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具普适性、也更受老百姓欢迎的年画。
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是无数家庭装点节日、寄托希望的首选。
市场需求巨大。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林向阳初步了解后发现,正规的年画印刷,无论是传统的木版水印,还是稍显先进的石印、胶印,都需要专业的刻版、昂贵的油墨和专门的纸张,成本高昂,绝非他这个小门小户能够承担。
“成本超刻板印刷”——这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首要矛盾。
“大哥,年画好是好,可咱家这点钱,连块好点的梨木版都买不起,更别说那些五颜六色的油墨了。”
晓梅对着账本,小脸上满是愁容。
她刚刚核算过,家庭基金盒里的余钱,在经历了斗笠生意的投入和日常开销后,仅能维持基本生计,根本无力支撑任何“工业化”生产的尝试。
卫国挠着头:“要不,咱还用手画?像画斗笠那样?”
林向阳摇摇头:“年画构图复杂,色彩要求高,全靠手绘,效率太低,无法形成规模。而且,手绘的成本摊下来,未必比低价印刷品便宜,没有竞争力。”
他陷入沉思,在屋内踱步。
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墙角那堆从废品站淘来的旧书刊,其中夹杂着几份街道办废弃的、油印模糊的通知文件。
油印……
他的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油印机!
那种依靠蜡纸刻版、用滚筒手工印刷的简易设备!这在机关、学校十分常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关键是,其核心耗材——蜡纸和油墨,成本远低于正规印刷。
一个大胆的念头涌现出来:能否利用油印机的原理,来制作年画?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油印通常用于单色(多为黑色)文字印刷,如何实现年画需要的多种色彩?购买多色油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个想法时,视线落在了晓雨之前不小心划伤手指时,用过的那小瓶紫药水(甲紫溶液)上。
那鲜艳的紫色,在昏暗的屋内显得格外醒目。
颜色……药水……
他猛地想起前世一些关于民间土法染色的知识。
红药水(汞溴红溶液)、紫药水、甚至蓝黑墨水……这些常见的、价格低廉的液体,是否可以作为染料的替代品?
“有了!”
林向阳一拍大腿,眼中重新燃起光芒,“我们不搞复杂的多色套印,我们就印单色年画!用最醒目的红色!”
“单红色?”晓梅疑惑,“那样会不会太单调了?”
“单调有单调的办法。”
林向阳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可以在图案设计上下功夫,选用适合单色表现的题材,比如‘福’字、‘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鱼形图案)、‘工农兵’形象轮廓等,强调线条和块面,只要寓意好,红色又喜庆,不愁没人要!”
他顿了顿,指向那堆旧书刊:“至于版和墨,我们有办法!”
接下来的两天,林家兄妹再次化身“科研小组”。
林向阳的目标很明确:找到废弃的蜡纸(油印机刻版用),并调制出低成本、效果尚可的红色“油墨”。
他首先想到了学校。
晓梅如今是中心小学的“名人”,他让晓梅留意学校是否有废弃的、刻坏或印刷次数过多导致模糊的蜡纸版。
同时,他自己也再次光顾刘海中的废品站。
运气不错,在废品站那堆真正的“废纸”里,他翻找出了几张被揉皱、但并未大面积破损的废弃蜡纸,看样子是某个单位刻版失误淘汰的。
刘海中依旧醉眼朦胧,大手一挥,几乎白送。
与此同时,晓梅也从学校带回了惊喜。
陈老师知道林家兄妹不易,帮忙从学校后勤处找来几张已到使用寿命、本该丢弃的旧蜡纸版,上面还残留着一些数学公式和图形的刻痕。
“版”的问题,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解决了!
接下来是最大的难点——“墨”。
正规的红色油印油墨价格不菲。林向阳的方案是:自制。
他买来最便宜的、几乎是白色的食用油底子(有些混浊,但杂质少),作为基底。然后,开始尝试添加“色料”。
他首先尝试了红药水。
将红药水滴入油中,剧烈搅拌,但油水不相溶,红色只能以微小颗粒的形式悬浮,静置片刻便分层,根本无法用于印刷。
第一次尝试失败。
林向阳没有气馁。
他想起前世知道的一些土法,尝试加入少量研磨极细的黏土(从修房顶剩的黄泥中淘洗、晾干、研磨所得)作为分散剂和增稠剂,再次加入红药水搅拌。
效果稍好,红色分布均匀了些,但颜色偏粉,不够鲜亮,而且黏土颗粒影响了流动性,印刷效果估计会粗糙。
“颜色不够正,而且容易堵住蜡纸的细孔。”林向阳判断。
这时,晓雨拿着她那只快用完的红色粉笔头,在一旁的旧木板上画圈圈。
那鲜艳的红色触动了林向阳。
“粉笔!颜料!”
他立刻行动起来。
找来几支颜色最鲜艳的红色粉笔头(晓雨捡的,孩子们玩要常备),用砖头仔细研磨成极其细腻的粉末。
然后将粉末缓缓加入温热的食用油底中,加入极少量融化的蜂蜡(从赵大爷那里讨来的一点蜂巢残渣熬的,用以增加稠度和附着力),不停地、耐心地搅拌。
奇迹发生了!
细腻的粉笔粉末较好地分散在了油液中,形成了一种粘稠的、颜色鲜红中略带沉稳的膏状物!
虽然比不上专业油墨的细腻和快干,但颜色正,流动性也勉强可以通过蜡纸!
“成功了!”卫国看着那碗鲜红的“土法油墨”,兴奋地喊道。
晓梅也凑过来,用手指蘸了一点,在废纸上抹开,看着那醒目的红色,眼中异彩连连:“大哥,这颜色真好看!比有些店里卖的褪色年画还鲜亮!”
原料备齐,接下来是制作。
林向阳负责最重要的刻版(实际是描版)。
他选择了几种寓意吉祥又适合单色线条表现的图案:一个硕大饱满的“福”字,一条姿态生动的鲤鱼,一个简洁有力的工农兵并肩形象轮廓。