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所的房间里,苏晚舟并没有立刻休息。她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被晨曦染亮的天际线,脑海中却反复回放着几小时前指挥中心里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能量反噬的狂暴,林辰眼中一闪而过的震惊与决绝,还有自己指尖触碰他手背时那转瞬即逝的微妙触感。
她习惯于掌控一切,习惯于用冷静和理智构筑起坚固的壁垒。但今晚,在那生死一线的关头,林辰毫不犹豫的信任,以及他强自镇定下流露出的那份沉重责任感和偶尔掠过的脆弱,像一根无形的探针,轻轻触动了她壁垒深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她想起他递来水杯时眼中的关切,想起他站在走廊里那句略显笨拙的“注意安全”。这些细微的举动,与她平日接触的那些或敬畏、或算计、或谄媚的目光截然不同。
这是一种久违的、属于“人”的温度。
另一边,林辰回到自己的临时办公室,同样毫无睡意。失败的阴影、战友受伤的内疚、对未知敌人的忧虑,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他的心头。而苏晚舟的身影,也总在不经意间闯入他的脑海。她临危不乱的冷静,她操控设备时专注的侧脸,她指尖那微凉的触感,以及最后关门时那几乎难以察觉的浅淡笑意……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而强烈的吸引力。
他并非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沈清秋的温婉,秦梦雪的炽烈,甚至叶瑾瑜的神秘,都曾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但苏晚舟是不同的。她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锋利、冰冷,却在那生死与共的瞬间,让他窥见了一丝掩藏在坚硬外表下的、与他共鸣的孤独与坚韧。
他拿起内线电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招待所的号码。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传来苏晚舟依旧清冷,但似乎少了几分距离感的声音:“喂?”
“是我,林辰。”他顿了顿,似乎找不到合适的开场白,“……睡不着,想问问你,对回收数据的初步看法。”这个借口连他自己都觉得蹩脚。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就在林辰以为会被直接拒绝时,苏晚舟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疲惫:“数据初步扫描显示,基因序列的复杂程度远超现有数据库,符号图谱的能量引导模型也极其古老晦涩。一时半会儿得不出结论。”她话锋一转,语气平淡,“林院长也睡不着?是在担心后续的报复,还是……在复盘今晚的得失?”
她的直接让林辰有些措手不及,却也莫名地松了口气。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空无一人的庭院,苦笑道:“都有吧。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感觉敌人像隐藏在浓雾里的怪兽,我们拼尽全力,可能只是砍掉了它的一根触须。”
“这很正常。”苏晚舟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似乎近在耳边,“面对未知,恐惧和无力是本能。但重要的是,我们没有退缩,而且砍掉了那根触须,这就是进步。至少,我们知道了怪兽的一部分形态。”
她的安慰理性而冷静,却奇异地抚平了林辰心中些许的焦躁。两人隔着电话,就今晚的行动、敌人的技术路线、未来的应对策略,竟然聊了开来。不再是官方汇报式的交流,而是带着个人思考和情绪的探讨。林辰发现,苏晚舟不仅技术素养极高,对战略层面的见解也往往一针见血,很多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窗外的天色越来越亮。电话两端的两个人,都因这场意外的深夜长谈,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那种在高压环境下产生的、超越寻常工作关系的理解和共鸣,悄然滋生。
“……看来,我们都无法入睡了。”苏晚舟的声音里透出一丝淡淡的无奈,却不再冰冷。
林辰看着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冲动。“是啊,天都亮了。不如……我请你吃个早饭?研究院食堂的豆浆油条还不错。”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有些惊讶,这似乎超出了纯粹的工作范畴。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沉默,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就在林辰以为自己的唐突惹恼了她时,苏晚舟轻轻说了一个字:
“好。”
半小时后,研究院空旷的食堂里,只有零星几个彻夜加班的研究员在用餐。林辰和苏晚舟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简单的豆浆油条。晨曦透过玻璃窗,洒在苏晚舟的脸上,为她清冷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她小口喝着豆浆,动作优雅,与昨晚那个在指挥中心力挽狂澜的特派员判若两人。
“没想到林院长也会推荐这种平民早餐。”苏晚舟放下杯子,语气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
“再复杂的局面,最终也要落到吃饭睡觉这些小事上。”林辰笑了笑,感觉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一些,“而且,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跟那些‘怪兽’斗。”
苏晚舟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清浅的、真实的笑容。这一笑,如同冰河解冻,春水初生,瞬间照亮了她的脸庞,也让林辰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一刻,没有身份的隔阂,没有任务的紧迫,只有两个在惊涛骇浪后暂时靠岸、分享片刻宁静的灵魂。他们谁都没有再提起工作,只是随意地聊着天,内容无关紧要,气氛却异常融洽。
然而,这短暂的宁静很快被打破。王猛匆匆走来,脸色凝重地在林辰耳边低语了几句。林辰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他对苏晚舟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
苏晚舟立刻会意,恢复了特派员的干练姿态:“有情况?”
“嗯,”林辰站起身,“现场发现了新的线索,需要立刻处理。”
苏晚舟也站起身:“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并肩走出食堂,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但经过这一夜的生死与共和清晨短暂的交流,他们之间那层无形的隔膜似乎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默契和信任。那一丝在危机中萌发的、若有若无的情愫,如同惊蛰之夜后破土而出的嫩芽,虽然微小,却蕴含着无限可能,在未来的风雨中,等待着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