机蔬菜、制作传统手工粉条闻名的农户,用类似的诚意和优厚条件,与他们达成了合作意向。
离开山东时,他们的车上装满了赵老倔非要让他们带上的自家腌的咸菜、晒的干菜,以及刚刚签约农户送的有机红薯、小米。这些东西不值什么钱,却承载着沉甸甸的情谊和信任。
首战告捷。
回程的路上,林小风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对身边的小刘说:“看到了吗?这才是我们‘山海’安身立命的根本。建立自己的食材基地,虽然前期投入大,过程辛苦,但一旦建成,我们将拥有最核心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直接与源头对话,能确保食材从生长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我们的标准和要求。这,是任何中间商和竞争对手都无法轻易掐断的命脉。”
小刘重重地点头:“师父,我明白了。美食的根,在土地里。”
林小风欣慰地笑了笑。这次供应链危机,反而促使他更快地将蓝图付诸实践。与赵老倔等人的合作,不仅仅是解决了猪肉供应问题,更是为“山海”食材基地计划,树立了一个标杆,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接下来,云南的菌菇、江苏的河鲜、浙江的竹笋……一个个源头,都将留下“山海”探索的足迹。
一条属于“山海”自己的、深入源头的食材供应链,正在悄然编织成形。这不仅是应对“百味楼”打压的反击,更是林小风构建其美食帝国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